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文本特征
2021-09-29晏玉平
晏玉平
文本特征,首先指它的文体特征。文体特征,是教学内容确立的重要因素。其次,与其相应的表情达意方式,也是文本特征的一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1]高中文言教学中,应基于文本特征和核心素养视域处理文本、设计教学,从而打造精美的课堂。
一、根据文本特征教出文本的特色与魅力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勰《文心雕龙》)中唐以后之赋,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宽松。《阿房宫赋》是典型的文赋,描摹楼阁建筑之宏伟壮丽及秦王之骄奢,张扬文采,极尽铺排、夸张之能事。譬如,铺陈文采写宫女:“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用明星、绿云、渭流涨腻、烟斜雾横,比喻妆镜、晓鬟、弃脂、焚椒,生动贴切地表现宫女之多及美艳之状。“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而气候不齐。”运用夸张描写歌舞之盛,歌喉吐暖,舞袖生风,以致改变了天气。
另外,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也是其一特点。汉代扬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诗人写的赋不但文词优美,而且意义严正,“则”即有法度,意义严正,不失讽喻精神。[2]本文不仅是“诗人”之赋,更是“士人”之赋。写此赋时他更多的是以士大夫角色来定位,即不忘一个“则”字,兼济天下,敢于担当。“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杜牧《上知己文章启》),劝谏当时大建宫殿的唐敬宗,其借古讽今之意不言而喻。
为什么唯有赋文体式是表达“起宫室,广声色”之荒淫无度的最好呈现形式?——为文辞藻愈是堆砌,宫室愈是华丽,百姓的怨恨就愈强烈;杜牧在层层铺排宫殿楼台、美人珍宝的同时,也在层层堆叠“民不堪命也”的愤恨。当“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骄奢达到极点之时,也即民愤达到了忍无可忍。“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仅14个字,运用与前文繁复铺排形成强烈反差的短句,状写出大秦社稷江山在农民起义的怒涛中土崩瓦解的可悲下场!这一繁一简,波澜顿挫,让读者与忧国伤时的作者互动,也和作者一样无比愤慨,痛彻心扉,仿佛倾听到了历史的回声:“当朝的统治者呀,千万不可荒淫无度、奢侈浪费,赶快内平藩镇、外御侵略,励精图治、富民强兵!”
至此,学生切实感受到“此为第一古来之赋”运用铺陈排比、夸张扬厉的语言形式,恰切表现创作旨意而产生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在声情并茂的反复诵读中进行文本的感知
“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清刘大櫆《论文偶记》)如果教师或利用名家诵读音频,或运用高超技巧范读,那么课堂就会变得“音节见”“神气出”,从而富有感染力。
读准字音。关于标题的读法,有的读ā fáng gōng,有的读ē fáng gōng,有的读ā páng gōng”,而为什么应读ē páng gōng呢?可举“托体同山阿”这句诗,“阿(ē)”理解为山脚下弯曲的地方,“房”是通假字,同“旁”,标题意思即建在山脚旁边的宫殿。另外,应读准“媵”“铛”“槛”“砾”等难字的读音。
读出节奏。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两两对偶,全押仄声韵,应读出“铁锤敲钉,一个一个敲下去”的短促有力节奏与雄健之气势;“一”要读出扫平天下归一统的气势,注意它还为后面“阿房”两字的重读蓄势,“蜀山兀”一句节奏稍快而连贯,而“阿房出”要读出宫殿出现在地平线上,覆压三百余里的巍峨气势。“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夸张地表现阿房宫雄伟壮阔、规模宏大;这是本段最后一句,可读得连贯些,“一宫之间”后要停顿时间稍长,“而/气候/不/齐”句宜如此断。
读出语气。第二段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写宫女晨起梳妆打扮的情景:像星光一样闪烁的,是她们化妆的镜子……宫殿里弥漫的烟雾,是她们燃烧的香料。她们心存多少“临幸”的侥幸和期盼!在“荧荧”“扰扰”“也”等字词上倾注轻松欢快语气,读时可稍快。从“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到“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写出宫女内心的失落和命运的悲哀,应读得沉重哀怨。“杳不知/其/所之也”宜如此断,“不知”重读、停顿,“其/所之也”四字读得应比前面几句语速慢一些、顿一些,“之”重读,“也”后稍停顿,以显失落之语气。“一肌”与“一容”为并列均可慢读,“幸”与“不见”为对比,“幸”重读,“不见”要更重,因为它是让人失望和痛恨的现实,它还为后文作了铺垫。
