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式教学提高综合思维的高考专题设计

2021-09-30何秀燕

高考·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综合思维问题式教学

何秀燕

摘 要:本文以“地形对农业的影响”的高考专题设计为例,融入宾川县农业发展的真实情境,遵循问题链驱动微情境探究,微思维导图构建和微结构不良问题演绎的思维路径,引导学生在问题链驱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提高综合思维。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综合思维;高考专题

地理高考备考教学专题的主要类型包括内容整合专题,题型强化专题和学科思维专题等。内容整合专题往往选取某一地理事象作为备考教学的载体,结合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风格与考查要求,以整体性串联自然地理问题,以环境人口容量为线索整合人文地理问题,融汇学科核心素养的內在要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地理线索,引导学生在基于要素的备考复习基础上,强化与深化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地理要素特征的时空演变、自然地理条件的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认识[1]。笔者选取农业区位及其可持续发展作为备考教学的载体,参考2019年全国II卷36题中地形对农业影响的命题风格和考查要求,创设云南省宾川县农业发展的微真实情境,设置问题链条,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地貌与大气、水文、土壤、聚落、交通之间的联系,构建关于地形对农业影响的知识体系。通过问题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精准度,进而实现综合思维的提升,以应对新高考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问题链驱动微情境探究,铺设综合思维水平进阶的阶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问题”的设计,需要依托情境,情境需要体现关联性,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情境中经历地理思维发展的过程。本文参考2019年全国II卷36题云南省宾川县农业发展的微真实情境(见图2),让学生在宾川县地形对农业影响的贯穿全过程的真实情境中,经历地理思维发展的过程。

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水平的进阶,不仅是思维容量的扩充,更是思维深度的加深和思维精准度的提高。地理分析是地理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或分析不透彻都难以形成真正地地理综合。地理综合必须在地理分析的基础上,把分解所得认识联系起来考察,研究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或过程的相互制约和影响,进而认识它们相互作用后表现出来的整体特征[2]。因此,综合思维水平的进阶,需要重视综合思维“分析”基础的训练。每一个指向综合思维“分析”基础的问题探究,都是利于综合思维水平进阶的阶梯。为此,笔者围绕宾川县地形对农业的影响设置了如下问题链条(见表1)

(一)基于地域分析基础的问题链,提高综合思维深度

通常,地域分析过程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事物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各种地理分布,二是将区域整体划分为局部次一级区域进行分析[3]。为此,文字情境提供宾川地区“坝区葡萄园、坡地柑橘园、山区核桃园、江边咖啡园”的产业布局信息,通过问题①和问题②,引导学生探究宾川县总体地形特征,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同时形成对宾川县地形分布的总体区域认知。然后再通过问题③和问题④聚焦宾川县河谷地区,并且追问河谷不同坡向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从宾川县到河谷地区再到不同坡向,不断缩小空间尺度,深入次级地形区域,探究地形与耕地,气候,市场以及交通等农业区位之间的耦合关系,形成从不同空间视角认知农业区位的思维方式,加强区域认知,同时提高综合思维的深度,利于综合思维水平的进阶。

(二)聚焦要素分析的问题链,提升综合思维的精准度

区域农业是由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相互重叠、相互影响所构成的整体。要想认知地形对区域农业的影响,需要分析地形与区域农业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才能较为全面的构建关于地形对农业影响的知识体系。问题③和问题④聚焦地形对农业气候条件的影响。向上延伸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因素对干热河谷气候的影响;向下延伸引导学生认识干热河谷气候干旱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以及干旱问题解决后干热河谷气候所具有的光热优势,帮助学生认知干热河谷地形对热量,光照和降水等农业气候条件的影响。问题⑤和问题⑥聚焦地形对区域农业市场和交通因素的影响。问题⑤启发学生思考山地地形和相对高差对农作物上市时间早晚和长短的影响。问题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的影响,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地形对农业生产运输成本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通过以上几个问题链条的探究,引导学生形成从要素综合的视角认知区域农业区位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过要素之间关联性的分析,提升综合思维的精准度。

