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理念探析体育教法优化路径
2021-09-30刘良文
刘良文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如让学生参与内容整合设计、自行组建运动团队、自主选择训练内容、展开运动评价活动等,这样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本理念;教学方法;升级
[中图分类号] G6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39-02
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科教学的发展要求,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由于体育教学方法众多,所以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如鼓励学生参与内容整合设计、引导学生自行组建运动团队、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运动评价活动等,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优化教学方法的目的,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一、鼓励学生参与内容整合设计
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设计。同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学生,体育学力基础呈现较大差异,教师在整合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对接意识,广泛吸收学生的意见,提升体育教学的适合性。
体育教学需要运用游戏资源,教师借助多种渠道搜集相关游戏素材,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运动的选择。教师可对一些现成的游戏做改进设计,并邀请学生参与游戏设计活动,提出一些改进意见。由于学生平时生活中有不少的游戏经历,所以能很快搜集到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然后进行改进设计。如球类游戏,学生给出投射、击打等方面的设计方案,并融入一些竞赛内容,增强了游戏的互动性。如果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更高。又如,乒乓球、羽毛球的掷远游戏,这是学生设计的游戏,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游戏规则,让学生分组进行对抗性比赛,将游戏进行升级处理。学生进行游戏后,自然被激烈的比赛气氛所吸引,积极参与游戏。
上述教学,教师让学生参与游戏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的机会,这对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乒乓球、羽毛球的掷远游戏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且学生对对抗性的游戏更有兴趣,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展开训练设计,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自然能够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行组建运动团队
体育运动具有互动性、竞赛性等特点,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有较大差异,如果教师教学中放权给学生,其调动作用就会快速呈现出来。如在运动训练任务布设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行组建运动团队,能够给学生参与运动带来更多的正面激励。需要注意的是,分组有同质分组、异质分组、自由组合等多种原则,唯有自主结合,才能形成团队凝聚力,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质。
学生对球类比赛有更高的认同感,低年级学生对大球运动有较多期待,但由于运动能力有限,很难进行对抗性比赛。教师可对大球的运动形式进行改进,利用游戏给学生提供更多训练的机会,同样能够赢得教学主动权。如篮球运动,教师引入“篮球垒球”游戏,即用小球做“靶子”,利用滚动篮球的方式进行击打,看谁的命中率更高。学生对这个创意性游戏有较高的参与兴趣,游戏活动顺利开展。同时,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操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学生比赛时,教师做裁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游戏规则做具体的调整。经过多轮比赛,学生通过游戏获得了深刻的锻炼体验。为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教师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展开对抗赛性比赛,学生再度行动起来,将游戏气氛推向高潮。
上述教学,教师将训练与游戏相融合,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运动契机。从学生的运动表现可以看出,教师这样设计游戏是比较成功的,能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调动起来。另外,教师让学生自主组建运动团队,其适合性更高,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的训练体验更为真实。
三、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内容
为了调动学生主动训练的积极性,教师不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准备运动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往传统的“大一统”教学方法有较多不合理的地方,如不管学生的运动基础、运动兴趣如何,都制定统一的训练要求和标准,导致学生出现抵触情绪,更有甚者不愿意参与运动。为此,教师给学生自主运动的选择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田径训练,学生对跑步训练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因为跑步训练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可对田径训练的形式做改进,或者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如跑步距离的设计,教师推出50米竞速跑、100米合作跑、200米团队赛、300米个人挑战赛等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面对诸多的训练项目,能够主动展开选择,自然地进行运动训练。在学生选择运动项目时,教师给予鼓励和提示,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设定一些条件或要求,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相应的奖励。学生听说有奖励,都能够主动参与运动训练之中,甚至要挑战自己的极限。
上述教学,教师设计多样化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成功调动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奖励的设计,为课堂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成功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更高的调度作用,获得了好的运动训练效果。
四、组织学生展开运动评价活动
体育教学中,教师对运动评价机制进行创新设计和升级处理,如改变评价主体、优化评价语言等,可有效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运动训练。因此,教师要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设计评价标准时注意体现学生的进步,不能单纯地用运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训练表现。
学生参与运动评价时,教师要对评价标准进行详细解读,这样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还可以借此展开调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跳绳训练结束后,教师先将学生分组,要求學生自评,再和小组中的其他同学互评。在学生自评环节,教师给予方法提示,要求学生从运动体验、运动成效、运动成长等角度展开思考,进行客观评价。在学生互评环节,教师对评价方式、评价语言、评价角度等方面给予提示,让学生以鼓励为目的展开评价。同时,教师跟进指导,对学生评价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确保评价活动顺利推进。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运动和评价情况进行归纳,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
上述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运动评价活动,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运动体验,还能引导学生从运动认知的角度展开思考,形成运动感知体系。特别是学生自评环节的设计,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给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总结创造条件,凸显学生的运动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训练设计、教学评价展开等都属于教学教法范畴,教师要有优化意识,围绕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学生顺利进行运动训练创造良好条件,并对学生形成学法支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