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行》教学设计

2021-09-29袁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琵琶曲琵琶行生平

袁婷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文《琵琶行》(并序)是白居易的名篇,其中很多诗句都是广为流传的金句。在教学时,需要对文本进行全面完整的解读,才能详略得当安排好教学设计,让学生体味其中真意。

一、文本内容分析

1.江边偶遇。《琵琶行》作者白居易与琵琶女偶遇在秋季的浔阳江头,正文的第一段对相遇的背景进行了描写。其中,时间为秋天夜间,地点为地处偏僻的浔阳江边,人物是白居易与其送别的友人。“秋瑟瑟”“惨将别”以及“江浸月”组成了一副凄惨、悲戚的送别场面,奠定了诗歌全篇的总基调。

2.琵琶抒情。作者在正文第二段用了大半篇幅极力描写琵琶曲,既有演奏动作,又有种种比喻,以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写出了跌宕起伏的琵琶曲,从而突出了琵琶女高超的琵琶演奏技艺。同时,音乐描写从紧密到零落,从喧闹到寂静,从声歇到迸发,转折多變却自成一体,但其中感情却是不变的失意。演奏开始的“弦弦掩抑声声思”,演奏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再到曲终的“东船西舫悄无言”,无不透出一股“不得志”的郁结之情。

3.自述生平。琵琶女的生平从年少成名到门前冷落,再到嫁作商人妇在江头守空船。对此,她是失意的,是愁闷的,这种郁郁苦闷让她演奏出的琵琶曲染上了愁云。正文第三段的琵琶女自述是对曲调感情的解释与补充,也是促使作者白居易写作的真正缘由。在琵琶女为自身命运感怀时,作者白居易同样想起了自己年少成名步入官场,希望一展抱负,结果惨遭贬谪,跟琵琶女的生平有着同样的失意与苦闷。

4.命运共鸣。听完琵琶女的生平自述,白居易叹息中说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同样从人生高峰走入低谷的作者与琵琶女的情感共鸣。不仅人生遭遇同样高开低走,白居易与琵琶女还在浔阳江头偶遇产生了这次交集,可谓是缘分,让作者不得不感叹!浔阳是一个偏僻的地方,可以说要啥啥没有,既没有悦耳的音乐,也没有理解自己的知己,怎能不忧愁苦闷!末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点明了作者真意——最失意难受的还是白居易。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以语言文字突出音乐特色的艺术手法。

2.品味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3.体悟诗中人生经历与感悟,体会诗人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赏析音乐描写,体悟其中蕴含情感。

2.诗人与琵琶女人生遭遇的异同,体味写作主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都知道,相比诉诸言语,古人更喜欢用音乐来表达情感。比如,《高山流水》成就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的知音传说,《凤求凰》因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而成为爱情的代名词。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有着不同流派的音乐,供大家在喜悦哀乐不同情感下选择聆听,同学们都有哪些喜爱的乐曲?可以用简短的话语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乐曲,以及喜爱的原因吗?(生答)

师:音乐是情感表达的媒介,不同乐器在表达不同情感时有着各自优势,如笛声呜咽凄凉、鼓声昂扬振奋、手风琴轻快活泼等等。正式学习《琵琶行》之前,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琵琶曲!(播放音像)

师:同学们可以描述一下琵琶曲的声音特点吗?(稍作停顿)对比你的音乐描述与《琵琶行》中第二段的音乐描写,有什么感想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吧!

(二)品读音乐描写,赏析音乐形象

1.品读音乐描写,赏析音乐特色。

默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以下问题并与同桌对比讨论:

用“  ”画出直接描写声音的语句,用“  ”画出描写演奏动作的语句。

师:同学们,都明白我们的任务了吗?那下面开始,先自行完成,然后同桌相互讨论。

(1)自行默读课文,寻找对应语句并标记。

(2)同桌比对并讨论。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和同桌找到的直接声音描写和演奏动作语句?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看法?请同意的同学举手表示出来。(生答)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基本一致啊,那我们来看看老师找到的(大屏幕展示)和你们找到的一样吗?

