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动教学站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1-09-30陈彦恒闫玉萍卞家胜
陈彦恒 闫玉萍 卞家胜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45146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定义为类型教育,充分肯定了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基于工程项目的流动教学站的建设运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为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通过校外流动教学站的建设,搭建高校、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1 当前铁道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
1.1 产业发展对铁路工程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当前国家高速铁路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相对传统普速铁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技术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更新快,集成度高,“一专多能”已成为铁路生产一线工人的基本要求,为此怎样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铁道工程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卢春房院士提出面向未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应用开发将会在高速铁路产业中大量运用,从而促进轮轨高铁、磁悬浮高铁等一系列高铁新技术实现突破[2]。为此怎样将最新的高速铁路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素材并为学生所掌握,也成为铁道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1.2 校内实训基地的局限性
铁道工程属于带状工程,人才培养涉及桥梁、隧道、轨道、路基、材料、工程测量等项目。
1.2.1 实训空间小,面积不足
近年来高职院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在规模上和质量上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然而面临着不断扩招的学生规模,很多院校的学生实训面积仍然略显不足。
1.2.2 仪器设备比较陈旧
当前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受限于固定资产的报废年限及固资管理规定,无法实现设备的及时更新。同时面临着可用的实训室面积越来越小,即使在资金充裕的条件下也无处安放新设备,使得新设备更新速度较慢。
1.2.3 技能训练与耗材之间的矛盾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往往基于项目建设,在建设阶段资金较为充裕。而在运行阶段面临产生的大量耗材消耗,尤其是部分贵重设备耗材,资金保障方面显得略微吃力,同时采购的不及时和不方便,也让实验员或者专任教师有意识的节约使用,从而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4 校热企冷
目前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易解决的现实困难,比如设备资金投入产出的效益问题、产权问题、折旧问题、管理问题,等等,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成为校内共建实训基地的重要障碍。
1.3 工程素养的缺失
铁道工程集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技术性、经济和艺术性为一体。其中综合性表现在,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员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建筑经济等诸多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知识以及工程用电、机械设备运用等技术。然而目前仅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的教学无法提供必要的工程素养培育手段和环境。
1.4 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教师的缺失
高等职业教育确定为类型教育,其重要地位与发展前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当前进入高职院校的师资普遍要求是具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新进教师往往缺乏铁道工程的建设、运营维护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面临难以结合实际的问题[3]。
1.5 铁道工程学生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不足
目前高职类铁道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持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校企实践基地,大力推进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卓有成效的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3]。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仍存在诸多问题。对于学生已经进入毕业顶岗实习阶段,再进行补救已经为时已晚,为此有必要将工程实践培训时间再次提前。
2 铁道工程专业师生工程实践能力培育的解决路径
2.1 新形式的校企合作
通过校外流动教学站的基地建设,使学校、学生与企业形成一个相互合作的平台,有利于促进校企之间“产学研”合作。这个平台既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场地,也为学生就业提供选择机会;这个平台使学校为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人才支撑,有利于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这个平台通过学生实习的表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先选拔人才的机会,从而形成一个多赢的合作平台[1]。
2.2 工程素养养成教育的培养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围绕铁路建设中线路、桥梁、隧道等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职业岗位群,面向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一线技术员等开展调研。基于专业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对接铁路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着眼于培养秉承工匠精神,具备吃苦精神和履责精神、规范意识和创新能力、拼搏精神和协作能力,适应铁路一线“懂得设计、精于施工、善于维护、能做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4]。
2.3 以实际项目为基础的流动教学站切实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经验和科研能力
校外流动教学站的各种现实条件决定了学生的指导教师往往是青年教师,这恰恰给缺少实际工程经验的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和平台。使得青年教师有机会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接触和发现行业应用中的重难点问题,为可持续性的课题研究和研究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4 学生解决实际工程能力的培育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流动教学站,在进行工程项目学习的同时也承担了一部分实际工程所带来的责任和压力,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学生要懂得工程测量等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以及必要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管理,实现了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提高和强化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必要的成就感。
3 结论
依据铁道工程施工的进度安排特点,基于某项实际工程项目弹性安排人才培养时间进程,校企共建校外流动教学站,形成与铁路建设及维修养护相适应的教学组织新模式,使得铁道工程类专业部分施工环节看不见、难再现、不能重复等原本在学校难以完成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顺利借助校外流动教学站完成,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切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