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膀胱镜临床应用与操作规范
2021-09-30软性膀胱镜临床应用与操作规范编写组
软性膀胱镜临床应用与操作规范编写组
膀胱镜检查是泌尿外科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是评估尿道、膀胱及上尿路疾病所必需的一项泌尿外科基本技术。对怀疑有尿道、膀胱及上尿路疾病的患者可常规进行软性膀胱镜检查,并可作为血尿评估的一部分。该检查可在传统截石位、平卧位,甚至侧卧位下完成,受体位限制更少;患者疼痛感小甚至无痛;检查视野更清晰;无盲区检查。在我国,软性膀胱镜检查开展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及省会城市,因此软性膀胱镜临床应用与操作规范编写组拟定了此文。本文就软性膀胱镜成像的原理与发展历史、技术优势、适应证、禁忌证、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及顺序、操作技巧、并发症处理、故障排除及设备的清洗、消毒与保养等做一介绍,同时介绍了软性膀胱镜在纯软镜手术、双镜联合手术、联合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 NBI)、联合机器人手术等治疗中的应用。
一、软性膀胱镜成像原理与发展历史
1.成像原理:软性膀胱镜主要由窥镜系统、图像显示系统、照明系统3大系统组成。
窥镜系统包括操作手柄和镜体,镜体伸入患者体内,镜体内部并列多个管道,包括照明光纤、传像光纤、传气通道、传水通道、器械通道等。
电子膀胱镜的成像主要依赖于镜身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器(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它就好比一台人体内的微型摄像机,能将光能转变为电能,“重建”一个清晰度更高、色彩更逼真的图像,并将其呈现在监视器屏幕上(图1)。
图1 电子软性膀胱镜成像示意图[1]
2.发展历史:①纤维软性膀胱镜。1806年德国法兰克福军医Phlip Bozzini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以蜡烛为光源的观察膀胱与直肠内部的器械[2]。1878年柏林泌尿外科医生Nitze制成了第一台初具形态的现代硬性膀胱镜[3]。1957年Hirshowit等应用玻璃纤维技术开发了纤维内窥镜,即第二代内窥镜。1973年Tsuchida和Suganwara首次在临床上应用纤维内镜来观察膀胱[4]。最早用于观察膀胱的纤维内镜主要来自胆道内镜,其管径要大于目前专门设计的软性膀胱镜,操作性较差。1986年日本制造出全球第一台专用软性膀胱镜,其管径更细,且考虑到男性尿道生理弯曲的存在,操作性更强。②电子软性膀胱镜。1983年美国和日本先后开发了电子内窥镜,即第三代内窥镜。它摒弃了传统的光导纤维导出图像的方式,选择在内窥镜的头部装入CCD固体摄像头,使光学图像变成电视图像,由电线导出电视信号在电视屏上显示出来。由于不用光导纤维,电子内窥镜的总体直径和硬度大大减小。同时由于采用 CCD摄像技术,使得分辨率大幅提高。目前国内外电子软性膀胱镜种类繁多,如Olympus、Storz、Wolf、Pentax及好克等,各种电子软性膀胱镜因其材料、成角范围、先端部/插入部外径、管道内径不同,各具优势。
二、软性膀胱镜技术的优势
1.传统优势:膀胱镜是泌尿外科最基本的检查工具,在尿道、膀胱及上尿路疾病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硬性膀胱镜为金属材质,具有创伤大、检查时有盲区、患者疼痛明显及血尿等缺点。软性膀胱镜的出现则很好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具有如下优点:①对患者损伤轻微,痛苦程度小。其管径直径≤16.5 F,于表面麻醉或不需麻醉(女性患者)直视下轻柔地插入基本不会对患者尿道和膀胱造成损伤,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度。②无盲区检查。其能够大角度弯曲,可以方便扫查膀胱内各壁,并且能够清晰反观尿道内口及膀胱颈部,做到整个膀胱不遗漏;它还可以进入膀胱憩室内,发现憩室内病变;对于前列腺增生凸入膀胱明显的患者,能够反观前列腺突入度,为手术提供术前规划。③视野清晰。它具有极高的图像分辨率,可以清晰地将图像放大数百倍而不失真,从而发现更早期及微小的病变,使疾病在早期即可得到有效治疗;还可以通过图像采集系统将数字化的图像传至电脑,便于储存,甚至应用5G技术实现同步远程会诊等。④不受体位限制。硬性膀胱镜检查限于截石位,而软性膀胱镜检查对体位要求低,患者截石位、仰卧位、侧卧位均可检查,扩大了膀胱镜检查人群适应证。⑤随时吸引。软性膀胱镜自带吸引按钮,遇到膀胱出血、膀胱内大量絮状物漂浮、膀胱内充满灌洗液影响操作时,可随时利用自带吸引功能处理,只需按动吸引按钮即可;而对于无自带吸引功能的软性膀胱镜,可采用负压吸引器连接三通转化器插入钳子/灌流槽或采用新型连续灌注鞘(NCIS)提供额外流出道建立连续冲洗的水道[5],明显改善视野清晰度,减轻患者不适。
