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薄弱高中语文教学不同课型 相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1-09-30张明玺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8期
关键词:薄弱学校融合教学传统文化

张明玺

[摘 要] 弘扬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薄弱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便更进一步地分析和研究传统文化。

[关键词]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薄弱学校;融合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高中学生爱国热情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

一、常规易懂课型——少讲多引导,重在树立信心

薄弱高中的学生基础弱,教师都会选择多讲一点,认为让学生听得懂一些,这样,学生进步就会大一点,课堂效果也会好一点。实则不然,语文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用心感悟的,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种独一无二的体验,别人的是无法替代的,教师也只能给学生讲讲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体会。这也就是好多教师说,自己讲了一百遍,学生还会第一百零一次出错的原因。因此,在常规传统文化课程授课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课文,首选简单易懂的、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难度系数相对较小的课文进行学习。有的教师只要是教材安排的,就会按顺序推着讲授,但有的篇目并不适合薄弱高中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教师讲完他们也是似懂非懂,还不如大胆舍弃,放慢节奏,由易到难,少讲多引导,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多感悟,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相似群文课型——讲方法找差异,重在学会比较阅读

高中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主题相似或者是写作手法相似的传统文化文章,便于教师开展群文阅读,也便于学生理解同一传统文化的主题。或者是有时候教师为了课文的理解,还会从课外搜集一些传统文化阅读篇目来辅助教学,面对群文阅读教学课时,首先教师不能直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因為阅读的信息量太大,对于薄弱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和信息消化吸收能力可能还达不到那个层次,或者说方法还不到位,不会比较阅读,难免会出现畏惧心理。这样,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自己展开阅读,那可以说实在浪费时间,课堂效率无从谈起。因此在面对群文阅读的课程时,教师一定先给学生讲解如何学习群文阅读,如从阅读方式上,是采用精读、略读还是诵读。例如,比较短小精悍的诗词“雨巷”“再别康桥”等可以采用诵读的方式进行阅读,而“祝福”“林黛玉进贾府”等篇幅较长的就只能采用通篇略读,经典段落精读的方式进行理解;分析文章异同的时候可以从主题内容上分析,也可以从写作手法上分析;分析人物性格的时候要注重细节的把控,学会从细节中分析人物的形象等,只有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才能在具体的阅读中知道自己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去分析理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学生学会群文阅读,那教师就必须先讲方法,多引导,让学生在理论加实践的基础上循序渐进。

三、多媒体课型——直观的基础上透彻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逐步普及,而且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分享他人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和他人共享自己的教学资源,方便、高效。薄弱高中的教学条件薄弱,但是如果有条件,学校有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教师在讲授一些经典篇目或者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传统文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通过看视屏,听音频等资料,来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或者是理解当时社会背景与风俗文化。让信息技术的融入给传统文化的学习带来活力,也化解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难度,增添了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因为文章中的人物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穿着打扮,人物的神态都是很复杂的,古代的生活、礼仪和现代的也有很大不同。对于基础薄弱,之前没有接触过《红楼梦》的学生来说,很难根据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很难想象人物的服饰和神态,也无法想象古代的生活方式和居住场所。但如果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辅助学习文章的内容,理解《红楼梦》中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那可以说文章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而且看视频学生的积极性也高涨,教学效果当然比较好。如果再借助音频,让学生欣赏一下《红楼梦》中的名曲“枉凝眉”“葬花吟”“晴雯曲”等,这样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赏析体验课型——多引导多交流,对话中深入学习

高中语文教材中部分选修课可以定位为赏析体验课型。面对这样的课程,教师需要的不是絮絮叨叨地讲个没完,而是采用多引导、多交流,通过对话的形式和学生展开沟通,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这种对话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引导学生和教材文章的对话。一篇文章的理解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积极地和文章内容进行对话。教师要注意多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大胆展开这种对话。通过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可以对传统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可以用自己的理解体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理。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敷衍了事,作为教师一定要督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挑战自我,因为与教材文本对话是更深层次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二是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有个性差异,他们的思维也是有差异的,面对同一传统文化课文,学生的理解也是有差异的。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进行思维的碰撞,真诚的交流,体会肯定和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增进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三是师生之间的对话。面对薄弱高中学生的语文课,大多数教师认为,让学生自己理解或者表达,半天说不到“正点”上,还不如自己直接讲解。这是一个误区。虽然有时候学生的回答不是教师预设的答案,但是语文这一门语言艺术是允许“求同存异”的,不一定完全按照教师的思维去理解。教师要学会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当教师预设的答案和学生的冲突时,不要强迫学生去接受自己的理解,而是要零时设疑,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及时点拨,最终达成一个共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深度,有广度。

五、活动实践课型——小活动树大信心,多种形式提效率

高中语文课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传统文化篇目很多,特别是古诗文的精选,更是高中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最佳渠道。可是有的学生总是懒于识记古诗文,或者对古诗文的理解仅限于表面,没有浓厚的兴趣深入感悟古诗文中渗透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可以不定期地举行一些小型的传统文化大比拼的这样的活动课,通过“课内古诗文的比赛”“课外古诗文竞赛”“本地传统文化知多少”等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对待古诗文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胆量,提升学生的自信,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更专注地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拓展与积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古诗文的感悟和理解。在学习“窦娥冤”等节选篇目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坚持名著阅读,在名著中学习相应的传统文化。有的学生认为,高中课业负担较重,没时间阅读,那教师可以把阅读作为一项每天必须完成的一项语文作业,并且又布置,也要有检查,防止有的学生投机取巧。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调查、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学习本地的传统文化。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热爱家乡的一种方式,在此基础上去了解其他地方的传统文化,进而可以有相对比的参照物,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走出单纯地为教学成绩而教学的误区,要知道学习成绩只能说明一个暂时性的问题,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意义,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和高中学生的重要责任。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课型把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相融合,让学生自主自觉、轻松愉悦地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朱厚霞.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开发[J].教育现代化,2018,5(8):358-359.

[2]宋婷宇.高中语文,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生长点”—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契合的困境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7(4).

[3]郭旭红.找准薄弱环节,创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成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几点研究[J].考试周刊,2011(25).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薄弱学校融合教学传统文化
农村薄弱学校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农村薄弱学校改造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
基于薄弱校学生的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