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课堂“突围”
2021-09-30张宜兴吴宝席
张宜兴 吴宝席
[摘 要] 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富有活力、满腔热情、成就欲较强,但由于工作年限较短,理论知识相对不足,缺乏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限制了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引领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关键词]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课堂“突围”
近些年来,许多学校尤其是新建学校招聘不少了青年教师,而他们的专业化成长,决定着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声誉和发展。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渠道在哪里?笔者认为是课堂,应从课堂“突围”,把自己的课上出特色来,上出精彩来,上出风格来,上出味道来,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来。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之根基,会上课、上好课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明信片”“强基石”。
一、经营“特色”课堂
在教育领域,有一种需要人们警惕和克服的现象,那就是热衷跟风,追赶时髦,机械模仿。一旦哪所学校出现了教改的新模式、新举措,人们便会一窝蜂地前去学习,不顾实际地机械套用,以致使教学出现了一种脱离本校校情、学情、师情的表面繁荣景象。由于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还没能形成自己成熟的教学套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更容易受到模式的羁绊。如若青年教师对他校、他人的教学模式盲目模仿,照搬照抄,长此以往,很容易落入俗套,失去自己的教学特长和个性,课堂也会失去特色和效益。青年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教师有着自己的风格和闯劲,不能拘泥于种种“模式”的束缚,从而使课堂教学失去“自我”,失去创新。
教育是一门艺术,不能仿秀;教学是一门科学,不能走秀;课堂是知识的殿堂,不能作秀。青年教师要走向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需要学习、感受、借鉴专家、名师的教育教学精彩,体验先进教学模式的脉搏律动,从而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但绝不能把他人的教学模式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绝不能采取复制、粘贴的“拿来主义”方式加以迁移,而要结合自己的特长、风格,凝练成适合自己的“鲜明、灵动、典雅、自然”的教学特色,彰显出个人独特的教学风采,做到“他为我用”。否则,是没有机会使自己的课堂高效和精彩起来的,也是不会成为名师的。因此,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应从实际出发,要做一名有特色的教师,保持自己的教学风格,经营好自己的教学风格。
首先,要确定特色发展方向。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价值的准确定位及充分体现,是社会丰富性中的独特自我的塑造和完善。特色教师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而这种个性特色与教师本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息息相关。青年教师要先审视一下自己,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特色最适合自己。如果你语言诙谐,善于表达,最好向幽默风趣型的特色方向努力;如果你个性温雅,思维敏捷而深刻,尽量往沉稳质朴型的特色方向发展;如果你讲课情绪饱满,充满激情,善于言情,就要向情感型教学风格迈进……使自己或沉稳、或风趣、或严谨、或奔放……这样才可以达到相得益彰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要凝练自己的教学风格。青年教师确定好特色发展方向后,就要立足课堂,精心雕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凝练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是教师的能力和性格多样性的反映,是教师教学个性的核心,是教师创造性、艺术性和教学活动的结晶,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教学风格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实践中完善和定格的。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探索追求的过程,教学风格的发展是教师个性不断自我优化的过程,成需要千锤百炼、不断打磨,需要成千上万节随堂课的积淀、锤炼。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勇于尝试,大胆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逐渐凝练成个人“鲜明、灵动、典雅、自然”的教学风格,彰显个人独特的教学风采。
最后,要坚持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就要坚持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施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在课堂教学中信手拈来,使教学顺畅、自然、得体,从而被学生所接受,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而不要刻意地去效仿他人而丢掉自己所特有的东西。要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让课堂教学应回归“真实”,回归“率真”,让它真实地、自然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教学风格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自我”,只有坚持自己的教学特色,慢慢地把自己完全融入教学中去,才能真正地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从而赢得同行和学生的喝彩。
二、打造“激情”课堂
有激情才有活力,有激情才有创新,有激情才能给人以积极的情绪激励和情绪感染,缺乏激情的教育是枯燥的、低效的;缺乏激情的教学是苍白的、无力的,缺乏激情的课堂是暗淡的、无味的。而充满了激情的课堂才是震撼人心的、富有生命力的。传播文明、发展心智、塑造灵魂、丰富情感乃教师的天职,承担好这一天职,需要教师满腔热忱地去奉献、去履职,需要教师始终如一地激情澎湃,活力四射。一名没有上进心、追求欲、成功欲的教师,必然会无精打采、浑浑噩噩、碌碌无为。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最具活力和张力的群体,年轻气盛是其最大特点,理应充满和洋溢着春春活力,以洒脱而又豁达的心态去打造自己的激情课堂,用自己的激情去唤醒、感染學生,使课堂成为情感的发射场。但一些青年教师由于受社会功利主义、物欲泛滥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消沉意志也随机而生,专业化发展的自我驱动力不复存在。还有一些青年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和职评的成功,滋生出一种浓厚的职业倦怠心理,缺乏职业激情和追求,激情也逐渐消失,工作得过且过,马虎应付,课堂平淡无奇,从而失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的职业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为学生所疏远,为社会所淘汰。
学生喜欢年轻教师,喜欢有激情的教师。试想,如果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牢骚满腹,抱怨声不断,慢条斯理,课堂语言平淡无奇,那么,哪个学生会喜欢?一些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激情。有激情才会有感染力,有激情才会有精彩,才能给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激励,使学生处于健康奋进的氛围中去学习,去生活。一个长期精神萎靡、整日无精打采的教师,必然会因为缺少激情,而使自己的“精神长相”缺乏吸引力,从而被学生所排斥。富有激情的课堂才是高效而有生机的课堂,富有激情的教学才是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富有爱心和激情的教师最能让学生记忆深刻。教师有了职业激情和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会积极主动地研究教育,思考教育,实践教育,从而演奏出教育教学的精彩华章。
青年教师要扎根课堂,以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使命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从课堂突围,深化教学改革,重构活力课堂模式。要坚守学生立场,建设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模式的新课堂,注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合作探究、共享共进。坚持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实践、回归学情,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激扬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活力,使课堂有情有趣,有滋有味,激情似火。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条理分明,生动、流畅、准确,而且要严谨、缜密,同时在声音上则尽可能声情并茂,生动活泼,或高亢,或激昂,或低沉、或悲伤,营造出一种“情感场”,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培植好学生激情的土壤,以教师的丰富激情,润泽学生情感种子的萌芽生长,点燃学生激情荡漾的火花,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
