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时代背景下防范和化解高校意识形态危机对策研究

2021-09-29李诗雅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2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疫情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高数量的死亡率,引发了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国家复兴和民族进步造成了重大影响,对高校的意识形态也产生了影响。在疫情之下,其意识形态面临着众多挑战,因此高校应有效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坚决抵制西方思潮的渗透,整合各个环节的教育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以此来防范和化解高校意识形态危机。

关键词:疫情;意识形态;防范化解

一、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的危机问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从意识形态安全方向性、根本性和全局性三个方面都做了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疫情期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引发了严重而复杂的危机问题,冲击了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的意识形态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新媒体手段多样化引发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新技术迅速发展。雖然新媒体为高校的意识形态的传播拓展了新道路,丰富了新形式,创新了新方法,但是其包含的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来源广泛,其中不乏诈骗、虚假、色情等负面信息,也不乏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语言攻击。疫情时代下,面对多元化的新媒体手段,部分高校运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意识薄弱,无法对庞大的信息量进行严格把关,也无法及时对一些严重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言语与行为进行维护与反攻,导致一些不利于意识形态建设的信息涌向高校,进而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又介于新媒体的不可控因素,部分高校对新媒体技术多样化的手段不够了解,思想教育工作者无法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疫情信息。另外,新媒体平台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打发时间的主要途径,大学生不仅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传播者,他们乐衷于在微博、微信、各种移动客户端进行游离,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政策信息,难以进行正确的辨别与选择,因此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学习,政治思想等会受到新媒体潜在的影响,也会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不可预测的挑战。

(二)西方势力的渗透与污名化带来的问题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信息发达,某些国家一直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渗透方式灵活多样,渗透行动明确隐蔽,互联网已经成为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压的主要工具,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也受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由于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行为意识、思维能力等初步建设有待提高,面对着多元化和碎片化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辨别,容易轻信一些错误言论,其意识形态也极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而产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排斥,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或者说出不恰当的言论,因而容易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目标。另外,在疫情时代,部分国外媒体无视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与巨大牺牲,持着“双标”的眼光要求中国道歉,批评中国反应迟钝、隐瞒疫情,他们罔顾事实,在国际舆论上颠倒黑白,发布恶意的、虚假的言论来抹黑中国的形象,挑起了一场无硝烟的意识形态战争。严重危害了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引发了国内舆论强烈愤慨。西方势力的渗透与污名化,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设置了阻碍,增加了高校意识形态的防范难度,也冲击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要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打好这场意识形态战争。

(三)高校大学生自身发展导致的问题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不像中小学那样纯净,也不像社会那样杂乱,初入大学的学生思想比较单纯,自我保护意识差,其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约束与调节能力有待提高,还没有树立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缺乏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学生而言,疫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家里进行线上的学习,具有更加灵活性的学习生活,但由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还处在建设阶段,面对这样突发性、严重性的疫情危机,再加上西方某些政客和团队组织不断通过各种信息渗透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思想意识不坚定的大学生极易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误导与蛊惑,高校如果没有及时关注到大学生的变化,便会导致部分学生缺乏理想信念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思想引领,缺乏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漠视国家和人民的努力奋斗与无私奉献,也不愿意为疫情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甚至做出有辱国家的不当言论与行为。因此高校应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变化,积极加以引导与教育,规范其言行举止。

二、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的防范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 、阻击战。而疫情期间,高校网络舆情持续发酵,意识形态面临重大挑战,基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严重问题,高校应及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此来化解意识形态面临的各种问题。

(一)有效利用新媒体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意识形态问题,高校应有效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构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新阵地。在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国家充分发挥了权威主流媒体的威慑作用,对于一些负面信息、谣言等进行消散与追究追责。高校要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在实践中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理性处理相关负面影响。另外,高校应培养一批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又熟悉网络舆论传播特点的思想意识教育工作者,通过建立完善多元化、多功能的课程思政体系,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发挥思政课程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拓展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渠道。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净化校园网络空间,严格把控校园安全网络监督,为大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新媒体环境。

(二)针对不实言论要“先发声、敢发声”

疫情爆发后,一些西方媒体利用各种场合污蔑中国,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攻击,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西方势力的渗透与污名化,冲击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坚决抵制国外的敌对思想,理直气壮的同一切不真实的言论做出反抗,理直气壮的指出西方媒体的“甩锅”行为,理直气壮的抵制西方媒体“双标”态度。高校应高举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发出中国之“声”,敢于发出中国之“声”。另外,高校要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和网络空间建设,优化宣传内容,丰富教育手段,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育,如开展辩论赛、演讲、小品、微电影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坚决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更多大学生加入主流舆论阵地中,正确引导他们在网络空间“先发声、敢发声”,勇敢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应当在意识形态制度机制、队伍建设、阵地管理下功夫,牢牢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从而有效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出现的危机问题。

(三)挖掘宝贵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疫情时期,大学生面对众多的负面新闻,缺乏相关认知与经验,极易受到不良影响,而他们思想意识比较薄弱,政治观念也比较淡薄,容易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往往会出现焦虑与不安。高校要紧紧抓住大学生的“拔节孕穗期”,整合各个环节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挖掘各种宝贵资源,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面对此次疫情,高校应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心理状态,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用奉獻为青春增色,不惧疫情,科学抗疫,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担起抗击疫情的重任,在担当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

三、结语

疫情时代,高校坚持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全面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做到“先发声、敢发声”,推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与疫情防控工作深度融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从而有效地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的危机。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网络空间,针对西方媒体诽谤与侮辱敢于发声亮剑,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不畏疫情下的艰难险阻,勇敢担当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娜.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育路径研究--基于历史记忆的视角[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4):65-69.

[2]胡守勇.后疫情时代的重大社会风险及其防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1,38(4):53-61.

[3]李坤.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西方的意识形态攻击与中国的应对[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0-75.

[4]杨琼.网络舆情传播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规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2):102-103.

[5]余喜.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4):91-93.

[6]陈燕萍.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挑战与实践[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40-44.

作者简介:李诗雅(1989-),女,湖北天门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项目来源: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重大风险对策研究”(2019SJB883)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疫情
疫情中的“梦境”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