直接声音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演奏动作描写:“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曲终收拨当心画……”

师:从声音和动作两个方面看,从开始到曲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生答)看来同学们都人物这首琵琶曲跌宕起伏,几经转折,分析得非常对!

(板书: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莺语/泉流-凝绝暂歇-银瓶乍破/刀枪鸣-裂帛;转轴拨弦-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收拨当心画)

2.朗读音乐文本,感知节奏起伏。

师:下面让我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朗读音乐描写这部分课文内容。(带领学生朗读)

师:“凝绝不通声暂歇”之后的停顿期间,大家有什么感想?结合后文“此时无声胜有声”谈谈你的看法。大家可以再反复朗读一下这部分内容,并分组讨论。(学生朗读并相互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代表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组讨论结果?(小组汇报)其他小组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看来大家都认为从嘈嘈切切到泉流凝绝,再到声音暂停,写作效果明显:一是动与静的极致对比强烈,二是突如其来的安静更有助于激荡思绪,三是此处的静才衬托出后文“银瓶乍破”激烈迸发感。

(板书:动静对比,激发思绪,反衬有声)

师生一起小结:我们来总结一下白居易是如何以高超的文字展现美妙音乐的?他从声音变化和演奏动作两方面描写出音乐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节奏特色,其中闹极中有一静,以无声胜有声,起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三)自述飘零身世,同感天涯沦落

1.明写琵琶女生平,身世飘零。

默读课文第三段,分析琵琶女人生轨迹和作者态度:

师:读过琵琶女的生平自述,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琵琶女的人生吗?(生答)作者白居易对琵琶女的态度如何?(生答)看来大家都同意琵琶女少年才高,受人追捧,只是如今年老沦落天涯,得到了作者白居易的同情和感怀。

(板书:十三琵琶成名-欢笑少年-盛极而衰-商人妇守空船)

2.略写作者自身遭遇,天涯沦落。

默读课文第四段,对比白居易个人遭遇,分析思想感情:

师:为什么白居易说自己与琵琶女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人”?(生答)大家说得非常对,白居易遭贬谪离开京城长安,在偏僻的浔阳养病,面临身体与精神双重折磨,因此产生了天涯沦落感。

(板书:辞帝京-谪居卧病-无丝竹-独)

师:大家还记得刘禹锡《陋室铭》中那句“无丝竹之乱耳”中,丝竹的涵义吗?(生答)看来大家仍然记得,丝竹在古文中有奏乐声之意。那么,“浔阳地僻无音乐,終岁不闻丝竹声”两句都是说没有音乐声,这是重复吗?请大家与同桌讨论其中原因。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师:哪位同学可以分享一下讨论结果?(生答)其他同学有没有需要补充的?看来大家一致认为作者此处并非重复,而是有深层用意。大家可以想想“高山流水”的故事。(答)对,这里的丝竹也不仅指音乐,也指“知音”,联系后文“取酒还独倾”可知,作者白居易此处感叹的是没有理解自己的知己。

师生一起小结:“同是天涯沦落人”是全诗的主旨句,这既是对琵琶女自述生平的感慨,更是作者白居易的自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飘零遭遇、知音难觅的苦闷感。

三、教学总结

《琵琶行》(并序)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在授课时需要结合文本解析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其中音乐描写的艺术魅力,又要能融合琵琶女生平与作者个人遭遇,理解白居易的天涯沦落之情感。

参考文献:

[1]杨婧.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诗、乐、情[J].艺术研究,2021(01):44-46.

[2]黄陈杭.“《琵琶行》并序”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肖炳生,徐晓玮.诗序比较 以探叙事——《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3):23-25.

猜你喜欢

琵琶曲琵琶行生平
多元文化视阈下陕西风格琵琶曲的创作与发展
琵琶曲《天鹅》及其演奏技术研究
傅忠诚教授生平
曾巩生平
包何生平考述
从琵琶曲《思春》到粤乐《悲秋》的乐调考证与传播变化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点线诗意虚实智慧
——析罗永晖琵琶曲《千章扫》兼谈当代琵琶创作
知我者谓我心忧——解读白居易《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