打造共同富裕的美丽乡村样板
2021-10-01杨宏
杨宏
2021年6月10日至11日,浙江省委召开十四届九次全会,原则通过《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7月7日,杭州市西湖区委九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首善之区。而首善之区的一个重要担当,就是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全力展现城乡共富共美的协调图景。
从美丽乡村到全域创建“精品村”,西湖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综合运用审议、视察等各种监督手段,打出一套监督工作“组合拳”,持续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好共富路。
全域美丽一个也不能少
杭州西湖闻名海内外,西湖区因“西湖”而得名。312平方千米广袤的西湖大地上,既有繁华似锦的现代化都市,也有阡陌纵横的万亩良田。西湖要美,农村必须美。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乡村,西湖区的乡村紧邻繁华都市。近年来,随着城中村改造和产业升级,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纷纷从主城区迁到周边农村,随之产生的还有大量违章建筑和建筑材料、回收废品的堆场。人员的快速集聚使原本脆弱的农村生态不堪重负。
2017年初,西湖区河道水质排查结果显示,全区37条劣Ⅴ类河道全部位于农村。有限的耕地资源失去了“农业”属性,“低小散”业态丛生,“脏乱差”现象遍地,昔日宁静的村庄已经变得村不像村,城不成城。
“主城区的环境经过G20峰会以来的整治变得越来越漂亮,而农村地区的面貌却在‘倒退。”2017年初,在西湖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们就西湖农村地区的现状,提出了共同的问题:
“如果区政府不重视、不下决心改变这些情况,还谈什么全域美丽?又如何能够建设美丽幸福首善之区? ”
句句质疑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主城区“乡村振兴”如何破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从2017年开始,西湖区作出了“想明白、干到底,把美丽写在西湖大地上”的重大决策,提出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将此列为年度监督工作重点,打出了一套“关注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的组合拳。
打好“组合拳” 监督见实效
2017年西湖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西湖区人大代表李国兴领衔提出《关于认真抓好西湖农村地区环境整治的建议》,得到了众多代表的附议,这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建议被列为大会重点建议。
紧接着,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发出了开展“助力五大行动、代表勇当先锋”的倡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鼓励全体人大代表积极为“美丽乡村”建设尽责,围绕全区农村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违章建筑拆除、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认真参加审议、视察、执法检查等监督活动。每到年末,西湖区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就重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审议。
“我们连续三年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年度‘代表活动周的主题,集中一周时间,发挥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联动履职的优势,集聚代表智慧和力量,积极支持、监督、推动‘美丽西湖行动。”西湖区人大常委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在全区农村的违章建筑拆除、违规堆场清理、土地附着物清理等工作中,區、镇两级人大代表在选区内带头执行各项要求,还主动带领周边亲戚朋友和村民共同参与到整治工作中。三墩镇华联、绕城两村仅一周时间就流转土地共计5200亩,全镇仅用35天就依法拆除违章建筑45万平方米。
“那段时间,我们没有休息日,也不分白天黑夜,充分发扬了磨破嘴皮、踏破脚皮、饿着肚皮的精神,反复给村民做工作,只要违章建筑不拆除,‘低小散产业存在一天,就没有好的环境,日子就没办法变好。”杭州市人大代表、华联村党委书记郎利华动情地说,面对村民“整治以后怎么办”的担心,工作人员更是千方百计跑项目、引资金,努力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环境整治好了,商机也接踵而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墩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引进了农业产业项目“五生·两岸农创嘉年华”,总投资1亿美元。
在区人大的监督推动下,西湖区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推进拆违控违、治水“剿劣”、土地流转等“十大行动”,共整治出近2.7万亩土地,从根本上探索出一条有西湖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作为人大行使职权的重点内容,作为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的重点内容,作为每一位常委会领导的重点课题,认真研究,努力探索,为推进农村发展积极作为。”在西湖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就如何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巩固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区人大常委会再次发声。
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
2021年,随着“共同富裕示范区”号角的吹响,传统意义上的美丽乡村也在与时俱进。为更好地践行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先行者、排头兵目标要求,2021年初,西湖区委区政府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创建精品村”目标,要求全区48个村社全部达到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标准,以此推动全区更高标准的乡村振兴。人大又当如何作为?
杭州市双浦镇白村五圣堂口袋公园,杂草丛生,边上还有个破旧的垃圾箱。一到夏天,这里就臭气熏天,周边村民不堪其扰。
此前,西湖区人大代表丁国娣在开展精品村创建专项视察时,专门提出整治“臭公园”的建议,并第一时间得到采纳。在西湖区、双浦镇政府为白村量身定制的“精品村创建”美容项目实施后,五圣堂口袋公园终于变回靓丽清爽的样子。
“现在别人可羡慕我们这里的环境和生活啦。”一位散步的村民说。
“不光是环境硬件条件好了,更重要的是,村民群众越来越有精品村村民的自觉意识,不仅自家门前屋后越来越干净,小公园、健身点上的公共设施,也人人保护、互相监督。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环境硬件上,更体现在村民群众的精神文明水平上!”丁国娣代表一说起白村的精品村创建成果,话匣子就收不住了。
而这只是西湖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全域创建精品村,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一个缩影。活动中全区各级人大代表争当精品村社创建“体验官”,跑村社、进家园。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对精品村创建工作开展“云上”调研、“线上”督办、“网上”交办,为精品村创建工作“出点子”“喊号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献计出力。
“各代表组共开展调研活动20次,组织视察活动16次,召开座谈会21次,开展代表联络站(点)接待活动10次,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翻开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西湖区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情况的调研报告》,从进一步完善配套、培育产业等四个方面提出13条具体建议。
“要加快梳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与政府部门联动,切实发挥好代表的监督职能,着力形成持续推动力量,助力精品村打造;要加大人大代表对精品村创建的研究、监督,深入抓好落实,以人大代表的专业化力量为精品村创建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6月15日,西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叶伟平在“大视察”活动中强调。
“山清水秀、产业兴旺、幸福宜居”是百姓对美丽乡村的希冀。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已经对标“未来乡村”的全新定位,谋划新一轮监督推动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