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心课堂”,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

2021-09-29邵瑞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

邵瑞

【关键词】“童心课堂” 尊重儿童 行动研究 教学方略

儿童是什么?儿童需要什么?儿童喜欢什么?这是我们在“童心哲学”思想指引下的“童心课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要求我们,在开展教学时,不仅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更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潜能,同时要详细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与学习环境等要素。它要求我们: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顺应儿童天性,关注儿童心灵和精神的成长。一句话:让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一、聚焦“童心课堂”的深层意蕴

童心是诗意的、游戏的、梦想的、好奇的、探索的,是从天性的无意识逐步迈向有意识的,是历史沉积的,是转变的、生长的。我们应当怎样构筑“童心课堂”?

首先要践行“童心课堂”的行动理念:珍视童心,崇尚真爱。童心教育是真爱的教育,爱是来自心灵的第一语言,我们将关爱与呵护、善意与宽容、尊重与成全尽量给予每一个生命,让学校真正成为“爱的学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童心,重视张扬个性。童心教育是个性的教育,我们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尊重儿童生命的自主、自由和独特,并用我们的赤诚和勤勉浇灌每一朵娇嫩的生命之花。

实践证明,教育只有融入了童心,才能真正开启儿童的心智。因为童心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我们相信儿童潜力无限,人人都会创造,并执着地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去点化和润泽每一个纯真心灵,让学校成为师生同构的“精神家园”。

“童心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这是“童心课堂”的基本特征。儿童正处于生命的自然状态,有着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如好动,急于表达自我,等等。“童心课堂”的生命化特征就是要顺应孩子的这种心灵需求,使儿童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使这种生命意识、主体意识得以建立和强化。同时,教师应放手让儿童在课堂上显示个性,表达意见,自主实践。课堂是生命与生命(我与你)的对话,在对话中唤醒灵智,让每一个儿童的个性得以生成和发展。

“童心课堂”还应当是生活化的课堂。教育即生活,课堂就是儿童生活的场所。“童心课堂”要融入儿童的世界,就要让课堂教学贴近儿童生活,贴近社会生活,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文化。构建儿童的课堂生活,首先要关注处于生命自然状态的儿童世界,顺应童真与童趣,在课堂上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使课堂生活更富有儿童情趣。其次,要着眼于儿童的“童心状态”,服务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注意发现和激发儿童的学习潜力,注重发掘文本的生活内涵,顺应儿童的天性,将儿童自然、自发的个性生活引入课堂,开展真正生活化的对话活动。

“童心课堂”更是活动化的课堂。我们要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等生命特征,构建以多维互动与动态生成为特征的课堂活动,引发课堂的动态生成,把关注儿童知识、情感、能力、智慧的形成,置于多维互动学习的活动中,让儿童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我们还要倡导课堂活动的游戏元素,即将课堂学习“游戏化”,师生要有游戏精神,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创造,使课堂成为儿童的乐园。为此,教师必须注重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让儿童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经风雨,见世面。通过观察思考、调查访问、动手动口、团队合作,儿童在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课堂成了真正的“儿童之家”。

二、深化“童心课堂”的研究行动

从文化的角度看,“童心课堂”的文化属性更多地体现“游戏文化”。“童心课堂”因为游戏而有趣,因为新奇而生动,因为未知而好奇。教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正视这些儿童化的教学资源,提升“童心课堂”的教学实效。

拓展儿童化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同样一件事,同样一个景,在成人和儿童眼里,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例如,一个孩子过八岁生日,母亲给孩子买了一只金手镯,而孩子转手就和别人换了一只纸飞机。确实,在孩子眼里,金手镯远不如一只纸飞机。这个事例启示我们,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而是异于成人的独特生命,他的代名词就是“童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守护童心,以童心为逻辑起点,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理性、灵活地开展教学,提升教学的性价比。

著名语文教师何夏寿上写作课时,往往会抓住儿童真实生活中的瞬间,灵活植入写作,把写作教学转化为一场游戏。有一次刚要上课,班长举手告诉何老师:某某天天骂她是狐狸。何老师认为这是很好的写作资源,就顺势而为,问大家,如果真有只狐狸,还有一朵玫瑰花,大家想想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编织故事。原来故事中的狐狸,并不都是坏蛋,也有挺可爱的。这一来,把原本的“审判大会”变成了一场“故事大赛”,那位班长还编出了《狐狸亲吻癞蛤蟆》的好童话。

形成儿童化的教学语言。“童心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是一种贴近儿童的语言。一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习惯和接受水平的规范口语。

儿童化的教学语言的特点:一是言语显浅。只要能将意思表达清楚,越简短越口语化越好,一二年级的教师尤其要注意少使用成语等比较深奥、概括性强的语言。二是言语有动感。教师在表达过程中,要选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三是言语富于画面感。言中有画、言中有意,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言语中有色彩,把枯燥乏味的概念、定理,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形象。

“分数大小”这一课是比较枯燥的。一位数学教师这么说:“猪八戒在巡山时,捡到了一个西瓜。他刚要躲起来,一个人独享,不巧被孙悟空发现了。孙悟空说,咱们可说好了师徒四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哦。猪八戒只好同意师徒分吃,可他十分不愿意。就在孙悟空分瓜时,猪八戒突然想到了个‘好主意,他说这个西瓜是他捡到的,应该奖励他。他說你们得四分之一,我应该得五分之一。孙悟空眼珠子一转说,行!请问大家,是五分之一大还是四分之一大?猪八戒这么一说,他多吃了还是少吃了?”

