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学科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2021-09-30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摘 要] 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都源远流长,历史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习历史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对历史课的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学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更新理念,走出误区,积极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历史知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历史教学;素质教育;教学理念

学习历史,能让人明了事理,充实知识,理清社会发展的脉络,从而对当下的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学习中国历史,也能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历史学课是学生学好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所必需的基础,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影响极为深远。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起引导作用,学生只是盛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便扼杀了学生的活跃思维和创造发明的奇思妙想,熄灭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营造和谐、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学生在这种气氛就会敞开心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思想灵感畅通无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一、在情境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境教育要求教师珍爱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进行情景教学。

实物情境包括:遗骨、生产工具、文字、货币、图片、古墓等。

生活情境,是把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展现出来,师生共同理解课文背景,激发爱国情感。

表演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历史中的人物,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缩短与历史人物之间的时空距离,从而加深内心的体会。在充分了解历史的前提下,组织热爱历史的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并能够帮助并带动其他同学一起钻研和学习。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及人物扮演,将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清楚,将重要人物的关键性作用交代清楚,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培养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对学生学习历史课是很有帮助的。

二、在教法转变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就要积极改变传统的历史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并且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中学历史课程教育资源。上好一堂历史课,除了要有精彩的课堂导入之外,还要有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学完课程内容后留有思考的兴趣与韵味。同时要注重结合历史事实,注重教学情境的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课堂搬到历史遗迹、历史博物馆等文化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内涵,让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感兴趣,对历史学习感兴趣。

(一)运用形象的方法,引导思维转化

直观形象的历史教学方法,就是把书本上的一些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点直观、通俗地表达出来,以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直观形象的历史教学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历史求知欲望,而且还有助于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帮助教师克服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枯燥化、无味化的教学倾向,用具体、形象且直观的历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让他们正确地解读历史文本内容,发展历史认知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处理教材,选择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用形象的史实阐明深刻的哲理,引导学生思维的逐步转化。

(二)运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教具,即能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服务、辅助作用的工具。教具的使用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三个适度”的原则,即“适量”“适度”“适时”,结合实际情况,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利用图片直观刻画历史人物,描述历史事件,勾勒战争场面,欣赏艺术;利用历史地图讲清地理空间位置,古今地点的变化;利用图表、图示讲明时间、特点,比较不同人物和事件的异同。以上方法都是遵循课本的内容,使学生直观、鲜明、強烈地感受到具体生动的历史。

(三)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如在讲七年级历史翻车、筒车内容时,鼓励学生自己去做,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使用轴、传动链等机械零件。发现历史学问并不只是背的学科,它还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发明创造的火花,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四)归纳总结,构筑知识体系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足以见得思考的重要性,而课堂上的归纳总结正是学生进行思绪整理、构筑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每节课的归纳总结就是对师生共同提及过的知识点、技能、方法以及情感做一个简要的重复和梳理。一个好的课堂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更牢固地把握历史课堂上学习过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反馈学情,指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归纳总结。如情感式总结、图表式总结、对话式总结、趣味式总结,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逻辑性较强的内容可由教师总结,而易于掌握记忆的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

三、在开放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迫使学生打“题海战术”,仅仅忙着应付各种类型的考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学,很难去发展自身的质疑精神。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首要前提,学生由于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限制,学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或问题的质量不高。那么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树立“大历史”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增强提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从而逐渐提升自己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历史课教学中,学生相互讨论、反馈、评价,及时调控自己的思维,实现知识学习的正迁移。教师可巡视辅导,一方面可以检查督促学生自学,另一方面可以及时疏导学生的学习障碍,梳理归纳学生的反馈信息,让学生有一定时间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以求共同进步,也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谨记并遵从“学生居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这一重要理念,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让学生成为新时代历史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三)学习观念、内容、模式、手段创新,为创新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潑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注重学科交叉、渗透,互成体系,学生也要尝试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为他们适应学习型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化的学习手段,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感受信息时代的氛围,同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和掌握知识,对新知识接受快、理解深、记得牢。

(四)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现阶段,随着历史教材的不断改版,历史课本中又注入了更多的人文精神。通过呈现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剖析历史事件,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整体提高学生基本素养;通过透视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可以开展道德教育,陶冶学生的品格。作为中学历史教师,一定要以人为本,关注人文主义精神,充分挖掘历史教材,带领学生向纵深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总之,历史学科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需要有个过程,它既包含教师教法方式的转变,也包含学生学法方式的转变,只有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以教促学,以学促教,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萍,历史课教学主题的确定与达成[J].中学历史教学,2017(8).

[2]王彩艳,论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

[3]林奕晶,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2).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