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蓄的少林功夫
2021-09-30吕宏军
吕宏军
每当人们来到少林寺千佛殿,总会被眼前几十个深浅不一的脚坑所震惊,这些脚坑是少林僧人们练功形成的“站桩坑”,亦称“练功脚坑”,是武僧习武时跺脚踏地再加上年长日久和功夫高深而留下的。每一个脚坑都渗透着少林武僧的辛勤汗水,都凝聚着少林功夫的深刻底蕴。
少林功夫从起源到现在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吸收各家流派之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和理论。
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太和十九年建寺至北周宇文阐当政的80年间,就先后换了20个皇帝。社会一直动荡不安,统治者极度腐败,你争我夺,战火四起,民不聊生。有很多名人高士逃到嵩山少林寺,更名换姓,削发为僧。这些隐士,在来寺之前往往都身怀绝技,皈依沙门后,也将自己的武功传给少林。
北魏的孙溪,法名僧稠,出家前跟祖父孙才习武四年,擅长拳术和气功。《朝野佥载》记载:僧稠能跃首至梁,引重千钧,拳捷骁武,动骇物听……
隋代马善通,法号子升,江西泰和人,自幼习武,功夫超群,隋文帝开皇七年,因好打抱不平,挥拳打死知府父子,为躲避追捕,也逃奔少林寺。
唐代的圆净和尚,自幼习武,善练刀、枪、鞭术,尤擅气功,30年后皈依少林,号称铁和尚。
宋代是少林功夫发展的兴旺时期,据《少林拳谱》记载:“宋末,少林寺高僧福居曾邀请全国十八家武术师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各取其长,汇集成少林拳谱。”少林拳术增加至170余套,马籍的短打,孙垣的猴拳,刘兴的勾搂探手,谭方的滚臂贯耳,燕青的拈拿跌法,林冲的鸳鸯脚,孟苏的七势边拳,崔连的窝里炮捶,杨滚的捆掳,王郎的螳螂,高怀德的摔掠等。据说宋太祖赵匡胤也向少林寺传了拳法,《历代祖师传》说宋太祖曾来寺,还调遣诸州名将轮驻少林寺,一来授艺于僧,二来取僧之长。《北拳汇编》云:“少林派亦称外家,赵匡胤为开山祖师也。”《纪效新书》曰: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华拳名世。
除了拳术外,十八般武艺也频传少林,如杨家枪、罗家枪、梅花枪、燕青刀、春秋刀、猿猴棒、龙泉剑、八仙剑、九节鞭、叉、钩、戟、镖、斧、箭、镰、锏、朔、圈、锤、铲、匕首等一百三十余套。
金元时期李叟和白玉峰是闻名全国的武林高手,先后入寺授技,李叟传大、小洪拳,棍术和擒拿,白玉峰传龙、虎、蛇、豹、鹤五拳及气功,把少林寺的罗汉十八手发展到一百七十多手,又编著了《五拳精要》,阐述龙拳、虎拳、蛇拳、豹拳、鹤拳的练习和用法,为少林功夫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明代的董瑞,法号了华,原在明军任督粮官,身怀绝技,擅长飞镖、技击,外号飞侠。王庆,法号本明,自幼好武擅文,武艺超群,曾在天水打擂获胜,名震全国。周太和,法号可明,河南固始人,幼年随祖父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为谋生计,在永城一带卖艺,受地痞欺负,一气之下,劈死地痞逃到少林。生在四川的全文中,自幼好武,苦练十年,考中武举,后任巴山县令,万历二十七年皇太子朱恒温游览巴山,强抢民女,被全文中斥责。皇太子回京后陷害全文中,削其官职。全文中亦出家为僧。
清代的蔡林,辽东人,自幼随祖父习武,功夫不凡,18岁从军,后升为戍边副将,因为闲谈中说了不利于朝廷的话,被人诬告后逃到少林寺。
现代的王文斌,原籍长春,幼年习武,立有为国争光之志,卖地筹款,四方拜师,精通洪拳、通臂拳、螳螂拳、八卦拳、黑虎拳和技击等,在东北三省颇有名气。为了提高武技,于1920年出家少林寺。
带着绝技到少林的名士不勝枚举,少林功夫也因此吸收了众家之长。同时,少林功夫也流传于民间各地,形成众多武术流派和拳种,如南少林、北少林、少林长拳、少林大战拳、少林武拳、罗汉拳、六合拳、梅花拳、红家拳、咏春拳等。
明末清初,太极拳和形意拳的创立,都与少林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据唐豪先生多方考证,太极拳为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编。陈王廷创编太极拳,间接吸收了少林寺拳法。众所周知,陈王廷将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拳法三十二式里的二十九式,并收到他的一百单八式长拳中,有懒扎衣、金鸡独立、探马拳、七星拳、倒骑龙、悬脚虚、丘列势、抛架子、拈肘势、一霎步、擒拿势、下插势、埋伏势、井栏直入、鬼蹴脚、指挡势、兽头、伏虎势、高四平、倒插势、小神拳、雀地龙、一条鞭、朝阳手、雁翅势、拗鸾肘、当头炮、顺鸾肘等。而戚继光在他著的《拳经》中讲,他吸收了民间16家著名拳种,其中包括少林拳法。陈氏太极拳中的一些名称和动作,如金刚倒锥、单鞭、斜形、七星、高探马、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金鸡独立等与少林拳法相同。
对于形意拳的来源,黄铭新在《形意拳起源考》一文中,通过几个方面比较后得出结论,形意拳来源于少林五拳。
以拳术和棍术为核心体系的少林功夫,来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层次,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武术在封建社会环境下适应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问题,因而能够在民间获得广泛的流传和极高声誉,形成其他武术门派和拳种不能望其项背的武术地位。
(编辑/见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