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网络使用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系

2021-09-29胡春梅王蕾潘其兰康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青少年

胡春梅 王蕾 潘其兰 康平

摘要:社交网络使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不当使用会对身心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总结,梳理了社交网络使用与青少年生理健康、身体意象与不规则饮食、抑郁和焦虑、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和青少年社交网络使用干预提供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社会网络使用;青少年;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7-0004-05

社交网络使用是指个体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创建私人或公开网上文件,然后用这些文件与他人交流并发展与他人的联系[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使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给大家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其不良使用也会带来负性影响,如影响身体健康、引发负性情绪和问题行为等。青少年是社交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2]。近年来,社交网络使用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们的关注,围绕其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对社交网络使用与青少年生理健康、身体意象及不规则饮食、负性情绪、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社交网络提供参考。

一、社交网络使用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到99.1%;手机是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络的主要工具[2]。在手机普及使用的情况下,社交网络使用会对青少年的睡眠质量、视力和肥胖情况产生负面影响,但也有助于青少年获取维护身体健康的有益信息。

(一)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青少年睡前高频率使用社交网络和睡眠质量不佳(如晚睡、晚醒)有关,会使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此外,手机屏幕蓝光会减少机体生成褪黑素,辐射刺激大脑应激系统,造成生理节律混乱、处于警觉状态,难以入眠。社交网络依赖的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络时间过长会导致睡眠时间减少,出现不良睡眠质量的概率是非依赖者的1.3倍[3]。

(二)对视力的影响

青少年多用手机使用社交网络,手机屏幕相对电视、电脑更小,必须近距离操作,使眼睛注视负担更大,出现视力模糊、头昏眼花等症状;手机屏幕的色彩和闪烁会使眼睛睫状肌长期痉挛,导致视力降低、近视度数增加,屏幕阅读时间越长,对视力的负面影响越大[4]。

(三)对肥胖的影响

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络时基本处于静态,大学生会每天使用社交网络,64.3%中小学生会每天发短信/微信/QQ,这些面对屏幕的静态行为会占据体育活动的时间,减少运动量,增加脂肪堆积,增加超重和肥胖的风险[5]。

(四)获取健康信息

由于社交网络利于信息分享和获取、便于提供社会支持、加强公共卫生监测等特点,成为帮助青少年维护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6]。一方面,青少年可以通过浏览信息、加入社交网络平台等获取健康维护信息。另一方面,一些健康组织将社交网络作为与大众、病人交流健康问题的途径,向社会大众、病人推送健康信息,进行健康干预。

二、社交网络使用与身体意象、不规则饮食的关系

身体意象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感知、思考和感觉,当个体对身体持负面观念、对真实身体和理想身体的评估间有矛盾时,就会产生身体不满意,导致饮食失调[7]。由于社交网络的即时评估功能使青少年在发布内容后得到即时评价,使其比传统媒体(电视和杂志)对身体意象和饮食行为的影响更大。

(一)社交网络使用时间、朋友数量的影响

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则可能上传更多与身体外形相关的内容,也会更频繁地浏览与理想身体外形、变瘦等相关信息,这会使他们更多关注外表,进行外貌比较,产生高水平身体羞耻感和变瘦倾向,从而出现饮食不规则等问题[8]。想减肥的青少年在社交网络上消耗的时间越多,越容易出现饮食失调问题。同时,有更高身体监管水平的青少年女性在社交网络上的朋友数量越多,意味着会浏览更多身体外貌相关信息,加剧她们的外貌比较、变瘦倾向和节食行为[9]。

(二)社交网络使用中社会比较的影响

相对于社交网络使用的总时间,青少年在使用过程中的社会比较行为更能预测身体意象和饮食失调问题。

1.主动的社会比较。在社交网络上常常更新状态或日志、上传照片或图片、倾向于寻求负面评价的青少年会更多进行身体外形比较,更关注外貌,有更高的身体不满意感,更易出现贪食行为[10]。尤其是喜欢在网上分享照片的女性会更多从外貌来评价自身价值[11],出现身体意象偏差。

2.被动的社会比较。青少年在社交网络上浏览名人和同龄人具有吸引力的身体外形照片时,会给他们带来负性情绪,增加对身体的不满意感[12]。

(三)内在影响机制

在解释社交网络对身体意象、饮食问题关系的理论中,客體化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的接受度最高。客体化理论指出,社会将女性身体物化,视为一个根据外表被观察和评价的对象;社交媒体上普遍和重复出现的理想女性形象导致女性将社会对身体的看法内化,将自己视为根据外表来观察和评价的对象,这一过程即自我客体化[13];自我客体化的女性会习惯性地、持续地监控身体外貌,引起身体羞耻感和焦虑感增加,出现饮食失调等问题[14]。社会文化理论指出,受大众传媒的影响,社交网络给女性呈现了“瘦为美”的理想身体外形,塑造了“瘦、年轻、有吸引力”的女性美刻板形象;女性会将自己的外貌与理想外貌比较,渴望达到理想外形,但却很难达到,就会产生身体不满意感[15],出现更多外形比较和饮食问题。

三、社交网络使用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社交网络使用与青少年的抑郁、焦虑情绪有关;这种关系是双向的,它既能减少抑郁、焦虑情绪,也能诱发和增加抑郁、焦虑情绪,这受青少年的使用方式、人格特征等影响。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论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义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