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策略研究

2021-09-30范军鸿

家长·中 2021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初中语文

范军鸿

【摘    要】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通过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将古诗词进行梳理与整合,可以避免古诗词教学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为学生鉴赏古诗词提供一个清晰的方向,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本文将立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提出不同的古诗词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6-0080-02

A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Teaching Ancient Chinese Poem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Yifu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FAN Junhong

【Abstract】When teaching ancient poems, teachers use rich teaching strategies to sort out and integrate ancient poems, which can avoid the lack of systematic teaching of ancient poems, provide a clear direction for students to appreciate ancient poems, and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poems. Appreci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is article proposes different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reciate poetry.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Strategy research

語文教材中选择的古诗词具有典型意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古诗词,将这些经典融入学生的脑海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语文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丰富的诗歌内容,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其情操。

一、以同诗人作为研究专题

课标要求初中阶段学生既要积累足量的古诗词,又要掌握感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今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仍较薄弱。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既要通读古诗词作品,又要认真赏析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只有拥有深厚的古文学功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文。“知人论诗”是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之一,每个诗人由于自身经历、品行、追求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其作品往往具有诗人自身的主题旋律。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教师引导学生从了解诗人出发学习古诗词,是指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理解诗歌的难度。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能使学生对诗人的风格、内容和主题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例如,在《豁达苏轼》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三首词作为教学主要内容。第一、第三首词为教材内作品,第二首词为教材外作品。教师之所以选取这三首词,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第一、第二首词后能深刻体悟苏轼那豁达的人生主旋律。而通过第三首词的学习,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苏轼豁达之外的柔情似水,这三首词的教学都以课堂为主阵地。而在课堂外的预习及巩固环节,教师也做了适当的安排。教师在课前预习布置的研究任务是: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苏轼资料,包括生平、学过的作品;课后巩固布置的研究任务是: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苏轼的其他词作,推荐阅读苏轼作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念奴娇·赤壁怀古》及林语堂作品《苏轼传》。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苏轼的自由洒脱和柔情似水,不仅可以高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又可以低吟“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的苏轼形象在学生脑海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教师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时,可以引出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加深学生对李清照的词中“愁”的理解,引导将李清照写“愁”的精妙进行比较。李清照早年的诗词从多层次讲述了自己生活在少女阶段的快乐以及结婚之后的思想,然而在晚年,其对生活的期待值急转直下。对此教师又布置了课后研究任务,让学生搜集阅读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自学教科书中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词。在本研究专题的第三课时中,教师就让学生比较前两课所学的三首词和《夏日绝句》《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两首诗词的不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到了李清照的细腻委婉之外,还让他们了解到了其须眉豪气的另一面。因此,教师以同一诗人的诗词进行集中教学,组合成一个个生动而丰富的人物专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一个诗人的人生主旋律,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该诗人进行全面的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二、以同题材作为研究专题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能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同题材作为研究专题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能将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初中学生接触比较多的古诗词题材有送别、山水田园、边塞、咏物、怀古等,同一题材的诗词有很多,但诗人所要表现的主题、情感、立意却不尽相同。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时,其中包含重阳节的习俗,教师可以联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让学生在其中找寻有关重阳节的习俗:赏菊、登高、饮酒、茱萸等。

又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陶渊明的《饮酒》时,可以着重讲解“悠然”一词,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悠闲采菊的人,在山中游玩,在落日余荫之下,成群的飞鸟回到山中……通过一系列想象,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祥和,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生活的享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同样描写景色的古诗《望月怀远》,利用诗词中的“月”“海”“烛”为学生塑造一幅形象的画面,带领学生走进图中的意境,并与诗人产生感情共鸣。因此,在初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剖析整体诗歌内容的教学方式,应采用新的诗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学习的兴趣,提高古代诗歌的教学效率,进一步通过古诗词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以同意象作为研究专题

意象就是有“诗人意”的物象,是诗人主观情识与客观存在物的统一。古诗词中一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被诗人们约定俗成,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例如“月”“雁”“柳”等。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积累诸多意象,并明白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代诗歌创作了很长时间,因此其表达的思想、情感、社会、民俗、人文、地理等相关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对此,教师可以根据传统古诗词中普遍包含的一项来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知识拓展,联系其他诗歌中出现的同样意象进行分析,品尝丰富的诗歌,获得深刻的审美经验,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古诗词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意象雁》的教学中,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搜集大雁的生物特性和“雁足传书”的故事。通过这些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交流,侧重提出大雁准时南飞北归、大雁成群结队和掉队落单时的生活特性,与学生一起学习“雁足传书”的故事。在这些导入完成后,教师就可引出杜甫的《孤雁》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李清照的《念奴娇·春情》这三首诗词,让学生研究其中包含大雁的意象。在这三首诗词中,诗人借意象雁分别抒发了他们孤独无依、思归、相思之情,这些情感和大雁的生活习性及“雁足传书”的故事相呼应。通过研究这三首诗词,学生对“大雁”的意象就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他们在以后古诗词鉴赏中如果再次碰到这一意象,便能够快速把握诗词中的作者情感了。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对诗进行了论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包括事物、场景,总结诗歌的特征。

四、结语

总之,古典诗词是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文化的精髓,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古典诗词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而且可以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使他们能够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快乐地成长。

注:本文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方法途径的探索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2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豫红.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研究[J].高考,2019(27).

[2]曹年国.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学教育,2018(33).

[3]黄碧琦.浅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

(责编  侯  芳)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