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梳理教学知识体系 凸显习作认知规律

2021-09-29张晓菊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知识体系

张晓菊

[摘 要]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为学生理解、掌握、运用习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学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具体方法。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守正目标、聚焦关键和加强整合等途径,对教材的各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知识体系,并进行具体的读写实践,掌握习作方法技能。这样教学,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由认识到实践的转化,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习作单元;知识体系;指向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11-02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指导学生学会“围绕中心意思写”是本单元教学的中心任务。单元导语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这句话作为人文主题加以提出,强调的是重视文章的立意。教学时,人文主题可以在“习作例文中”的教学加以落实。本单元阅读和习作的教学任务都要围绕“立意”进行。

本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其中,第一个要素是阅读训练要素,第二要素是表达训练要素。本单元的“交流平台”集中梳理了语文要素落实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使用“倒推法”进行课堂教学。即在教学课文前,先让学生看看“交流平台”的内容,从中获取关键信息;然后再关注“交流平台”提到的例子,找到对应的教学抓手;最后系统思考每篇课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办法。

一、守正目标:整体考量目标的落实

(一)什么是中心意思

“甜、乐、泪……”这几个字,是本单元习作的中心意思。除了这上面的几个字,学生还可以另外选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世界紧密关联的其他汉字作为中心。

(二)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

围绕中心意思写,首先是所写的内容必须与中心密切相关;其次是内容必须丰富,足以表达出中心意思;第三是详略的安排要恰当。

围绕中心意思写,学生要做好下面三件事。

1.选择某一感受最深的汉字

在单元习作中,让学生看一看这些字,想一想:哪个字能在自己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比方说 “甜”字,一开始只是一种食物的味道,后来这种味道弥漫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于是,不同的人對“甜”有了更多的、自己的经验体会,紧密关联的是“甜的滋味”“甜的感觉”“甜带来的美好”等。

2.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理解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的方法,要从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来理解。这一篇文章围绕的中心句,就是开篇第一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来展开的。作者怎么来描述万物呢?首先是不同的角度。第一个角度,有生命的物;第二个角度,没有生命的物,如山、河、柏油路、铁轨等;第三个角度是人类。这样,有生命的,无生命的,加上万物之灵长、立于天地之间的人类,就是“万物”的标准指向。对“迅速生长”,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万物生长速度之快。

3.主要的部分写得很具体

对“主要的部分写得很具体”的理解,要抓住第二篇精读课文《盼》来进行具体解读。当得到雨衣的时候,开始写“我”盼望下雨的复杂心理。第一次盼望,盼望着变天,盼望着下雨;第二次盼望,有了雨盼望着穿上雨衣出去,甚至编了个理由也要出去;第三次盼望,出不去盼望雨停。一波一波又一波,经过反复地折腾,最后 “我”终于如愿以偿穿上了新雨衣。这就是写具体,一次次盼且盼而不得,这样才能表现出盼的执着、盼的急切、盼的曲折。

二、聚焦关键:围绕中心意思写具体

(一)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

习作例文《小站》是一篇传统课文,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表达出来的?作者难道仅仅写小站的小吗?还是有其他的内容?”这样,可以解决选材的问题——从多个方面,选择不同事例,突出小站的小。

再看课文的批注,其实就是要让学生领悟:文章表面上是写小站的小,实际上是写这个小站虽然小,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精心工作、热情服务,使每一个旅客都能在这小小的车站感到一种浓浓的春意。这就是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围绕中心,重点部分写具体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课后思考题:“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么写这个爱订计划的爸爸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课堂上,教师可这样展开教学。

首先,放大人物的特点。第一个,爸爸的计划,写他怎样擅长订计划。第二个,爸爸不仅擅长订计划,而且执行计划起来一丝不苟。第三个是最核心的,爸爸给“我”订制了“我”的暑假计划。他不仅订计划,还包括怎么执行计划。这样,把上面的“分”变成“合”,这就是放大人物的特点。

第二,精选典型的事例。怎样把重点内容写清楚、写明白呢?这就要精选典型的事例。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旁边的三个批注。这三个批注就是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精要点评。“学习伙伴”的点评,把学生带到文本中去,让学生发现怎么才能把重点内容写具体。

三、加强整合:处理好各目标内容的关系

(一)处理好两篇精读课文之间的关系

两篇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盼》,它们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的方法。两篇精读课文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学关注的点也是不一样的,这样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

(二)处理好精读课文与“交流平台”的关系

从精读课文到“交流平台”之间,实际上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交流平台”的主要功能就是总结本单元学生阅读的经验、体会、方法、策略、感受等。教学时,“交流平台”的学习要前置。教第一篇精读课文,就要关注“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第一个交流的话题——怎样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教第二篇课文要让学生形成认知。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经过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发现原来围绕中心意思写,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努力,这才是课文教学的最终追求。

(三)处理好“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的关系

“交流平台”指向总结、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初试身手”指向练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是精读课文的延伸,“初试身手”是习作表达的铺垫。“初试身手”旨在训练学生理解文章如何围绕中心展开表达,是习作前的铺垫,由两个活动实践组成。第一个是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辨析哪些素材可用;第二个活动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六个题目,选一两个题目进行构思选材。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或者尝试列提纲,这是为习作表达所做的准备。

综上所述,本次习作教学可以借助“精读课文”“初试身手”“习作例文”等,引导学生掌握习作知识,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知识体系
树立整组观 凸显单元要素 关注联结点
找准定位、举重若轻,实现例文价值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程教学问题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