传统的软性膀胱镜以氙灯作为照明光源,这种被称为“白光”的宽带光谱实际上是由红、绿、蓝3种光组成的,其波长分别为605、540和415 nm。NBI系统采用窄带滤光器(图2)代替传统的宽带滤光器,对不同波长的光进行限定,仅留下波长540和415 nm的绿、蓝色窄带光波。由于黏膜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对蓝、绿光吸收较强,而对普通白光的吸收率较低,采用NBI技术能够增加黏膜上皮和黏膜下血管显示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因而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更广,包括:①对微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与诊断。NBI技术能更清晰地显示普通软性膀胱镜下不易发现的异常黏膜病变组织,从而减少经验性误差,提高活检的准确性,增加膀胱肿瘤的检出率。②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其细微结构,进一步评价其特性并预测组织病理学结果。③可作为病灶靶向活检及内镜下治疗的定位手段。NBI技术可更清晰地显示异常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边界,有利于术中更完整地切除膀胱肿瘤或病变组织,减少残瘤发生,术后1年复发率降低约10%~21.7%[7]。
图2 NBI技术原理示意图[6]
三、软性膀胱镜技术在泌尿外科诊断中的应用(诊断篇)
1.软性膀胱镜检查适应证(在硬性膀胱镜基础上增添):①尿道、膀胱肿瘤的术后复查,甚至根治性全膀胱术后肠代膀胱复查;②尿道、膀胱颈狭窄的诊断;③尿道阴囊瘘、尿道直肠瘘、膀胱憩室、输尿管口囊肿、膀胱阴道瘘等疾病的诊断;④前列腺各叶增生程度、对尿道挤压程度及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的观察;⑤输尿管口距膀胱颈、精阜距离的测量,指导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⑥上尿路病变需行逆行造影或刷取上尿路细胞行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找抗酸杆菌等;⑦男性患者输尿管支架管的置入与拔除;⑧骶髂关节病变、年老体弱、残端尿道无法行硬性膀胱镜检查者;⑨重症或行动不便需行床旁检查者。
2.软性膀胱镜检查禁忌证:包括相对禁忌证和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①严重包皮口缩窄、尿道外口狭窄、尿道内结石嵌顿等;②妇女月经期或妊娠大于3个月;③膀胱容量过小(<50 ml)或结核性膀胱痉挛。
绝对禁忌证:①急性期泌尿系感染(镜检白细胞>10个/HP,肿瘤或体内置管患者除外);②严重膀胱内出血,大量血凝块者;③未控制的全身出血性疾病;④严重精神病、妇女妊娠小于3个月(除外急性梗阻所致肾衰竭或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者)等。
3.软性膀胱镜检查操作规程:具体如下。
检查前准备:①排空膀胱;②行尿常规检查排除泌尿系感染;③安抚患者,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以配合检查;④对于长期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充分告知检查中出血的风险并建议患者检查前1 d停药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⑤检查前充分了解患者病史,以便检查时重点关注;⑥连接好各仪器、设备,并检查视野是否清晰,准备好异物钳、活检钳、活检瓶、病理单、输尿管导管、输尿管支架管等;⑦膀胱镜室穿洗手衣,戴口罩、帽子,可不用刷手,直接戴无菌手套。
体位:截石位、仰卧位、侧卧位均可。
