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 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30王秀平
王秀平
[摘 要] 随着新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逐步成为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这就需要学校探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实施路径。在教育内容的确定上,从协助学生认识大学中的专业及职业、做好学生生涯决策的指导、完善学生生涯规划行为管理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实施路径上,分别列举了独立式生涯教育、渗透式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式生涯规划教育等三种路径。
[关键词] 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探索
在新高考的多元录取模式之下,学校、家长、学生对新高考的选拔方式越来越关注。随着新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逐步成为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这就需要学校探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实施路径。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一)协助学生认识大学、专业及职业
学校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有关联性,协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升学途径,激发挖掘自身能力的动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在指导学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心仪大学、专业及职业进行认知,同时和自身的可塑性结合起来,接受老师指导,完善自我认知,确定奋斗目标,并不断进行修正,直至在新高考选科中将自我特性与大学专业相匹配。如果学生对大学、专业或职业一无所知,那么,在选科时就不知所措,难以决策,无法选中真正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或职业。因此,至迟在高二年级,学校就应该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访学活动,在体验心仪职业或专业的同时,获取自身对职业或专业的直接感知,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一些供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的课程,让学生认知这些专业或职业的内涵、课程设置、就业现状等,让学生及早掌握兴趣所向,选择未来向往的职业。当然,世界是发展的,社会对各种职业或专业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或许学生在一段时间觉得某一专业或职业适合自己,或许另一阶段在认知上又有了变化。这就需要学生时刻保持开放心态,不断获取信息,在接收外界信息中对自身的生涯规划进行调整。
(二)做好学生生涯决策的指导
在高中阶段指导学生做好生涯决策,是指选好学习科目,明确升入大学需要学习的专业或职业。为此,学校要从宏观层面帮助学生全面、透彻了解新高考政策的变动并探索选考策略;指导学生综合权衡特长优势、学业水平、心理素质、社会需求、职业要求和大学专业培养方向等,从而选择与自己专业或职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的科目、高校及专业或职业。学校在指导学生选择考试科目时,要充分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指导学生将个人意愿和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对自身和专业或职业匹配性的考量,对将来发展的定力和空间做出预判,为升入大学后学习这一专业或职业定好向、把好舵。
(三)完善学生生涯规划行为管理
学生选好科、定好向之后,接受学校管理并实施自身生涯规划,也是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对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管理学生的生涯规划的行为,包括学校对学生生涯规划行为的管理和学生对自身实施生涯规划的管理。学校对学生生涯规划行为的管理,就是通过学校行为协助高中学生树立能够通过刻苦奋斗实现的理想抱负,让他们结合学校对自身的管理达到制订合理的年度计划和选择有效的实施途径。另外,还需根据学生三年的阶段性发展规划,设定各阶段目标达成的保障措施,以循序渐进推动学生生涯意识的形成,提升学生各项目标能力。学生对自身实施生涯规划的管理,就是在学校的宏观管理之下,严格落实年度生涯计划,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自己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服务。学校对學生生涯规划的管理,一定要与政策变革和选拔途径研究结合起来,吃透国家政策,了解各个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或“嗜好”、各个专业对人才不同的能力和品质要求,让普通高中学生顺利通过心仪高校的考核与选拔。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路径
结合一些普通高中学校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成功案例,可以总结出独立式、渗透式和系统式生涯教育这三种形式的实施路径。
(一)独立式生涯规划教育
独立式生涯教育路径是指学校在某一学时段围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主题,单独开设课程,通过正规教学或实践活动的形式,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生涯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政策、放眼职业世界、探索未来社会需要,以此合理规划自己行走的人生之路。这一教育路径是学校对学生生涯教育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其优势在于教育形式选择空间大、教育内容集中单一不复杂、教育时间能够得到保障、教育定力足等,能够保证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开展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可以选择综合实践活动或第二课堂的形式实施;在教育内容上可以开发一门单一式的生涯教育课程;在教育时间上可以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灵活而有序。例如: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在不同年级同一设定教学任务,高一学段侧重生涯认知、自我认知、专业探索、规划技巧;高二学段侧重了解职业、创业意识、职业规划等;高三学段侧重自主招生、志愿填报、面试礼仪和心理疏导等。但独立式生涯教育路径在我国还处于生涯规划教育的起步阶段,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概念认识上的模糊,课程开设在目标界定、内容选择上缺乏统一化的标准,整体思路框架系统化程度不高,讲座或活动内容整合力度不大,缺少生涯规划教育意识强、经验丰富、效果显著的专业化教师团队等等。
(二)渗透式生涯规划教育
渗透式生涯规划教育路径就是指将生涯规划理念、教育内容、规划方法等渗透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之中,不单独开设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其优势在于教师在具体的学科教学活动中能够结合学生生涯教育的具体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渗入语文、外语、数学、化学、生物、物理等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活动之中,进行多层次而彼此渗透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建构,在促进学科教学健康发展的同时兼顾了学生个体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具体而言,它主要通过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将生涯规划教育和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入各学科课程当中,激发学生兴趣,认识自身特长,联系大学专业或职业,把具体学科的学习与生涯发展的规划联系在一起,在关照现实的基础上长远规划人生。例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结合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提升,引导学生参与采访、自我营销、广告宣传、社会调查等活动,真切认识语言交流或写作技能在生活或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检验自身语言文字运用兴趣与潜能,发现与新闻、文秘、营销等专业或职业的能力需求一致性与差异性,以立足现实规划未来人生。再如,在外语学科教学中,通过调查了解外语语言技能和学习技能如何增加工作选择的概率和提高工作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并在表达兴趣、表达意愿、陈述和说服、参与电话扮演来提问和应答等方面来检验自身实际水平,以获得与学习外语专业的契合度,为自身生涯规划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不足之处在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同,所承载的促进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为此,需要教师加大合作力度,克服各自具体教学过程中缺乏方向感、难以彼此渗透的困难。
(三)系统式生涯规划教育
系统式生涯规划教育是以学校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整体性教育活动。具体而言,是学校层面的围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目标而存在的一种管理理念、形式和所构建的多维度的经验系统。在这一路径之下,学校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其管理的顶层设计之中,从时间、内容、空间三个维度建构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制度体系,进行系列课程开发,对全校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例如:河北黄骅中学,在以人为本,规划学生终身幸福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下设置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机构,制定包括教学设计与管理系统、教学执行与实施系统、教学拓展与实践系统在内的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机制,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成长规律完善学生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立专业、职业体验基地,开展高校展、专业展、职业展和生涯规划测评与咨询、生涯规划工作坊与公益讲座等系列生涯规划实践活动,实施全员育人的“一三五”导师制,有序开展了学校对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总之,强化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是时代所需。只不过,由于学校教育理念和实际情况有别,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更符合学校与学生发展的生涯规划教育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军靠,丁一鑫.新高考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样态重塑与保障[J].教育探索,2018(1).
[2]李拥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5).
[3]张钟敏.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刍议[J].语文学刊,2015(22).
[4]吴琼霞.走向自主和实践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0).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