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园心理剧微视频资源的学生心理辅导实践探索

2021-09-29陈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实践探索

陈萍

摘要:基于校园心理剧微视频资源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新尝试。本文在交代了实践探究的背景、校园心理剧微视频资源体系的建设后,结合具体实践案例,阐述了如何运用校园心理剧微视频资源开展学生团体和个体心理辅导,为学校教师、教研工作者开展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微视频资源;学生心理辅导;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7-0042-04

一、实践探索的背景

校园心理剧是一种以校园为背景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将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发展问题以剧目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同时,促使创作者、表演者和观众也得到教育。蚌埠市首届中小学生校园心理剧大赛举办于2016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这期间产生了大量优质的原创精品剧目,这些剧目在创作、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对相关参与人员产生过很好的心理疗愈作用:演员们在与角色的融合中,体验、感受、释放和觉察;观众们在观看剧目中积极跟随,角色代入,触动启发。但是,受演出场地和环境的限制,校园心理剧目的受益人数很有限,这与剧目创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难匹配,也削弱了优秀剧目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应该发挥的实用价值。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关于“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里强调“建设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也强调通过智慧学校建设,加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中着重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受此啟发,我们想到借助目前蚌埠市的智慧校园建设,将这些优秀的校园心理剧目拍摄制作成微视频短片,长度一般在12分钟左右,按照剧目反映的主题进行整理归类,形成系列微视频资源,从而促进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这些微视频剧目实质上是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发展问题“剧目化”后的数字产物,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更是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有力参考和依托。

二、校园心理剧微视频资源体系的建设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我们发现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生心理辅导形式,更适合对学生心理发展问题进行呈现和疏导。这里的心理发展问题指的是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发展性问题,主要受制于个人自我认知的局限和人际交往的困惑等,表现为一些情绪和行为的偏差。此类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戏剧化呈现进行疏通引导,可以促进心理素质的完善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心理发展方面,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在校园心理剧微视频资源体系设计时首先进行了学段区分,即设置了小学组模块和中学组模块,每个模块中包含和该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紧密相关的若干心理专题。小学组模块包括自我意识与个性发展、情绪情感、行为偏差、学会适应、亲子沟通、师生关系、同伴交往、家校共育和其他专题;中学组模块包括情绪情感、学习心理、挫折应对、亲子沟通、师生关系、同伴交往、家校共育、生涯发展和其他专题。

微视频资源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选取自己想观看的学段、专题,搜索到所有相关的微视频剧目,如果该主题相关剧目数量较多,使用者可以将所有剧目按照一定的排序方式呈现,如时间、浏览、下载和好评进行排序。如果使用者有自己的选择意向,还可以在搜索栏里进行关键词检索,以便更快捷地找寻自己需要的微视频剧目资源。

微视频资源网站提供专供教师使用的上传和下载通道,并设置相应的服务权限。针对每个微视频剧目设置了资源介绍,其中包括资源描述、使用建议、媒体类型、资源目录、资源来源、上传者、资源大小、上传时间和资源评价等信息。同时,为了方便获取观众对该视频更详细的评价信息,我们又增加了带有描述性评价的“大家印象”、不超过100字的“您的评论”,并同步开放呈现所有观众评论信息。网站还提供了每个微视频剧目的点击量、在看量、下载数、点赞数,这些数据信息既可以帮助观看者挑选适合自己的微视频剧目,发表自己对所看微视频剧目的观点,也可以帮助管理者对视频资源库进行统计分析,为后续资源内容的管理和完善提供参考佐证。

目前,各个专题内的剧目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历届市级获奖剧目,二是主题征集剧目,这类剧目照顾到专题内容分布的均衡性,以及当下学生心理发展的现实性和紧迫性需求。比如,我们就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学习心理专题,进行了主题为“心汇剧:学习中的最美遇见”的剧目征集,教师带领学生围绕主题,找寻身边典型案例,开展校园心理剧的创编演,在层层遴选的基础上,优秀剧目被充实进视频资源库,满足了师生心理辅导的资源需求。

三、基于校园心理剧微视频资源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实施路径

(一)团体心理辅导

1.以剧为镜:借助观看剧目,代入情境,联结自我,引发情感共鸣,通过讨论获得导正性转变

以剧为镜是将微视频剧目视为一面呈现故事、联结自我的镜子,观众在镜像中看到现象,折射自己。教师运用校园心理剧微视频资源开展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大多采用这种模式,即根据团体辅导主题,挑选适合的微视频剧目,在适当的时间点播放给学生观看,随后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围绕剧目进行讨论,在表达和互动中自然地获得导正性观点,从而促进行为的转变。

例如,疫情复课后,四年级的年级组长向学校心理教师反映了一个现象,很多孩子在长假里看了太多的动画片,尤其是很多男孩子迷上了战斗动漫,把“奥特曼”等动画形象当作个人崇拜的偶像,不仅在言行上模仿,还想要成为那样的“英雄”。于是心理教师开设了一堂关于“我的英雄梦”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活动中心理教师播放了微视频剧目《东东的英雄成长记》,剧中的主人公东东一直有个英雄梦,觉得自己是超人,能拯救世界。课间看到同学在玩耍时被不小心撞倒,便冲上前去打抱不平,即使对方不停地道歉,他也丝毫不理会,强行将人推倒暴打一顿,并声称自己在行侠仗义。这样的言行举动受到同学的抨击,大家都说你这不是英雄,是狗熊。东东很疑惑,难道自己的英雄梦有错?为什么反而被别人叫作狗熊呢?剧目的后半段是东东看到疫情期间一直加班的白衣天使爸爸和人民警察妈妈受到表彰,认识到真正的英雄就是身边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做出贡献的人。

猜你喜欢

校园心理剧实践探索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高中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技术应用案例解析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