消毒、铺单、麻醉规程:①消毒及顺序。先下腹部,再两大腿内侧,由外向内向会阴消毒,再会阴部(外科学会阴消毒顺序),最后肛门及周围(3遍)。②铺单及顺序(两种方法)。备4块中单,按臀下、两腿、下腹部顺序各铺一块中单;消毒后直接使用一次性无菌腿套(膀胱镜室)。③麻醉。向尿道注入局麻润滑凝胶10 ml,尿道梗阻患者适当加大用量,男性患者用阴茎夹夹住阴茎头2 min后即可插入软性膀胱镜进行操作。
检查顺序(两种):①直视下按前尿道、后尿道、膀胱颈顺序观察其形态。进入膀胱后,可先寻找膀胱顶部(气泡),然后顺时针或逆时针详细观察膀胱各壁并回到顶部(气泡),再将膀胱镜前段轻轻向上弯曲达到180°~210°时观察膀胱颈和尿道内口、前列腺突入度,最后退镜时嘱患者做排尿动作观察膀胱颈、尿道内括约肌的功能。②直视下按前尿道、后尿道、膀胱颈顺序观察其形态。进入膀胱后,可先寻找三角区及输尿管间嵴,沿输尿管间嵴寻及两侧输尿管口,并顺时针或逆时针详细观察膀胱各壁回到顶部(气泡),接着将膀胱镜前段轻轻向上弯曲达到180°~210°时观察膀胱颈和尿道内口、前列腺突入度,最后退镜时嘱患者做排尿动作观察膀胱颈、尿道内括约肌的功能。
并发症处理:①尿痛。少数患者在操作后会有尿痛症状出现,这是正常现象,轻症者可不予处理,重症者可给予镇痛药。②血尿。多在操作后1 d内间断出现肉眼血尿,这是正常现象,嘱患者多饮水,轻症者可不予特殊处理,重症者需留置尿管引流并持续膀胱冲洗。③尿道损伤。通常是因不熟悉软性膀胱镜而粗暴操作或在原有损伤基础上加重所致,因此,术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术中仔细操作,遇到阻力时不可强行通过,可先行尿道扩张。
4.操作技巧:①麻醉充分、肌肉松弛。在常规消毒、铺单后,于检查前2~3 min予以局麻润滑凝胶,自尿道口缓慢边进边挤,利于尿道黏膜表面充分麻醉,并以阴茎夹轻轻夹住阴茎。检查时,言语轻柔,有条件的单位可播放舒缓音乐,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身体处于一个最为放松的状态,以便肌肉放松。有报道称可通过调节冲洗液的高度来提高冲洗压力,进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8]。进入尿道外括约肌时,嘱患者通过深呼吸、做排尿动作密切配合检查,同时调快冲水速度,减轻患者不适感。②对于男性患者,操作中遵循上提、插入、旋转的原则。在整个检查过程中,一手握住操作部上提软镜,一手扶住阴茎及插入部,保证操作过程中不打折;操作中不要使用暴力,遇到明显阻力时可适当旋转镜体或以尿道探子扩张后再行检查,避免对软镜的损伤;对于膀胱颈口抬高明显的患者,可将软性膀胱镜先端部旋转180°做出类似“响尾蛇动作”进行操作。③根据实际操作随时调节,保证观察部位位于视野中心。在尿道检查中,因男性尿道生理弯曲的存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上调、下压、旋转镜体,确保插入部始终位于尿道中心,避免或减少尿道黏膜损伤;进入膀胱后,需时时保证所观察部位位于视野中心并尽可能的清晰显示,以提高检查准确性及完整性。④全面观察,重点关注,动静结合,有章有序。在男性患者检查过程中,按照尿道外口、前尿道、后尿道、尿道内口、三角区及输尿管口、膀胱各壁及反观膀胱颈内口顺序全面观察。检查前需了解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以便在检查过程中重点观察。如怀疑前列腺增生,需重点关注前列腺各叶增生及对尿道挤压情况、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如为血尿待查,则需关注整个尿道、前列腺表面、精阜、膀胱各壁形态及输尿管口喷血情况,做到动静结合、有章有序,整个膀胱不遗漏。
四、软性膀胱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治疗篇)
1.纯软性膀胱镜手术:①尿道手术,如尿道狭窄、尿道断裂、尿道肿物等。软性膀胱镜是在直视下置入尿道,可清楚显示尿道狭窄的部位、程度、长度,可通过置入导丝对骨盆骨折并尿道急性损伤或断裂的患者留置合适的尿管[9];还能联合激光进行尿道内切开处理<2 cm的尿道狭窄[10];联合尿道球囊扩张、支架管置入治疗严重尿道狭窄,对患者损伤小,不会进一步加重尿道损伤,可减少术后损伤部位瘢痕的形成,降低尿道狭窄再次发生率;软性膀胱镜还可联合激光技术对失去或不愿行根治性原发性尿道肿瘤手术的患者行肿瘤汽化治疗。②膀胱手术,如膀胱肿瘤、膀胱结石、膀胱颈狭窄/挛缩等。