读出情感。前文描写阿房宫建筑之宏、美女之众、珍宝之丰、生活之奢,都在为“楚人一炬”蓄势。“可怜焦土”饱含无限的感慨……诵读时,“一炬”应采用高升调,重读且读后停顿,以表达愤怒和惋惜之情;“可怜”可使用颤音、长音和停顿;“焦土”使用降抑调处理,用颤音、长音和渐弱的技巧,读后做长时间的停顿,声断而情不断,声断情连,将同情而又愤恨、惋惜而又忧虑的复杂情感表现出来。诵读中,还可将第三段前面句式相同的六个排比句的迅猛激烈,与最后一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缓慢冷静,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尾句“呜呼”一词领起全段,加强感情色彩,要读出对历史教训的“沉痛”之感。
文言文的反复诵读,还应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按“自读、范读、竞读、译读、悟读、背读”六个梯度攀爬,以达到成诵于口、领会于心,望文“见”义的效果。通过反复诵读发现,作者理性声音的要旨聚焦于篇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在語境的瞻顾中完成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还原点评。可还原文论家关于本文的读书评点。例如,请在下面文论家读书评点的空格处填一字:“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写珍宝之多。“收藏、经营、精英指下文金玉等言,□写六国珍奇;六国历久掠取于人,故过积如山,□写六国珍奇”(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以上空格依次应填“横”“纵”,前者从地域的角度,“横”写珍宝之多;后者从时间的角度,“纵”写珍宝之多。完成文论家的读书评点,需要学生仔细审视句子本身的语境内涵。
理解难句。对“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一些参考书翻译:秦王喜欢纷华奢侈,天下人也得顾念自己的家。但根据上下文推断,这个译文讲得通吗?——上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即在物质享受上“一人”(秦始皇)和“天下人”(广大百姓)的心思其实是一样的呀;既然这样,那么“秦爱纷奢”的下文应是“人亦爱纷奢”;反过来,“人亦念其家”的前面一句应是“秦念其家”。否则,前后两句在意思表述上不一致。如果从互文来思考,正确翻译是:“秦朝统治者喜欢纷华奢侈顾念自己的家,天下人也喜欢纷华奢侈顾念自己的家。”
属对训练。可依据文本内容,充分挖掘对偶元素,进行属对训练,从而“撮合语言,配成眷属”(钱钟书语)。例如学完课文后,可出示上联“戍卒几声叫惊破秦皇子孙万代为君梦”,引导学生对出下联“楚人一把火烧焦独夫饕餮民膏阿房宫”。属对训练需要综合运用词语推敲、句式架构、意境营造、声调调谐、情趣传达等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
设置情境。赵长河老师设置有关文本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情境,要求把相关原文嵌进文中——站在骊山之巅俯视阿房宫,你就不得不惊叹了,好一个雄伟壮观的阿房宫啊!它何其广也,覆压三百余里;它又何其高也,隔离天日。它占尽了山水形胜,宫中有山水,山水在宫中,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房屋有多少?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只觉得这些房屋依山而建,弯弯曲曲,盘盘焉,困困焉,密密麻麻,像蜂房,像水涡。看着看着,一道奇异的景象令人目眩,初看那是长桥,再看又像龙;初看那是复道,再看又像虹。你不由惊诧了,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一切美得让人眼花缭乱,不辨方向,真是高低冥迷,不知东西。还是下山近前,似乎终于看清庐山真面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一面,歌声响,驻足谛听,似乎春天的温暖荡漾周身,真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那一面,舞袖飘,注目凝视,似乎风雨的凄冷侵袭面庞,真是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划线句为答案)。[3]
四、在品味和鉴赏的基础上提升思维的能力
