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的“坏”,根源在“缺爱”
2021-09-29岳炜
岳炜
关键词:《红楼梦》;解读;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7-0072-02
賈环,大概是《红楼梦》里最不讨人喜欢的角色了。他是宝玉同父异母的弟弟,是贾府玉字辈的少爷主子。可就是这样一位王府公子,却形象猥琐、心术不正,数次陷害自己的兄长宝玉,害得宝玉险些毁容,还差点被父亲打死。
贾环为什么这么坏?细读原著,我们发现,曹雪芹对这个“坏公子”的描写,是怀着可恕可怜之情的。而且在这些描写中,我们也能找到贾环变坏的原因,那就是——缺爱。
一
由于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是丫鬟出身,所以贾环从一出生就不受重视。也就是说,自从来到世上,贾环的身上就被打上了低人一等的烙印,不受人待见。
而且作为一个男孩,贾环总是被放在宝玉的对立面看待。所以,大家对宝玉有多喜爱,就对贾环有多厌恶。
第一个瞧不上他的,是他的父亲贾政。贾政眼中的两个儿子,贾宝玉“神采飘逸,秀色夺人”,贾环则“人物委琐,举止荒疏”。两人在父亲眼中的形象天差地别。至于一向慈祥的贾母,贤良温和的王夫人,从来就只把贾环当空气,没有对他表达过一丝疼爱。
甚至连丫鬟们都厌恶他。第六十回,贾环来问候宝玉,碰见春燕拿了一包蔷薇硝给芳官,他想给素来要好的彩云讨一些拿去搽脸。芳官不想给他,一旁的麝月说:“随便拿点什么给他就行,别耽误了我们吃饭。”于是,芳官随便包了一些茉莉粉给他。书里是这样写的:“贾环见了伸手来接,芳官便忙向炕上一掷,贾环只得向炕上拾了。”
丫鬟对主子,竟是如此态度,可见贾环的地位有多卑微。也许有人会说,因为贾环从小就是个形象猥琐、举止不端的孩子,所以大家才不喜欢他。可是,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自己身处热闹繁华的王府,却从来没得到过大家足够的关注,更别提正面的教育了。所以,说白了,他的存在自始至终都是别人眼中的“反面教材”。在这样的形势下,他的心理健康怎会不受影响?
二
同为荣国府的公子哥,宝玉天天享受的,是众星捧月般的待遇;而贾环呢,却像个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厌弃。就如书中王熙凤对他的形容:是个“燎了毛的小冻猫子”。
仔细品品这个描述,让人心酸。《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贾环放学回来,正赶上王夫人心情大好,让他帮自己抄《金刚咒》。这可能是贾环第一次被长辈“重视”,所以,他非常郑重其事,且看他:“那贾环正在王夫人炕上坐着,命人点灯,拿腔作势的抄写。”
而且,从未得到如此关注的他,表现出了一个长期被冷落的孩子的“撒娇”:“一时又叫彩云倒杯茶来,一时又叫玉钏儿来剪剪蜡花,一时又说金钏儿挡了灯影。”
这又惹来丫鬟们的厌恶:“众丫鬟们素日厌恶他,都不答理。”
就在这时,宝玉也回来了,书中写了这样的场景:“宝玉也来了……命人除去抹额,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王夫人便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宝玉也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道短的。”
一旁的贾环,看到这幅场景,心里已经开始酸涩。可宝玉没有注意到这些,竟又去纠缠起彩霞——那个唯一和贾环关系不错的丫鬟。这一刻,贾环心底长期累积的怨恨彻底爆发了。于是,他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推倒在了宝玉脸上,差点把宝玉的眼睛烫瞎。
爱子心切的王夫人大骂贾环,而且还骂他的母亲赵姨娘:“养出这样黑心不知道理的下流种子来,也不管管!”
贾环的行为是让人不齿的。可细读这一段,又觉得他可怜。物体受压会变形,而情绪受压就可能会变质。自卑、嫉妒情绪的长时间淤塞,催生了贾环的破坏行为。
一个没人疼爱、总是被当作“反面教材”的孩子,其内心的委屈、无助,无人诉说、无处发泄时,他必然会去对抗、去破坏、去毁掉那个总是把自己踩在脚下的“敌人”。
三
有一回,贾环和宝钗、莺儿玩游戏。贾环耍赖,莺儿不服,说前几天和宝玉一起玩时,宝玉也没这样。贾环听到一个丫鬟又在拿宝玉和自己比,一时委屈,便说:“我拿什么比宝玉呢。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
这话听上去,特别像他母亲赵姨娘的口气。我们看,贾环受了委屈,跑回家去哭诉,赵姨娘听罢,就是这样劈头就骂的:“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
读了这一段,就不难找出贾环内心缺乏阳光的根本原因了。
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毁掉一个孩子?一个网友说:只要对他不停地诉苦。母亲,是离孩子最近的人。每一个孩子,都是通过母亲的情绪了解这个世界的。所以我们就不难发现,导致贾环缺乏安全感、始终处于自卑情绪的那个关键人物,其实是他自己的母亲。
赵姨娘出身低微,文化素质不高,但这些不应该成为她缺乏安全感、幸福感的决定因素,更不应该影响儿子的健康成长。王熙凤的一段话,表面是在教育贾环,实际上,也是说给赵姨娘听的:“你也是个没气性的……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着坏心,还只管怨人家偏心。”
这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贾环性格的弱点,也指出了赵姨娘的病根儿:不自重,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把所有人当敌人。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教育的最佳状态,就在于一个“养”字。靠什么“养”呢?靠的是爱。
用足够的爱,营造一方健康和谐的环境,帮助孩子养成阳光积极的心态,培养合理控制情绪的能力,他们便能从容地面对生命中的风雨。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