对于直径<2 cm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可通过软性膀胱镜联合激光汽化切除;对于下尿路结石,如<2.0 cm的膀胱结石,甚至尿道结石,软性膀胱镜配合钬激光技术相较于气压弹道碎石、超声碎石等,可明显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膀胱颈狭窄、挛缩,Kural等[11]通过软性膀胱镜配合钬激光治疗了13例膀胱颈狭窄患者,其平均最大尿流率均明显改善(3.8~19 ml/s),表明钬激光配合软性膀胱镜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膀胱颈狭窄、挛缩的方法。此外,软性膀胱镜还可用于逆行留置单J管治疗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后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口狭窄[12]。③输尿管手术,如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及拔除、输尿管口囊肿切除等。对于急性肾后性无尿、肾积脓导致的发热甚至感染性休克、妇科术后输尿管受侵犯或压迫、输尿管狭窄而不能耐受麻醉手术时,软镜在局麻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保护肾功能甚至挽救生命。对于留置的输尿管支架管可常规在膀胱镜室局麻下拔除。而对于直径<3.0 cm、不伴囊内病变、无膀胱输尿管返流、无泌尿系统其他畸形的输尿管口囊肿患者,首选腔内手术治疗,包括经尿道电切、等离子电切、各种形式钬激光等手术方法[13]。因此,软性膀胱镜联合钬激光亦是推荐处理输尿管口囊肿的术式。
2.双镜联合手术:①双镜联合治疗尿道闭锁。由硬性膀胱镜、尿道内切镜或输尿管镜通过尿道进入闭锁远端,由耻骨上膀胱造瘘口通过软性膀胱镜进入膀胱到达膀胱颈口和后尿道观察闭锁近端,测量闭锁段至膀胱颈口的距离,并评价膀胱颈口瘢痕化程度及确定冷刀切开方向[14];还可以通过一端置入激光,并在激光指示灯指示下行闭锁段激光内切开[15]。②双镜联合处理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经皮肾镜手术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手段,一般采用硬性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进行,但对于某些硬镜死角的肾下盏结石疗效欠佳。软性膀胱镜由于检查、维护费用较软性输尿管镜低,易操作,可在无软性输尿管镜的基层医院暂替代之。它可大幅度、多角度地进入各个肾盏及其小盏,可有效避免盲目碎石或通过建立其他通道等操作对结石周围组织和肾实质的损伤,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文献报道,对于肾上盏或下盏直径<3 cm单发或多发结石,以及尿道、输尿管远端严重狭窄或肠代膀胱术后输尿管开口变异等上尿路结石,软性膀胱镜下经皮肾造瘘通道钬激光碎石是一个可选择的术式[16]。③双镜联合治疗膀胱阴道瘘。膀胱阴道瘘的发病原因包括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等妇科手术、盆腔肿瘤放化疗、产程过长导致膀胱阴道缺血坏死及阴道异物等。(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是其主要的手术方式,术中可联合软性膀胱镜明确瘘口位置、大小,对于瘘口较大膀胱无法充盈者,甚至可在软性膀胱镜下经阴道留置导尿管堵塞瘘口,进而留置输尿管导管,避免术中对输尿管损伤;术后在软性膀胱镜直视下拔除输尿管导管并观察输尿管口喷尿情况、瘘口缝合情况,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④配合(后)腹腔镜手术。对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可先经尿道置入软性膀胱镜,将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患侧输尿管狭窄部位,再行(后)腹腔镜下肾盂离断式成形术,将输尿管支架管近端置入肾盂内,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此方法同样适合(后)腹腔镜下膀胱输尿管吻合术患者。⑤配合机器人手术。通过软性膀胱镜配合机器人手术可准确识别并标注膀胱病灶切除范围且不用更换机器人手术特殊体位;若膀胱肿瘤距离输尿管口较近,还可在软性膀胱镜下置入输尿管导管,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术后复发率,较单纯机器人手术更加安全、有效;软性膀胱镜还可以在膀胱肿瘤基底注射荧光剂,指导荧光显影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扩大膀胱部分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