精、气、神乃人之三宝。作为青年教师,如果讲课时无精打采,马虎应付,肯定不会吸引人,学生也不会富有激情地去学习。因此,青年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讲课的过程中充满激情,融合本人个性、人品、气质和经验的真情,勇于言情,善于煽情,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调控课堂的气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三、营造“关系”课堂
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财富。青年教师阳光、时尚、靓丽,和学生的代沟小,在沟通上更具优势,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一般来说,现在的中学生喜欢年轻教师,视年轻教师为朋友,愿意与年轻教师贴近、交流。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与学生处好关系,赢得学生的爱戴、信任,收获“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而不能未老先衰,一脸阴沉,使学生感到不可接近。青年教师有热情,学生也会把教师视作自己的学习伙伴,学习中的情意动力比较充足,课堂上也会不受师道尊严的过度约束,容易标新立异,使课堂生成更丰富多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和学生关系融洽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尊崇、喜爱,其所教学科也会为学生所热爱,教学成绩也不会差。青年教师一定要坚守“儿童立场”,做学生的大姐姐、大哥哥,与学生一起思、一起学、一起玩、一同哭、一同乐,参与他们的谈论,融入他们的活动,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体察他们的学习情绪,善于蹲下身来和他们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所为,帮助他们解决困惑,矫正偏差,纯化感情。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用与时代合拍的节奏来演绎学生的精彩,宽容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用爱心、耐心、诚心对待学生的“顽皮”,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或成功,给予鼓励、激励,努力让学生有一个好心情,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否则,就会被孩子所疏远,教育教学也就会被孩子所排斥。
师生关系反映着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甚至可以说,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教学效果。处理好师生关系既是一名青年教师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志,也是学生真正接纳与理解教师的表现。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教师,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贴近的气氛,才会学得高兴,学得投入,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忠实听众,其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张扬,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教师也才会教得愉快,教学效果才会最優,才能更好地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的目标。
年轻教师本身就让学生觉得亲近,特别是年轻女教师更让学生觉得亲切。他们觉得年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而是自己的贴心人,和他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容易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准确地说是同伴关系,这会使课堂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另外,课堂上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年轻,缩短了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心灵上唤起了学生的亲近感,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严重损害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自信,学生从心理上感到胆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受到限制,丧失了探求和创新的机会,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在教育由专制走向民主的今天,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迫切,这种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青年教师的心理距离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是最近的,是最容易相通的。青年教师要始终保持和拥有一颗童心,这对教育至关重要,对形成融洽师生关系尤其关键。保持一颗童心,把自己当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生发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甚至是师爱之源,使师生关系“美丽动人”“魅力无穷”。
四、构建“反思”课堂
肖川教授认为“教育的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青年教师尤其是新上岗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不足或失误,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和总结,及时发现和分析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完善教学设计,使教学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课堂行为表现的定位、剖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养。反思,是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和途径,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环境,并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断使自己更有实力,更有底蕴,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自我反思是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助推器”,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青年教师的自我反思要常态化、系统化、自觉化,经常性地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上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揣摩,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对教学亮点进行总结,对教学中的败笔之处反思,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的自我反思主要以教后感为主,将每次的教育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相对照,找出自己的缺点与不当,重新策划并予以补救。
只教不研则浅,只研不教则浮。教、学、研合一才是理想教育境界。但很多青年教师的教学成绩较为突出,但教研成果少之又少。教学研究是当代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必由之路,而教学反思则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形式。总结和反思是教师教学研究过程中真实轨迹的再现,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成果,是教师撰写论文的最好素材,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就是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青年教师完全可以立足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体会,对其进行梳理,多一些理性思考,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自己在某一教育教学行为中的得失,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科研论文。
课题研究也并非高不可攀,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青年教师,只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着手,从自己的主阵地——课堂着力,从自己的学生着眼,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这就是课题研究。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