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文化建构的多重叙事
2021-09-29方程煜
方程煜
摘 要 已有关于中职学校文化的研究多关注宏观的现实结果和政策建议,缺少对具体中职学校文化建构的微观考察。通过对L县M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深度访谈及其日常工作和生活、师生互动、学校活动等的观察发现,中职学校文化中内含着监管、激情、拯救等突出特征,学校的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感官、身体和情感的多重训练,包括一些介入日常生活的细密管理与规训、不断调动和激活励志情绪的各类活动,以及试图打破对中职学生的刻板印象,而以拯救为话语的教育正义的言说。这些特征的形成围绕着亲子、师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学校与地方等多重关系展开了多重叙事,其包括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奋斗叙事、以对抗命运为指针的逆袭叙事、深耕底层群体的关爱叙事。中职学校文化建构所要对抗的不仅是外部偏见,还应审慎对待自身借用这种偏见展开的教育活动在学生成长中可能埋下的深远隐痛。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构;多重叙事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19-0006-09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班级后进生,这些学生具有以下显著特征:第一,学业成绩上表现不佳;第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中职学校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品性与道德方面的提升,这使得中职学校的文化建设常常围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德育主题展开。学校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往往会使用“激情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投入热情,尤其看重活动对学生情感上的即时性触动和震撼,以此激发学生在专业学习和人生目标上的奋斗热情。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为部分学生提供了激发学习动力的机会,一些学生表示通过激情教育获得了奋斗的动力,但这些例行活动带来的倦怠和乏力也随之出现了。
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在中职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有研究者通过统计部分中职示范学校特色文化项目,提出了和学校文化、企业文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三种模式,并分析了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趋同化、碎片化、扁平化、普教化等问题[1],对这些问题的总结意在强调中职学校文化建设应体现自身的独特性和整体性。这种从典型案例出发所作的整理和总结,虽然能够在模式和类型上为中职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启发,但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和形成的具体运作并未展开研究。另有研究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如有研究者指出,职业教育在经济功能之外,还有重要的“看护”的社会功能,即将那些被高考筛选机制“淘汰的学业失败者”统一收容的教育机构[2]。但已有研究对于这种聚集了学业失败者的中职学校内部采取了怎样的文化建设措施,并未作深入讨论。
上述研究多是围绕职业学校文化展开,但有研究点明了职业教育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其边缘地位形成的更深层次文化根由。具体而言,我国文化以儒学为根基,其更注重培养贤人君子、德行修养,而对技艺、工匠等并不那么看重[3],并且近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因深受西方话语影响,使我国传统职业教育的基因也遭到遮蔽[4]。这些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所面对的文化基底,但是在此文化偏好之下,中职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层面做出了怎样的实践行动,这一问题尚未有更为细致的回应。
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对于中职学校文化形塑的微观质性研究较为缺乏。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特定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考察,以回答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建设本身有着怎样的特征?这些特征通过怎样的学校日常实践得以形成?这些具有特定特征的学校文化形成的社会结构性的原因是什么?
二、田野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国华东地区L县M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田野点,该校成立于2014年,近五年来,该校在办学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也吸引了所属县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对中职学校学生素质差、管理混乱、教师教学水平有限等刻板印象有所改观。L县所隶属的省份虽地处沿海地区,但省内各县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从县市区GDP规模来看,L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内处于偏下游位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劳动力呈现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明显趋势,加之某县临近一线城市群,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倾向于选择更具发展优势和机会的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因而,在实行寄宿制的L县M中等职业学校,多数孩子的父母或其中一方在外打工,这意味着,这些孩子在初中之后就很少有与父母长期共同生活的经历,他们所面对的家庭结构和成员关系,在中职学校学生群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获得未来更好的生活,他们可能并不将之表述为实现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而通常是父母对子女最为普遍的期待。虽然这些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孩子被所谓“正统”的升学路径淘汰了,但是“寒窗苦读、出人头地”的期待在这些中职学生家长心中依然是切实甚至更为强烈的存在,而孩子的学习境遇往往难以匹配这些期待,其中的矛盾通常是学校文化建設活动开展的起点。
笔者以调研教师的身份对M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与观察,利用课余时间对18名教师进行非结构化访谈,受访教师中包括专业课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其中女性受访者9人,访谈主题包括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学生日常表现、学生家庭状况等方面。另外,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余活动也是重要的参与观察内容之一,尤其是学校集体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内容,它们能够展现出更为自然而丰富的中职师生关系形态,同时笔者也与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了一定时间的交流,主要聚焦在家庭情况、父母职业、教育选择的考虑等方面。由于学校组织了学生和教师共同阅读分享的线上群组,笔者也借此机会参与观察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中职学校文化的突出特征
(一)激情:被持续激活的励志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