3.联合NBI技术:膀胱肿瘤中高级别T1期膀胱癌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率较高,可达33.8%~36%,其原因可能是人类肉眼鉴别力有限,难以发现微小病变及原位癌。运用软性膀胱镜联合NBI技术进行激光手术时,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组织与正常膀胱组织的边界,明显改善膀胱镜的图像质量,有利于术中更完整地切除膀胱肿瘤或病变组织,减少残瘤发生,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在表浅膀胱肿瘤术后定期复查中,更易发现复发的微小病变及原位癌并及时手术,延长患者生存期[17]。甚至在各种形式根治性全膀胱+肠代膀胱术后复查中亦拥有膀胱镜无法比拟的优势。
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膀胱疼痛综合征(bladder pain syndrome, PBS)是泌尿外科少见疾病,表现为多种下尿路症状,如膀胱过敏、尿频、膀胱疼痛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亨纳溃疡是IC/PBS唯一的阳性特异性表现,其界限清楚,黏膜呈淡红色,缺乏正常的毛细血管结构[16]。软性膀胱镜联合NBI技术可以很容易的检测到IC/PBS患者膀胱黏膜的溃疡形成(即典型的亨纳病灶)和血管生成区,从而尽早治疗[17]。
五、软性膀胱镜清洗、消毒、灭菌,故障与保养[18]
软性膀胱镜在使用后应立即用含有清洗液的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 s,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放置在合适的容器中后送至清洗消毒室。
1.水洗:将软性膀胱镜放入清洗槽内,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全管道灌流器接50 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2.酶洗: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各医院规定执行。
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 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 min。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3.清洗: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用50 ml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4.消毒: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 min。
5.灭菌:推荐软性膀胱镜采用环氧乙烷(ETO)灭菌,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 h,但其对软性膀胱镜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
6.先端弯曲部常见故障解析及防范措施:镜头盖玻璃划痕、破裂、缺口、被污物覆盖,会造成监视器图像显示模糊、有黑点,影响病症的检查和诊断。如出现划痕、破裂、缺口,则需停止使用;如被污物覆盖,需用软纱布蘸清洁液擦拭干净后再使用。
送水/送气喷嘴被黏液、异物堵塞,造成送水、送气不畅,会影响镜子的使用。解决方法:在吸引时先保持送气状态,吸引后再次送水、送气操作,以确保管道内无残留液体和镜面的清洁。
弯曲部表面包被有一层薄橡皮,有一定的弹性,可确保弯曲角度的轻松操作。弯曲橡皮可能会出现褶皱、破损、针孔、重叠等故障,使镜子不能使用,还会造成镜子漏水,故平时应做好镜子的测漏,不能用力擦拭弯曲橡皮,使用水溶性润滑油擦拭可以避免弯曲橡皮提前出现老化膨胀。
