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爱情诗的题材分类及文化意义分析

2021-09-29王海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爱情诗男女诗经

王海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源头。《诗经》又叫《诗》或《诗三百》《三百篇》,相传孔子做了增删与修改,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的历史内容,一共有311篇,因此习惯上也叫《诗三百》。《诗经》所写内容极为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于该作品的教授与学习,可以更好了解古人的情感及生活习俗,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分类简析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诗集中爱情诗从数量上篇幅不少,从地位上爱情诗更为重要,也更受后人喜欢。通过对爱情诗的研究,能更好窥探出我国古人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研究我国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爱情具有多样的姿态和情感色彩,根据相关统计《诗经》中涉及女性的作品有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相关的占到了五分之一,基本肯定的有68篇之多,这些爱情诗篇包含了恋爱和婚姻的各个部分,可分为男女约会相识相知诗、热情奔放求爱相恋诗、男婚女嫁相契诗、相敬如宾相守诗、情意绵绵相思诗、爱而不得忧伤诗、爱情破裂相背相离诗等七大类。笔者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整理做了如下的分类。首先是展现恋爱生活的诗。古代的社会生产能力较弱,农事劳作是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但根据相关的古籍记载,在春耕之前的二月到三月初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也允许男女青年进行恋爱活动。古代的男女青年可以郊外踏春,欣赏美景的同时参加盛大的聚会,在自由的接触中表达彼此的爱慕之情,有很多这种情况下创作的情歌,展现了当时自由恋爱的场景。如《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全诗描绘了一幅男女自由恋爱的浪漫场景,情景交融,表现出爱情的美好。诗以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为背景,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情长意浓,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人不期而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此外,《诗经》中还有许多是描写男女青年的纯真的恋爱生活的诗篇,如《邶风·静女》《郑风·溱侑》等。其次,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古代的社会与伦理观念造就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与坚守,即使自己的丈夫出远门或者不在了也要苦苦相守,因此就诞生了一系列展现相思之苦的创作,表现他们的痛苦之情让人揪心而又心疼。比如诗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中就刻画了一个追求心爱的人不得而又伤心难过的忠贞男子的形象和场景,主要是进行了细致的心理刻画,让人物更加立体、可感。此外,像《汉广》《蒹葭》等都是此类题材内容的。再次,反抗压迫,自由追求爱情的诗。古代社会具有森严的等级秩序和伦理纲常,尤其是爱情,青年男女不能自由的恋爱和在一起,讲究“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因此就产生了许多为了自由恋爱而反抗的凄美爱情故事。如《郑风·将仲子》,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是关于弃妇的控诉的爱情诗。古人社会中也存在薄情寡义之人,尤其是妇女,常常是男权的附庸和玩物,在一定的情况下,遭到残忍的遗弃,古代女性一旦遭到遗弃面临的就是死亡一条道路,因此很多命运悲惨的女性对这种行为提出控诉。如我们最熟悉的歌曲《卫风·氓》,诗一开始写一个女子与一个看起来善良忠厚的男子相爱,经媒妁之言后结为夫妻。但女子在过了三年的贫苦生活后却受到了丈夫的无情抛弃。诗人痛心地把弃妇比作陨落的桑叶儿,说明三年的贫苦生活的煎熬,使她失去了青春美貌。当女主人发现自己上当被抛弃后,她不仅伤心、悔恨,而且愤怒地指责丈夫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坚强的敢于反抗的性格。但当时礼教的统治日益加强了,她得不到社会舆论的支持,连自己的兄弟也抱着嘲笑的态度,说明她的悲剧,正是自由恋爱与礼教冲突的结果。与《卫风·氓》有同样题材的弃妇诗,还有《邶风·谷风》《陈风·墓门》《王风·中谷有推》等,这些诗都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弃妇形象,从不同角度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当然,《诗经》爱情诗的分类角度不同,也会有更好更适合时代的分法,这里只是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激发师生更加热情地去学习《诗经》。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文化意义解析

在如此繁多的爱情诗中能窥探出我国古人的丰富的民俗和文化信仰,尤其是当时人们的婚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史料研究价值。首先,《诗经》中的爱情诗展现出我国早期先民们的一夫一妻制度。我国最早的一夫一妻制来源于父系氏族时期,《周官》记载:“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取判妻人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这种活动很可能是从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过渡形态遗留。这种制度在爱情诗中得到传承和展现。《桃夭》中“子之于归,宜其家室”生动描绘了男女双方相互珍爱的场景。《卫风·氓》中,“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阁极,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从中可看出对爱情的专一已是一种通行的道德观念,并有信誓来坚定专一的爱情。这种观念只有在父系社会一夫一妻制确立时才可能产生。至于《邶风·柏舟》中“之死矢靡它”的激烈誓言,就更加动人心魄了。其《邺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以及《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编衣茶中,聊乐我员”,《唐风·羔裘》“岂无他人?维子之固”,无疑是一种与现代极为接近的专一爱情观。

其次,《诗经》中的爱情诗能体现先民们的婚礼制度。古代对婚礼讲究严格的仪式,在他们看来,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据《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有六道程序是为六礼。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各种制度。这些传统的婚礼制度在爱情诗中随处可见,保留了完整的制度,为当前的研究提供了巨大价值。《卫风·氓》“尔卜尔笙,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体现了占卜和迎娶。《幽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璃,九十其仪”,回忆新婚的景况。《郑风·将仲子》“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描写了情人訂婚后,女子仍怕人言可畏。(诗经》中还有对媒的描写。如“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取妻如之何?必吉父母。”周代的六礼与男女双方家族的关系密切,要有双方父母、媒人等一系列手续。但这并不等同于后世的“父母之命,媒灼之言”。

此外,《诗经》爱情诗歌里还有关于结婚年龄与时辰等诗句,这些都是《诗经》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第一手资料,也是其价值所在。

《诗经》里面关于爱情的描绘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也对里面蕴含的丰富的民俗意蕴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因此《诗经》是我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值得我们研究、传承和保护,也为当前的教育教学留下宝贵的遗产和资源,能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时应更好把握与讲解。

参考文献:

[1]周振甫.《诗经译注》[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田景春.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第19卷第12期.

[3]章惠康,罗光辉.《诗经》爱情诗的魅力[J].益阳师专学报,1993,第19卷第12期.

[4刘平.《爱情心理学》[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7.

[5]周忠诚.爱的源头、情的绝唱——浅析《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期.

[6]窦晓进.浅析《诗经》中的爱情诗[J].汉字文化.2020(7)37-38.

猜你喜欢

爱情诗男女诗经
国风·秦风——《蒹葭》或许,从来都只是一首爱情诗!
男女有别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爱情诗页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爱情诗页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