赋体文章言约意丰,铺陈蓄势,更具鉴赏与思维的价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关键性语言,获得深层次的语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品鉴提纲挈领、总结性的词句。探究开头“毕”“一”“兀”“出”的深层意味时,学生脱口而出——“穷奢极欲”“劳民伤财”……对此标签式的概括,老师不可急着给出评价。可投影阿房宫与蜀山之间横亘着秦岭的卫星云图,又以“蜀道难”的诗句引导学生多维、深度思考,秦岭近处砍伐殆尽,而需远逾“不与秦塞通人烟”“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至蜀山取材,这样解开其丰富内涵:一是道出阿房宫取材于此;二是说明用料之多,已取尽秦岭之林木;三是道出越过秦岭直指蜀山,说明取材之远;四是暗示翻山越岭运输之苦,更是说明劳民之众。这样写,还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伏笔。
品鉴具有概括力的词句。聚焦到诸如“哀之”“纷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等概括性词句上,可从课文其它看似无关联处,从谈论秦朝灭亡的其它文本中,寻找有利于深刻理解这些关键词句的信息,培养发散、聚敛和联想思维的能力。(1)“哀之”品鉴。想想“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一过程的艰辛,想想“始皇之心……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这一梦想的辉煌,但面对“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一速朽的结果,岂能不“哀之”!(2)“纷奢”品鉴。想想“蜀山兀,阿房出”的代价,想想“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宏阔,想想“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的场景,想想“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的浪费,想想“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的罪证,岂能不感慨怎一个“纷奢”了得!
五、充分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部编教材本单元学习要求,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教学中,可充分挖掘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指向文本的本来意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为晚唐仁人志士,面对“大厦将倾”的危局,作者依然心怀天下,自觉承担匡世济民责任的苍凉和沉痛。“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这就是问题的答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风云变幻、朝代更迭都大同小异。唐敬宗太喜欢游玩,击鞠,打夜狐,“游幸无常,昵比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九》),即位三年便被宦官杀害。杜牧去世于公元852年,没有看到他在文中所担心的“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但我们不得不惊叹杜牧的先见之明,唐朝在公元907年灭亡,距离本文写出后,只过了八十年。
指向文本的当下意义。黄厚江老师设计了“替换文章结尾,比较优劣”环节:“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教者“狗尾续貂”,本意不在于比较结尾优劣,而是指向于把文言文学习带到当下的境界:“杜牧从秦的灭亡、秦的奢,来告诫历代君主、以后的君主要引以为戒,但是我觉得这局限了历史思考的意义。我做君主吗?我不做。我们在座的同学将来会做君主吗?可能性也不大,是吧?所以,我们这些普通的人读《阿房宫赋》,就不能从中汲取一点什么吗?”
指向文本的终极意义。结课时,可这样引导:一个人的喜好,导致天下千万人要为之付出心血;秦始皇喜爱纷华奢侈,不顾百姓疾苦,将百姓安身立命的财产盘剥殆尽,又毫不珍视,终已失去人心。但杜牧没有一味地痛斥统治者的荒淫无度,而是从秦王的贪得无厌中透射出人性的固有弱點:人心都是一样的,人人都有贪心的欲念。因此,杜牧是站在人性的高度给世人发出警告:对人性的贪婪应保持一份清醒,警惕人性的贪婪。这就是文本的终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乐燎原.倾听理性的声音——杜牧《阿房宫赋》和苏洵《六国论》“空中课堂”实录[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1.2.
[3]赵长河.以现代言语实践激活文言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