7.插入部常见故障解析及防范措施:插入管外皮出现发黄、老化、结晶等现象,引起的原因主要是在检查使用后没有及时擦拭掉镜子上的人体黏液、蛋白质,此类物质结晶后会使插入管发黄、发硬。防范措施:检查使用完后应及时清洁表面污物,清洗时要先用多酶洗液浸泡,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插入管出现针孔、破损、折皱,此类现象引起的原因主要是插入管和锐物碰撞、清洗盘圈时角度过小、镜子安放时被夹等。防范措施:拿镜子、清洗时盘圈角度不要过小,提防与锐物碰撞、被夹等。
插入管内部的导光束导光暗淡、发黄或不导光,导像束导像出现黑点,主要是由于插入管打折角度过大、挤压、碰撞、被夹等导致导光束、导像束光纤有一部分断裂。防范措施与插入管出现针孔、破损、折皱的方法相同。
钳子管道也位于插入管内部,主要用于活检钳、异物钳等从中通过,其故障主要是钳子管道管壁有针孔、裂痕等破损,造成镜子内部漏水,从而引发镜子内部电气部分短路,严重时造成CCD烧毁。造成此类故障的原因主要是在弯曲角度过大时置入其附件,如活检钳、异物钳。防范措施:附件在先端弯曲部放松时通过钳道管;等到附件伸出钳道口后再释放针头;闭合活检钳后再插拔;使用没有问题的活检钳;使用前做好测漏工作。
8.操作部常见故障解析及防范措施:操控按钮、角度旋钮漏水,可能造成操作部内部进水,电气短路。常见故障原因为操控按钮与锋利部件碰撞,或长久使用造成按钮橡皮老化。防范措施主要为小心轻放,使用前做好测漏工作。
吸引口磨损,严重时将出现自动吸引,虽吸引量很小,但容易造成膀胱空虚或出血。错误的抽出附件的手法往往会导致吸引口磨损,加强使用者的规范操作可避免此故障的出现。
角度钢丝断,主要是打角度时用力过大而超出角度范围所引起的。规范的操作和使用可以避免该故障。打角度时动作要轻缓,一来不伤及患者,二来可保护角度钢丝。
9.电气连接部常见故障解析及防范措施:电气连接口腐蚀和生锈会造成图像闪烁、抖动等异常现象,严重时会使CCD 损坏。引起该故障的原因主要为:清洗消毒时电气连接部未盖防水帽,电气连接口在沾水的情况下与图像处理中心相连。防范措施:镜子在清洗消毒时要盖防水帽,之后必需用干布擦拭镜身并用气枪吹干电气接口点。
电气连接头与连接座在卡口未对准的情况下用力嵌入,造成电气连接头内的金属针头折断,引起图像异常或无图像显示。电气连接时按对应的位置卡牢接口以避免该故障。
六、软性膀胱镜技术的发展前景
总之,软性膀胱镜作为泌尿外科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查治疗手段,是(软)输尿管镜技术、腹腔镜技术的基础,值得基层一线泌尿外科医师逐步学习并掌握;软性膀胱镜在临床应用领域中进一步拓广,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软性膀胱镜操作灵活、对患者损伤更小、更安全,符合中国国情及医改大方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执笔专家:郭洪 张振声
参与本共识讨论和审定的专家(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曹晓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郭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郭文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何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黄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孔垂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刘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唐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田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东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魏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许传亮(上海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张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张振声(上海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周利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