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初中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初探

2021-09-29田凤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外书籍个性化

田凤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重视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研究,尊重学生的个别性、独立性,使他们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富有个性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来进行,为此,我们教师要积极进行探讨。

一、课内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一)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确定教学目标。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差异,教育的本质功能就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教育如果能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进行,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及智力水平,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智力差异,使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尽可能地适应他们应有的发展水平。标准过高,会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标准过低,将会压抑其对知识探索的激情。當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向。

例如,在教学《答谢中书书》一文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目标一般定在介绍写景方法和理解作者情感表达两方面,这样的目标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难度不高,可是对于其他的学生来说,标准又高了一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调整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大胆地鼓励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处大自然的景物,并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同作者一起领悟山川之美。这样的教学目标将阅读与写作融合在一起,能够充分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索欲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二)渗透情感教育,发展学生个性。

情感本身就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阅读,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眼下,学生的阅读兴致不高,其主要原因是阅读教学的形式过于单调,教师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太多。所以,教师要把讲解、提问的时间压缩到最少,用最多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和思考。首先是教师的情感要投入。在给学生作示范朗读时要融音调、表情、姿态、手势于一体,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引起作者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是教师的语言要富有个性。学生总喜欢听有个性的语文教师的课。因为有个性,才有授课的艺术;因为有个性,才能产生美的享受。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人情味、语文味;要讲究语言的艺术美、个性美,随时让学生进入到教学意境中去。第三是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蕴含的情感因素,定好基调,有感而发,有情可抒,使阅读教学真正进入以情感人的境界。

例如,《春》一文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因此在教学此文时,教师就应该注重赞美情感的渗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者对春的盼望、喜爱与赞美之情,从而更好地进入到《春》的意境中去。

(三)以学生为主体,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不同的读者由于其不同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生活体验及思维角度,所以,即使坐在同一教室里,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材料,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文本的分析理解作为标准的、唯一的答案,作为全班学生的统一认识,从而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会阻止学生的独立思考,干扰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的感受、理解和教师的感受、理解可能有许多不同,甚至有可能很“怪异”,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时教师不能轻视学生的感受,不能泼冷水,不能批评学生,而应该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加以引导,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悟。语文课堂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让他们在阅读文本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然后大胆地表达出来,并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使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富有个性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阅读《桃花源记》一文时,对于为什么“遂迷,不复得路”,又为什么“未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时教师就不应该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总结时给学生提供一个标准的答案,而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积极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悟,体现自己的阅读个性。

二、课外进行个性化阅读指导

(一)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籍。

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形成开卷有益、手不释卷的习惯。这就涉及到一个选择阅读书籍的问题。如果教师要求所有的学生都阅读相同的书籍,势必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层次、理解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都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让他们自主选择阅读书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基础、阅读兴趣、阅读水平,自主选择阅读书籍。比如,有的学生对文学感兴趣,形象思维能力强,教师就应指导并鼓励他们选择文学类书籍,如小说、诗歌、散文等等;有的学生对科学感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强,教师就应指导并鼓励他们选择科学类书籍,如科普作品、探险集等等。在自主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书籍后,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来,他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充分的体现。不过,在自主选择阅读书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引导学生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成长的读物。二是引导学生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富有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书籍。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发展健康的个性。

(二)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

不同的文本,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的阅读主体,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阅读方式,指导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例如,阅读《傅雷家书》,有的学生对书中关于成长的话题很感兴趣,他们就选择了精读、细读的方法;而文中有关艺术的论述,有的学生对此比较陌生,他们就选择了浏览、略读的方法。再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的学生就选择了圈点批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还有,阅读《海底两万里》,很多学生选择了探究式的阅读方法,因为他们对书中所描绘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此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自发地组成阅读小组,和同学共同探究神秘的海底世界。

当学生自主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能够体现自己个性的阅读方法,他们就会读得自觉、主动、轻松、愉快,就会把阅读当作一种享受,就能生成自己的个性化阅读理解,就能将这种能力由课外带回课内,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

不管学生选择哪种阅读方法,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正面鼓励,因为这样的选择正是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充分体现,也只有这样的指导与选择,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思考的对话过程。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最终要通过语言、行动等外化的方式体现出来。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我们的阅读教学都要为学生的个性展示提供一个五彩缤纷的、引人关注的舞台,唯有在这样的舞台上,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尊重,我们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猜你喜欢

课外书籍个性化
鲁迅与“书籍代购”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书籍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