(三)重视过程分析的问题链,拓宽综合思维的广度

地理过程的分析,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思维链条的形成,拓宽综合思维的广度。过程分析要从过程的角度对地理事象做“透视”,找准相关地理过程。人文地理中有人口迁移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工业集聚的过程以及产业转移等过程。其实可以引导学生从农作物生产-加工-营销的产销过程去理解农业相关问题。问题②③④关注农作物的生产条件,问题⑤⑥聚焦农作物的营销条件。问题⑦是个开放式设问,启发学生围绕水果生产-加工-营销的地理过程,更加全面认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方面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加工方面,发展水果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营销方面,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拓宽水果销售市场,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过对过程分析问题的探究,可以避免学生思维的碎片化和随意性,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拓宽综合思维的广度。

二、微思维导图构建,综合思维可视化

思维导图可以把问题探链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概括和提炼,使各要素之间复杂又隐性的联系变成显性和可视化。这样可视化的逻辑链条,使思维变得鲜活和发散,便于学生进行知识和思维的迁移应用,同时提高答题语言的条理性和指向性,进而提升学生思维的质量和精准度,最终实现地理综合思维的进阶。图2所示地形对农业影响的思维导图简单而直观地勾勒出各种地形特征和大气、水文、土壤、交通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地形对农业影响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学生关于地形对农业影响的学科逻辑认知和表达,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的精准度。

三、微结构不良问题演绎,实现综合思维的进阶

现实生活里的许多实际问题常常没有规则和稳定性,不能简单套用原来的解决方法,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分析,这样的问题称为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近几年全国课标卷试题通常挖掘区域特有或特殊的地理事象,設置成微结构不良问题,制造认知冲突,诊断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问题中的综合思维。以2020年全国Ⅰ卷36题为例,题目给出52°N气候湿润地区顺陡坡种植喜光,耐旱葡萄的真实特殊情境,制造在气候湿润地区的陡坡发展种植业的认知冲突。考查学生结合顺陡坡微地形条件下农业的特殊分布特征,逆推区域降水特征,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第2问则通过梯田和顺坡垄的对比,考查坡向和坡度对农业区位光照强度和时间的影响。通过高考真题中微地形不良结构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完善地形对农业影响的知识体系,同时实现综合思维质的提升,最终实现综合思维的进阶。

[例]葡萄喜光,耐旱。图3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四、高考专题设计的思考和建议

(一)问题探究必须以真实情境作为前提,务必注意探究区域尺度的选择和把握。探究区域必须要有典型性,同时最好可以兼顾宏观大尺度和微观小尺度的探究。问题链条注重广度,兼顾深度,侧重对地理要素、地理过程的分析和设问,通过学科逻辑链引导思维向纵深推进。

(二)微思维导图的构建,刚开始的时候需要以老师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构建,然后慢慢过渡到有学生自主梳理案例背后的综合思维链条。微导图思维链条的构建需要以真实情境问题探究的答案作为支撑。不能为了思维导图的全面性,抛开真实情境随意延展思考导图的内容。但是,可以通过课后练习的布置和讲评,完善微思维导图。

(三)可以通过新闻报道,学术期刊等途径收集一些蕴含特殊地理事象的地理实证资料。对收集的素材进行适度的改编和重组,设置成微结构不良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诗吉.高考地理备考教学专题的设计与教学实施[J].地理教学,2019(10):33-36.

[2]王凤慧.试论地理学中的分析与综合[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8(3):36-38+19.

[3]丁继昭、袁孝亭.综合思维的“分析”基础与“综合”方法[J].地理教学,2020(5):7-9+40

猜你喜欢

综合思维问题式教学
漫溯学生思维之湖,科学导航促思启智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环视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政治之新视角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中西文化差别之源:大小关系相反的时空观
高中英语问题式教学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