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师校本培训之我见
2021-09-30施胜忠
施胜忠 (上海市崇明区竖新小学)
[摘 要]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教师的发展是关键,学校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对其加强重视。
[关键词] 校本培训;实践;发展
为了促进学校教师教育思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其工作能力,实施校本培训十分必要。现在许多学校都很重视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校外的学者或专家来校为教师做专题讲座。这种培训途径和方式是有意义的,也是有效果的,它能拓宽教师的学习视野,引发大家的思考与研究,对正确教育教学理念的树立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应理性地看到,这样的培训毕竟是理论性的、普适性的,往往缺乏针对性。众所周知,多少年来教师研训研修经过了好几轮,虽然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规律和要求有了一些掌握,对于教育教学的方向更加明晰,而且对于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概念也能脱口说出。然而,每当涉及日常的实际教育工作,很多教师都感到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言行相悖的怪现象?从深层次反思一下就可以找到症结所在:听专家讲授多而内联思考少,尤其是听专家讲座是“一听而过”,没有及时跟紧进行深入的自我反思和深刻的实践修炼。
要改变这种脱离实际的务虚化、宣传式的培训方式和方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突破一般深化的唯一办法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即建立个性化、个别化的培训方式。唯有一对几,甚至一对一的培训,才能为学校教师真正搭建重在实践能力提高的培训平台,进而能为校内各类教师量身定制有效的发展规划。我校现在实施的对青年教师群体的培训工程,就是一个明证。
因此,我深信,优质高效的校本培训需要在四个方面寻找深化点:
一、需摸清教师的需求点,分类设立需要培训的专题内容
培训必须讲究实效,所以一定要避免泛泛而“培”的做法。过去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培训方式,没有把培训之“针”扎在“穴位”上,隔靴抓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教师参加了培训但还是没有补上需要或应该补上的“短板”。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培训“瞄准靶心”是必需的,可一所学校,即便是小规模学校,那么多教师,且大家的“底色”参差不齐,各有长短,培训如何满足个人的需求,帮助个人“解渴”?笔者认为,学校方面要做好调研的相关工作,不但能了解了个人的主观需求,而且能分析出每个人学习的项目。第二招就是由学校归纳确定相对集中的培训项目,如现在教师普遍存在的读书问题,学校可确定全校性的读书辅导项目。如有的教师存在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那学校就可将相关教师集中起来,专门培训如何备好课、上好课的专题。如对年轻班主任群体就需开展“如何当好班主任”的培训;对存在师生关系紧张问题的教师,也可组织在一起,专题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专题看起来很散乱,操作有困难,但是这样的培训才能真正瞄准“靶心”,能“对症下药”,切实疏通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堵点,“实效性”不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了吗?
此外,校本培训的资源一定不要局限于学校内部,也就是说,学校需要邀请有理论基础且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做主培人,深入浅出地将专题讲深讲透,尤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所讲内容一定要有具体的细节、操作性要强,以便于教师在领会后运作,高深的理论要少讲,要通俗地讲,结合案例讲,要贴近教师现实地讲,这样的专家讲座才显实效性。
二、要坚持“教学做合一”,使理念落实到实践之中
现阶段针对教师组织的培训活动数量繁多,但为什么培训的效果不算好呢?其根源是:教师是以被动的心态参与的,当然,有态度主动、强烈要求而参加培训的教师,但确实不多,大多数教师是满足于“己有”的教师,渴望“再学习”的教师数量不多。而且教师普遍存有“培训是空对空的、自己收获不大”的想法。如何促使教师由无奈培训转变为积极培训?我认为学校要把好、把严这道关口:除了“制度规定”关外,还有就是强调工作实践关。采用“制度”促使教师“必培”。但“必培”后的“必进”机制尚非常缺乏。要使教师通过培训有效改变自己不符要求、不合规范的教育教学行为,这一点就需要学校运用严肃、严格的考核来保证。这是一个“以培促教”“以培促做”的关键环节。