就这样,在生动有趣的描述中,学生很快习得了区别分数大小的知识。

创设儿童化的教学情境。“童心课堂”需要创设一个儿童喜欢、熟悉的教学情境。在情境的创设上,努力体现童趣。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充分理解教材,并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常见的构建儿童化教学情境的方法有故事法、问题法、展示法、小品法、抢答法等。另外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学生座位上摆放一些必要的学具,供学生动手操作,使教学更富情境味。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音乐课“火车开了”。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欢庆儿童节,他们盛情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参加。瞧,小动物们开着火车、拿着“节奏彩旗”来接我们啦,我们先来看看小动物们的彩旗上都有哪些节奏吧。

“小朋友们踏着各自车厢的节奏,跟着小动物们愉快地前往森林……”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了学生的乐趣,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氛围中品味节奏的愉悦感。

开展儿童化的教学评价。“童心课堂”对儿童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体现对儿童的赏识。但对于原则性的错误,教师应当实事求是地指出。教师应该牢记,没有批评的教育同样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学评价既要追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多元性,更要拓展自评、生评、师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要具体,有一定的指向性,合理选用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评价时要根据儿童在某一阶段的心理需求(如小学生喜欢远足、喜欢看新的动漫图书、喜欢参加某项体育运动、喜欢得到某项荣誉等),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不断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在一年级的一堂美术课上,学生作画《我的老师》,有一位学生画出了老师在发火时的表情,还在老师的头顶画出了熊熊大火,老师评价说:“在小朋友的眼里,原来老师发火时眼睛瞪得这么大,火都跑到了头顶上,画得真有趣,如果能把老师的嘴呀、眉毛呀也跟着火起来,那就更有想象力了。”边说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到了黑板上,并给作品奖励了一个大大的“拇指贴”……当然,儿童化教学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儿童化的评价语言、评价方法促进其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设计儿童化的课堂作业。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出不同的时间要求。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应通过合适的批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在一堂科学课上,学生们学习了“地球的近邻——月球”,一位教师一方面布置了观察作业,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变化,摸索存在的规律。另一方面为了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指导学生利用奥利奥饼干,通过饼干夹层的处理,制作一组特殊的月相图。确实,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学生对月相变化原理的理解、记忆都特别的深刻。

三、探究“童心课堂”的教学方略

有人说,一个优秀作家,未必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一个优秀数学家,未必是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笔者深以为然。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作家和数学家未必真正懂得儿童心理,更缺乏针对儿童心理去实施教学的方略。教学方略是达成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后一公里,是衡量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教学方略的特点,就会产生一些对应的适合儿童心理的学习模式。主要如下:

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探究式教学。自主探究是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人们求知的目标总是指向未知领域,从未知开始,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疑问—探究一试错一再探究—感通”(如图1),最后达成已知。儿童天生具有探索外在世界的强烈需求,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形态的课堂则满足了儿童的这种需求。

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导式教学。学导式教学是“童心课堂”的主要方式,意在发挥生命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强调主体间的多维互动,彰显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力。学导式教学是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结构,注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如图2)。教师教学的开放的结果必然带来“互动”,引发相互影响、启发、激励与推动。这种开放、互动的教学结构既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又使学生得到一种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生命主体。

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情境式教学。体验是儿童生命成长不可缺少的独特感受,通过心灵体验达到主体和心灵的相通,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但是体验需要有一定的情境诱发和支持,方能成为“情境体验”。探索情境体验式教学流程,顺应儿童富于想象、乐于表达与表现的心理特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角色体验,寓教于乐,在角色活动和游戏之中体验、感悟、整合知识、调节情感。

当然,这只是几种主要的教学方略,其他如以分组讨论为主的互助式教学,以学习实践为主的综合式教学,以任务研究为主的项目式教学,以云上学习为主的在线式教学,等等,都是适合童心、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方略。

“童心课堂”,是一种唤起儿童天性、回归兒童本性的童本课堂,其核心体现了“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故而,我们要用心去实践,用情去捍卫。让儿童真正成为“童心课堂”的主角,把儿童教学做成一场场“游戏”,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
“语料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共同体行动研究
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小学低段牛津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关于七年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行动研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行动研究与高校成熟期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方式的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