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021-09-30朱剑锋
朱剑锋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0 引言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内涵发展、学科建设等起到重要作用。面对新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培养体系,电子信息行业目前缺乏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为满足电子、信息、通信行业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市场需求,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尤其存在实践教学模式落后、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实践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实践参与度低等问题,依照本科电子信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毕业生的企业用人单位评价及社会评价为导向,构建“渐进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及专业训练”及“新工科理念、新知识体系、多层次、多形式、多特色”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提高电子信息类的实践教学质量。
1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应用型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一般包含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通信工程专业等。
电子信息类的专业认证就是为了保障及提高该专业教育质量,由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考评该专业在培养目标、学生、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持续改进等方面,现在和未来是否能够达到所规定的办学标准,考查与评价办学质量的全过程。
2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的实践教学,是不断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教育环节;是提高综合素养、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平台。
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实践平台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实验课、军事训练课、公益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实践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中的实验课、课程设计、工程训练、专业见习、认知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实践平台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实践、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是为服务地方经济以培养应用型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培养能够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工作状态的行业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即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适应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内涵与要求,培养与提高学生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职业能力,探索结构合理、导向清晰、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先进的实践实训平台,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管理高效的实践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为主线,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及课外科技活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依据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电子信息技术与能力培养为抓手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按照电子信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及新工科的相关标准,修订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独立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及与职业资格相关等的实践项目;整合实验项目内容,鼓励跨学科专业的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内容,提高实验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建设先进的教学实践平台,引进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绩效。增加实践教学比例,逐步完善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
3 探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1 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从专业师资队伍的制度建设开始,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培养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也能从事专业实践教学,既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拥有“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提高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在新工科的背景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各种场景应用对实践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要求。
3.2 探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组织机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践课堂教学监控、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编制实践教学指标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考核实践课堂教学准备情况、实践教学现场情况、实践教学完成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评价,来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规范实践教学过程,是建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依据。修订以往各实践环节质量标准和规范,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考核方式、评分方法和总结评估等各环节。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发挥实践教学督导组的作用,定期对实验、实习、实训等结果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实践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考核,改革考核方式,根据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目标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采用论文、报告、实验、设计、作品等多种考核形式,实行百分制、等级制、合格制等综合考核制度。加强与行业联系,聘请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给本科生上课。紧跟国际、国家相关法规、相关行业人才需求情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缩减理论教学学时,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按照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管理,规范并完善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力度,完善实践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确保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教育质量。
(1)健全实践教学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文档资料,规范教学秩序和教学要求,保障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2)以实践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为标准,修改人才培养目标,审定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材的选用标准,完善备课、讲授、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命题、考核等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3)编制实践教学考核制度、落实实践教学听课制度,评价实践教学质量。
(4)完善实践教学师资培养机制,鼓励教师进企业挂职或者阶段性到企业进修,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教师自身发展紧跟行业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3.3 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相关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遵照实验室开放制度,面向本专业学生全天候开放,提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场所。
4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
4.1 实践教学的改革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和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以实践基地建设为支撑,积极开展实践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注重实践教学的效果,发挥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4.2 实习实训的运行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工厂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这一模块由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部分组成。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行开放实验室制度,有专门实验教师负责规划实验、管理设备和指导学生等工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关实验室动手实践,既提高了学生课外实践和动手的能力,也丰富了实践教学。建设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行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协商,创新企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采取院地合作、校企联合等方式,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探索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业务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建立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机构,各专业按照学校的要求制定实习实训、实践各环节的教学计划,对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及学生提出实习实训的要求,通过平台对毕业实习开展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及监控教师与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针对指导教师表现不活跃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及时解答的、对提交的作业未批阅的等问题及时进行采取措施、督促整改,保证实习实训、实践各环节的教学效果。
