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美术“造型·表现”教学活动的探讨

2021-10-01陈芳丽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造型表现方法

陈芳丽

摘 要:孩子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凭借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描述来进行的。他们对自己感官所接觸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一特点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高美术素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造型表现能力是孩子们美术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引导孩子进行造型表现创作,对今后的思维开拓、形象探索、设计创新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以《浙美版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以下简称《浙美版》)二年级上册《做一棵大树》美术教学活动为例,谈谈小学低段美术“造型·表现”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步骤及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段美术教学 “造型·表现” 教学步骤、方法

一、教学活动的意义

小学低段的孩子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可以分辨明显的前后位置以及表达各种生动的动态;思维逐步具有条理性,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操作,实现设想;手眼协调动作能力明显提高,空间想象力也逐渐提高……因此,开展小学低段美术“造型·表现”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孩子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审美感受以“视、听”两种感官为主,孩子们学习中很少有直接、专门的接受动手操作的课程,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用视觉直观表达,用造型来表现,可以有效引导孩子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

(二)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11岁的孩子,好奇心强、思维开阔、善于想象,对美的感受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孩子在造型过程中完成形的表达,用富有孩子情趣的美术形式、具体的图形符号表现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促进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美术“造型·表现”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引导孩子接触各种材质、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探索、开展制作过,利于孩子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利于树立良好的学习品性,有效促进社会情感发展;利于提高美术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

美术教育是一项能让左右脑得到合理利用并和谐发展的教育。“造型·表现”则让孩子在欣赏中思考,在体验中表现;通过加强视知觉分析器官的多通道协同训练,扩展形象思维的活动空间,促使孩子左右脑功能协同发展,提高孩子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目标设定

(一)课程背景

我校所在地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乡村,在这里有一种随处可见的植物——银杏。万物复苏之时,银杏也吐出点点嫩芽,指甲片大小的小扇子装点着高大的枝干;春去秋来,银杏硕果累累,一颗颗白果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很快就挤落了;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树冠,耀眼夺目,一阵阵秋风吹散一片片小金扇子,直到寒冬腊月……这番美景伴随着孩子们成长。当准备开展《做一棵大树》这一活动时,笔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设计,把它设计成了专属于这群孩子们的美术活动。细致入微地观察身边的树,尝试把这棵属于我们的树“做”出来在把课堂搬到了大自然中,让孩子们大胆自由地创作。

(二)课程内容

《做一棵大树》是《浙美版》二年级上册“造型·表现”的内容,活动以泥塑的方式表现。

(三)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各种不同种类树木图片的欣赏,激发孩子们“做一棵大树”的兴趣,在校园里、家门口,用直观的视觉感受银杏树,树干、枝干、叶子,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回到课堂,想象、探讨银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搓、团、捏、接、拉、压等不同操作方法,表达不同时期的银杏树造型,训练孩子们手指小肌肉群的灵活性,提高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学生对泥塑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在塑造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对造型艺术的兴趣。在观察树的过程中,了解各种树的知识,对树也有一定保护意识,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三、教学步骤

(一)课前的教学准备阶段

1.物质准备

各种形态树木的图片及简单介绍,银杏树树干、树叶、果实等,树木整体知识储备,不同季节银杏树形态图片。

2.技能准备

观察、触摸、摆弄、操作泥塑,在接触的同时,让孩子体会形的变化,以搓、团、捏、接、拉、压、揪等多种技巧,做出枝干、树叶、果实并能完成衔接。

3.情感准备

在生长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生活的幸福,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激发孩子对泥塑制作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课中的教学实施阶段

环节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在开始《做一棵大树》这个活动的时候,笔者就紧紧抓住孩子的视线,直观投放各种形态种类的树,引人入胜。同时聊一聊这些树的特征,既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打下基础。

环节二:“谈话交流,直奔主题”

