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师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替代性创伤的预防与对策

2021-09-30董蔚楠

下一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

董蔚楠

摘  要: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干预者。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下而易产生替代性创伤。分析高校教师替代性创伤的危害及其产生原因.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高效工作,而且有利于促进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平安校园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教师;替代性创伤;成因与对策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干预者,由于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常常要面对随时出现的学生问题和突发事件,多重角色扮演和角色负荷过重导致教师心身疲惫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事实证明,个体在遭遇灾难性事件时,整个心理系统都有可能出现程度不同的创伤,个体越接近灾难现场,受到创伤的危险性也就越大。学校危机事件发生后,教师教师或多或少会面对有不幸遭遇的当事人,不仅要倾听他的痛苦经验而且可能还目睹他的悲惨处境。许多教师在协助学生恢复创伤时极有可能因长期参与危机处理、过分同情罹难者以及面对危机混乱的工作,也同样会受到创伤情绪的感染,会经历严重的心理创伤,从而产生替代性心理创伤。因此探讨高校教师心理创伤干预迫在眉睫。

一、替代性创伤定义与危害

Doukessa Lerias和Mitchell K .Byme在对替代性创伤的综述中将其定义为,在严重创伤或灾难性事件中那些目击过、易于详细了解到情况或有救助责任的人们的创伤体验和不适反应。Saakvitne和Pearlan( 1996)是这样定义的:一种助人者的内在经验的转变是同理投入于案主的创伤题材所产生的结果。根据他们的描述,替代性创伤应该归因于救助人员与灾难性事件的生还者一起工作中所累积的转变,并非是案主附加于救助人员,而是救助人员感同身受的结果表现。

很多研究表明,替代性心理创伤给从事救助工作的人员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揭示,在心理治疗中治疗者的替代性创伤对治疗者本身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而在社会工作者中替代性心理创伤的人数也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在多项研究中甚至有高达八成的比例。因此许多人呼吁应关注救援者的心理维护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中教师心理创伤的干预

(一)教师心理创伤干预的理论依据

1.心理创伤干预的生理学依据

应激和创伤对生理有着明显的破坏,创伤引起逃跑——战斗反应,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生理唤醒。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发展社会支持系统,不仅可提供心理上的安全,还可调节生理唤醒水平,降低创伤带来的痛苦。

2.心理创伤干预的心理学依据

弗洛伊德(Freud)认为心理创伤是因个体面临一场紧急可怕的威胁事件而引发的心理失衡状态,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个体重新认知、分类和理解创伤所需的时间而定。假如个体能有效地将创伤在意识中进行整合认知和组织,并把它作为过去不愉快事件的一部分,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正常心态就能得以恢复。

3. 心理创伤干预的哲学依据

创伤后的症状是人自我处理和自我修复的过程,因此,创伤使人成长。对心理创伤的治疗不能局限于症状的减少,而要包括新的洞察和技能。

(二)教师心理创伤干预的策略

一是提供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活动及时为受创伤事件及不良心理因素困扰的教师提供心理支持,以避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成。

二是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心理档案要搜集教师的人格特征个人生活经历,曾经处理过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等,为预防和消除教师的心理创伤提供依据。

三是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甄别大学生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敏感性,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对自已造成心理创伤。

四是增强自我保护。帮助教师学会自我心理保护:首先,不要直接暴露于强烈的危机现场,而是逐渐接近;其次,不要看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中的创伤,而去看觉察和成长;再次,发展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运用有效资源应对危机事件;最后,当自己无法摆脱心理创伤带来的痛苦时,及时求助于专业人员。

三、教师替代性创伤干预的具体方法

(一)建立积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指一种缓解情绪紧张,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在强烈应激状态下,它作为应激情景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与个体的应急能力和心理损害危险度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因而干预中要对有心理危机的教师所使用的心理应对策略进行仔细分析指导其放弃消极、无效的应对策略建立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合理宣泄、求助等,以便提升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应付危机。

(二)積极关注使其自助成长。咨询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的身上都存在着一种积极向 上的心理自助、成长的潜在动力。因而心理干预中,干预者应在"共情”即分担对方的痛苦与悲哀的同时始终立足于给人以光明,希望和力量对教师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和闪光点予以充分关注和挖掘鼓励其重树信心在困境中崛起。促使其心理状态发生积极,正向的改变恢复自我意识和生存价值感同时调动危机者本身的自助潜能去获得心理成长,以危机为契机升华自我心理素质。

四、结语

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工作,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学校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教师,尤其是学生工作者是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群体,也是心理危机干预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教师应积极参加培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学会鉴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严重的精神疾患,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和处理,同时做好自我心理健康维护,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心理创伤,以饱满健康的心态促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靳嫒,孙丽岩,杨晓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新范式一群体教学[J]教育科学, 2015, (6): 60~62

[2]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19, 27 (4): 980~982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基地2020年度项目“民办高校师生替代性创伤归因及对策研究”(XLJKJY2040B)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实践优秀美术作品展(二)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在职培训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探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