4.3 毕业设计的运行
建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机构,各专业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制定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教学计划,设置相应的组织和管理岗位,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学生提出毕业设计的要求,针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全过程包括毕业设计的总体进程安排、确定指导教师、毕业生选择指导教师、教师指导学生选题、下达毕业设计课题任务书、开题论证、初期检查、中期检查、论文文本的规范校验、论文查重、论文答辩、成绩评定、毕业设计相关材料归档,并检查与评估整个毕业设计全过程。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意见:
(1)毕业设计和专业培养目标一致,满足教学要求。尽量涵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巩固和吸收4年来所学的知识,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2)选题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具有实用性。在规定的毕业设计期间内,通过研究与实验过程,获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毕业设计和教师科研相结合,具有先进性和延续性。本专业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一般来自生产实践,选题尽量多和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
(4)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选择性地分配课题,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训练,保证课题的高质量地完成。
4.4 创新实践活动的运行
构建创新创业服务育人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平台。本平台组建了一支由学工教师、专业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的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团队,建立创新创业学生小组,聘请优秀校友等作为学生的创业导师,将实际企业经验贯彻到创新创业活动指导教学中,实现双导师制的指导模式。通过组织学生申报和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实践训练活动,使学生逐步由课堂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创新训练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增强沟通合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塑造学生的自我价值。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人才创新核心能力培养,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育人体系,更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平台,探索创新实践活动运行新机制。
4.5 学科竞赛实践活动的运行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学科竞赛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在学科竞赛实践过程中对专业及非专业知识产生思考、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理论知识引领、实践加深理解、主动拓展知识与技能应用训练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学科竞赛实践训练环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价值塑造的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在学科竞赛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竞赛实践的PDCA螺旋循环体系。通过学科竞赛实践训练环节,指导教师将教学从理论拓展到实践,学生学习行为从课堂接受知识转变为实践操作主动获取知识,教学评价从理论教学成绩推广实践能力。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成学科竞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5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存在问题
5.1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实践教学目标存在体系性不足、目标总体不够明确,缺乏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及质量标准目标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重视不足,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质量标准及要求,存在实践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不够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与行业企业的新标准和需求存在差距,导致企业要求与学生实际水平存在差距,造成学生就业岗位与期望值存在差距,部分学生就业专业契合度不高,影响企业对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
5.2 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教学过程中仍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把实践育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并没有将实践育人上升为教育理念,对实践育人内涵缺少实质性的认识。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不完善问题,缺少实践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缺乏整体合理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实践教学体系论证与审核。存在对编制实践教学各环节课程大纲的重视度不足。现有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不多,但基地承接学生能力有限,对于项目合作、教师和企业深层次合作较少,学生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资源进行自主实践的效果不明显。目前实践育人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实践育人相关的教学体系、实践场地和基础建设尚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还没完全达到理想的实践育人的效果。
5.3 实践育人机制不完善
目前实践育人的组织领导机制、运行机制、考核机制的形式和模式简单,仅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做简单的点评,难以对创新能力、调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研发水平等综合实践素质做全方位评价。实践育人机制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组织保障,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成立实践育人的专职师资队伍,拥有“双师型”的教师较少,教师较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及对行业发展前沿动态的了解,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不足。
5.4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对于实践教学具体各环节较缺乏教学质量标准,还没有建立实践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没有完全建立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详细明确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存在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制度不健全,难以对学生的实践全过程表现进行客观准确考评,导致实践教学考核及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实践教学考核大多是依据提交的实践实训报告等文档资料来完成,实践教学效果及全过程的评价和监督尚需要不断完善,仍存在监控评价和监督的指标不充分,因此导致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对实践各环节全过程的考核标准,出现实践教学过程的规范性不足、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不到位等现象,还缺乏实践教学反思及反馈环节,这也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6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6.1 按应用型人才需求优化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按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整合现有的实验室、实践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项目等资源,融合各年级实践项目及活动,优化培养目标搭建各种应用技能实践平台。
6.2 完善实践育人机制体制
建立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架构,做好实践育人顶层设计,创新组织管理机制体系,完善实践育人机制体制,为提高实践育人的质量、为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6.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标准,合理性、系统性、科学性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调整实践教学课程大纲,提高实践课程学分达到占总学分四成以上,完善实习实践基地,提升学生对行业整体的认知。
6.4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依据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全过程的考核标准,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制度,细化实践具体过程考核评价指标,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评估体系。规范实践教学过程、建立实践教学反思及反馈环节,保障实践教学的结果持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