我们学校的孩子接受各方面教育的机会比较少,去外面长见识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笔者从“你们熟悉的树”开始,展开讨论,聊一聊树的结构、树的特点。在这一环节,唤醒孩子对“树”形象的记忆,让孩子们在脑海中初步呈现要塑造的立体造型,有一定的整体认识,迅速进入主题。

环节三:“观察探秘,抓住细节”

这一环节笔者让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操场边,零距离观察银杏树,从视觉、触觉等不同感官刺激孩子的思维,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简单的线条、图形符号直观地记录下“树”的形象。

研究内容 树干 树枝 树叶

形状

肌理

我的发现

附:记录表格

同时,笔者顺势而行,将刚刚看到的银杏树“做”了出来:搓一搓、捏一捏,树干站稳了;枝条头上尖,向四面生长;扇子可要动脑筋了,一搓一按一捏再一按;还要注意大小、颜色的搭配……一步步细节表现和刻画,孩子们很快了解了泥塑表现方法和技巧。

环节四:“引导想象,解决难点”

在孩子们的见证下,一棵大树完成了,那么这是一棵什么季节的银杏呢?不同的季节银杏树会是怎么样的呢?一连串的问题激起孩子的记忆边,同时出示不同时节的树木,说一说可以怎样表现,创作五彩缤纷的银杏。

环节五:“集体操作,玩泥成形”

伴随着玩泥游戏操,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下,孩子们自主表达,塑造出一棵棵不同风格的银杏树。

环节六:“栽树成林,情感升华”

通过集体主义思想的渗透,保护孩子稚嫩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获得一定的成长经历,并呼吁孩子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做生活的小主人,地球的守护者。

(三)课后的评价交流和延伸阶段

1.将《做一棵大树》的作品摆放在垫板上展示,栽树成林,互相欣赏,说说银杏的故事,找找最美的树,在交流过程中,孩子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作品展示与评价的双重目标。

2.引入了“环保”的理念,情感升华,让孩子知道我们身边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去爱护。

3.拓展材料,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材质表现树。在这一探讨中,孩子们的想象创新能力又一次打开,创作以这些树为主体的完整艺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

(一)游戏法

游戏法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育儿教育方法。在《做一棵大树》活动中,实施的途径是教学活动游戏化。将简单的泥团作为游戏载体,在活动正式开始前笔者用橡皮泥做体操互动游戏,活动孩子的手指,作为预备工作。孩子制作的环节“拍一拍,揉一揉,搓一搓,捏一捏,按一下”,更是把玩泥游戏操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直观形象法

活动开始,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孩子们满怀期待,《做一棵大树》活动从欣赏树的图片到观察树结构和细节、演示观察的方式、示范细化局部的操作,直到孩子们表现树的形象。孩子通过直观形象法,既掌握基本技能,又在形的创作与表现上有了更浓郁的兴趣,开拓了思维。

(三)体验教学

本活动的特色就在于开放式的课堂环境,感受大自然,观察树木,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孩子的思维、更直观地表达活动意愿,达到活动目的,也使得活动更加丰富,孩子们也更容易融入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泥塑活动。同时加入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孩子们集体意识,对于孩子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教学效果

《做一棵大树》这一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孩子们用泥塑的方式自主造型的过程,表现“银杏树”,用缤纷的颜色,讲述“树的故事”, 作品展示是开放的,观众更是无限量的。我们只要不断地去培养孩子在创作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孩子的艺术表现,合理地评价孩子的作品,就能有效地挖掘孩子的创造性,让他们去大胆地、自信地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總的来说,活动是自由的,有效的,通过贴近孩子的生活,直观表现,寓教于玩,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中掌握了基本的泥塑技巧,成功完成了一次“造型·表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永正.《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邬克梅.《美术教学活动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猜你喜欢

造型表现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紫砂壶造型设计的传统与创新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
画龙点睛——紫砂壶壶钮的造型及变化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儿童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
浅谈新闻报道模式化的表现与对策
常人的视线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