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021-09-29黄丹群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立德树人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实施的根本,课程思政思想的提出,能够推助立德树人更好地融入教育途径中,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革新提供保障。立德树人背景下,针对高职英语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应促进思政内涵与英语知识的融合,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效,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对此,立足于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点,分析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现状及价值,并提出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黄丹群(1981.10-),女,汉族,湖南岳阳人,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高职教育管理。

引言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也是职业教师安身立命之本。高职在教育实践中应践行立德树人,借助课程思政路径,推助其英语课程改革,实施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助力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的英语课程走教学革新路径,根据学生综合性发展需要,为学生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化与职业化共进程模式,彰显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的价值性。

一、 课程思政的概述

课程思政是指教師在课程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课程知识内容,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以思政的教育信息,加强学生引领,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获取课程知识,也可以获取思政内涵,以此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课程思政融入到课程教育体系中,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模式,依据课程的特性,使学生从中获取思政元素,并以思政元素知晓、理解课程信息,也提升学生课程学习与认知能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思政并非是将课程教学演变成思政教学,而是以课程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渗透思政信息,实现两者的融合,发挥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效能,从而给予学生有效的课程教育引领。

此外,课程思政的特性,也突显了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实施的价值性。首先,课程思政的载体多元性,使其教育的实施不仅依赖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载体实施模式,更主张研讨性、网络性的教育载体实施模式;其次,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性,课程思政以一种无形的教育模式,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引领学生积极、向上;最后,思政课程的协调性,实现了课程与思政的融合,两者在相互融合与促进下达到协同合作。

二、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现状

1.教学中德育的缺失。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语言课程的育人效能,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良好培养。但从当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现状来看,虽然多数教师都以立德树人为育人之根本,但也存在忽视德育信息、思政信息的融入。例如,教师在英语课程信息传递中,更多关注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而针对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大都一带而过,未能发挥课程思政教育功效,从而忽略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2.中国文化元素的欠缺。当前,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效能不是很高,同时也存在中国文化元素内容的缺失问题,这影响到学生的全面性发展。英语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广泛,包含人文知识、地理知识、经济知识等,而这些知识的背后需要文化的支撑。但当前英语课程教学的传递,更多的是西方文化及思想地融入,以这些文化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信息,使学生能良好地输出英语语言信息。但在此背景下,缺乏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入,在英语课程中缺乏本土文化,不利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及跨文化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课程思政实践中,须紧密围绕立德树人中心思想,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的元素,并有机融合到教学内容之中,以强化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价值

1.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地,应响应我党思想,践行立德树人,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模式,使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思想得以有效落实。例如,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围绕立德树人思想,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及语言学习的特性,结合英语课程教育,有针对性地挖掘思政信息,诸如中美文化信息等,加之有针对性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这些思想内涵渗透到英语课程体系中,促进学生高尚品格的培养。

2.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助力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以往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突显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不够强,其教学模式、方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较为固化,这将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开展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以往英语课程教学的优化,立足于课程思政教育诉求,设计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包含探究性、研讨性、辩论性、交际性的活动,学生融入其中,发展自身思维,既获取英语知识信息,也认知到思政信息,以这些信息不断升华自身情感、思想,从而达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四、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途径

1.树立英语课程思政观念。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须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导向,推助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革新。首先,高职院校应充分认知到课程立德树人教育的价值及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对立德树人教育的研究,不断开发与构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以此为引领实施教学,最终实现学生语言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其次,树立正确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观念。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始终中有意识、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英语教学内容中。例如,在高职英语课程“Tour ”这一单元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关于国内旅游服务行业的现状调研,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和分享。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点评的过程中,适时导入一些关于旅游服务行业的正面和负面的案例,引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关于旅游的英语知识的同时,又达到了学生对旅游服务行业正面教育的目的,最终实现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

2.丰富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可通过丰富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容为基点,以内容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思政性,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宽学生视野,深化学生对英语课程的知识内容及思政要素的理解。首先,在英语课程思政内容丰富中,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例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现实发展需要,以“friend”一词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活动。引导学生围绕“The Meaning of Friends”这一主题进行资源收集并开展自主论述,提升学生个人对“friend”一词的深刻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导入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通过让学生开展翻译诗文、场景角色扮演、诗文点评等多种活动方式来共同探究我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交友、待友之道,以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达到良好的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其次,英语课程思政内容的丰富,可以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延伸到生活领域,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英语课程思政活动。例如,将最新的新闻时事信息等融入英语教学中,以英语听、说、读、写、译方式,引领学生学习英语课程,深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并获取更多的生活性、人文性信息,以增强学生英语语言的输出能力。与此同时,英语课程思政的融入,也可根据英语课程的内容,增加中西方地理信息、人文信息以及生活信息的传递,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

3.创新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可通过创新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来助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使课程思政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实现良好的运用与实践。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中,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创设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境,通过语境教学模式,带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从中获取较多的思政信息及英语信息。同时,通过有效创设语境,也增强了学生英语输出与表达能力,加之教师正确引领,融入互动教学环节,避免了学生口语输出存在语错问题。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讨论的英语课程思政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通过相互促进,启迪学生思维,实现英语课程思政方式的创新目的。最后,运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方法,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拓宽了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载体,更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的学习能力,达到了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结语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的要求,推助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英语知识,也收获了思政内涵,促进了学生英语技能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应重视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积极致力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革新,进而彰显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践行意义。

參考文献:

[1]张晶晶.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框架与实施路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01):78-81.

[2]周罗艳.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88-89.

[3]杨勤.深化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研究[J].校园英语,2021(3):49-51.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立德树人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