那么怎样使教师把培训中学到的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呢?笔者认为,培训后的研讨理解、深刻内化这一关节点不可忽略。学校应切实抓好实践落实,而这一点又是学校管理常常忽视的。培训之后,學校应要求每一个教师将获取的教育信息转化为自己的感悟,把外在的要求转变为内在的需要,而且这个“转化”过程需要突出对照性,即与自己过去的行为做对比,与自己的认识相对照。这个环节抓住了、抓牢了,教师的培训才有“内化”的实效。以往虽也有“写学习体会”文章的需求,但“失真”的为多,持“应付”态度为多。因此,要使教师“付诸实践”,首要条件是学校务必抓好教师体会的真实性、深刻性。“检票”通过后,学校就要将“督做”工作作为重点抓起来,督促教师将培训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需要学校领导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校领导以示范引领作为榜样,这一关节虚空,势必缺乏推进力量;二是教师做不做,做得好不好,要与绩效奖挂钩,这一点不落实,培训乃属徒劳自举。
三、学校领导要当好教师实践过程中的指导者,细节性地帮助和促进教师有效实践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提了多年,但这一直是工作有效推进的痛点。就工作培训而言也如此。培训做了许多事,花了许多钱,倾注了许多精力,但效果如何呢?为什么教师培训后仍故步自封,进步不大、不快?见此情景,是否该埋怨教师“不思上进”?否。教师多少年来一直在传统的老框框里打转,普遍不清楚如何将培训学到的好办法变成自己的新作为。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能得到及时雨式的正确指教该有多好。这样就不会像骡子拉磨在老路上兜圈子了。怎么消除这种教师“想进又不会进”的尴尬局面呢?学校领导需要转变工作作风,要不失时机地、又悄无声息地站到教师的旁边,用热情的鼓励,给予教师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点拨、启发、疏导,这才是教师培训学习后“付诸实践”中的不可或缺的学校管理工作。
此外,为了确保教师“付诸实践”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学校领导还要实施好一个关键管理点,即要强调三个“真”:一是学校领导需率真地督促教师去践行培训所得,要为每位教师的践行轨迹真实地记载好“进步档案”;二是学校领导要认真地督导教师的践行过程,要通过学校领导的“靠前”指导,促使教师将培训内容真实精准地落实在行为上;三是学校领导要较真地对教师实践行为进行客观评价,要坦诚明白无误地指出教师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必须矫正的要点。只有这样,把培训教学中获得的道理落实到现实教学中,才能使培训的效果“真起来”“实起来”。
四、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培训成效的展示“舞台”,激励教师争着上去“打擂台”
为了让教师能看到自己纵向进步的程度,学校要为教师建构能横向看清自己进步幅度的平台,即意味着在培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校需要让教师站出来参加“比进步”的竞赛,让教师在“赛场”上充分亮相。學校组织这样的竞赛活动,一是为了能更好地尊重教师的学习发展的实绩;二是为了让教师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三是为了弘扬教师中的先进事迹。为达此目的,学校组织的“擂台赛”应该创设规模性的观摩场面,采取公开评价的形式,本着能促进所有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提高的宗旨。组织这样的活动,必须坚持教师自愿申报为前提。“打擂台”必然有高下,学校应以鼓励“力争上游”为本意,促进教师积极亮相,并把教师中涌现出来的“达人”“强者”列为评奖或职称晋升的排头对象。“擂台赛”是促进教师努力学习、积极锻炼的好机制,这种竞赛学校应该年年组织,这样可使教师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领导和同事洞察到自己的提高和进步,从而反射到自身,使自己产生工作的自信心,充满了干平凡工作的快乐感。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也形成了学校教师你追我赶,提振教育教学工作精气神的良好局面。这样的学校格局难道不正是培训活动所追求的吗?
总之,校本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一工程,需要学校领导以大视野、大手笔来突破原有的工作框架,既需要用全新的思路来设计,又需要用务实、细致的工作来部署。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醒:校本培训的深化,一定不要再走“会议式”培训的老路,针对性、务实性、个性化的培训才有真正的实效。我们千万不能把用于培训的钱打水漂。校本培训需要的不是“做过”,而是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发生明显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变,使教师能走上按教育教学规律和原理而工作的大路,并有效、高效、优效地作用到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服务上。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