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民巷

2021-09-29丁先达

辽河 2021年9期
关键词:竹筐天福火烧

丁先达

襄平城里有一条很古老的巷子,叫福民巷。

福民巷地处襄平城内老街,巷子口正对着城内大街的百年老店“老城百”。两边一侧是叫福民浴池的澡堂子,平顶无檐,黄色的瓷砖罩面,与四周的硬山起脊、青砖黛瓦的门市网店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房顶的气窗一年四季热气直冒,热气中夹杂着刺鼻的胰子味和汗泥味。另一侧是当年古城的地标——天福顺大药房,据说这栋二层小楼,建于清光绪19年(1893年),面积不大,很雄伟。建筑样式应该是属于欧式的那种,至于到底是哥特式,还是巴洛克式的,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无法认知,也没有做过这方面研究和考证。但从它那沧桑的容颜里,我依稀能看到它的美丽。虽然在1997年市政改造中把它拆除了,给人们留下了些许的遗憾,但它留给人们的记忆不会抹去。

福民巷巷子不深,巷子口看上去极其普通,没什么特别之处,走进去却别有天地。巷子里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店铺大多都是前摊后店的那种民居式建筑。经营着大小副食、日用百货、五金交电、土产日杂、种子肥料、牲口农具。有剃头的、镶牙的、照相的、说书的、讲古的、划锅的、撂地的、拉洋片的、耍驴皮影的、打把式的、卖大力丸的,还有骟马的,五行八作应有尽有。这里的饭馆食堂生意很是火爆,特别是中午饭口时,站在巷子口就能听到上灶师傅“铛铛”的“叫勺”声。

福民巷里有一家大型商场,是一座呈“回”字形二层硬山起脊式建筑,红墙白窗,人们都叫它“圈楼”,建筑面积达五千多平方米,在古襄平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大商场,一年的销售额据说就达2300多万元。

老实说,我无法说清楚福民巷诞生于何年,因何叫福民巷这个名字。也无法道明它是哪一年兴起繁华的。有的,只是我曾无数次的走近它时留下的印象。第一次来福民巷,那年我还很小,也就是刚记事的年龄。那时我家住在离城里约有七八里路的乡下,每逢腊月廿三小年前后,爷爷便推着家里的那辆“侉车子”,一边系着一个大竹筐,一边载着我,“吱扭扭”地来到城里。爷爷领着我先到巷子口的福民浴池洗了澡、剪了头。爷爷跟剃头的师傅很熟,他把“侉车子”寄放在那里,一只胳膊挎着那只竹筐,一只手拉着我,来到一家挂着蓝幌子的马家火烧铺,要了五块牛肉火烧,一大碗羊汤,一碟花生米。爷爷还烫上一壶“老白干”,坐在靠窗户的一张大圆桌子旁悠闲地喝着酒。我狼吞虎咽,瞬间就将五块牛肉火烧中的三块消灭得一干二净,又将羊汤中的羊下货捞到小碗里贪婪地吃着。虽然膻了点儿,但很香很好吃。爷爷看着我的吃相,一边摘下头顶上的毡帽头,放到桌子上,一边说:“慢点儿吃,着啥急!”一边将酒盅放到嘴边,轻轻一抿,发出“咂——”的声响,非常悦耳。那一刻我能看得出,爷爷的心情很是愉悅,脸上皱纹舒展,溢着浅浅的笑意,额头微微沁出的汗珠,闪着光亮……从马家火烧铺出来,爷爷又领着我逛了“圈楼”,买了灶糖、花生蘸果、塔糖、老世泰的果子,在一个围着一圈红围挡的地摊前买了一包十三香。他走走停停,又买了几包菜籽。末了,还到天福顺药房给奶奶买些治疗腰腿疼的药丸和治疗咳嗽的甘草片,大包小包不下一筐,一直到天快擦黑了才推着“侉车子”往家走。我坐在“侉车子”上,扶着竹筐,侧脸看着爷爷身后的人流。伴着“吱扭扭”的声响,昏黄的路灯将我俩的身影拉得老长,还能听到身后那悠扬的叫卖声。

九十年代末期城市改造,福民巷里的市场退路进室,拆迁改造。天福顺、老圈楼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有人在老圈楼的原址上建起了一个大型超市,但是,当年的火爆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了,超市虽几经易主转项,但都难以呈现当年的繁华与喧嚣。

在我的记忆中,福民巷就是一张泛黄的老影片,时常在梦中映现。每当想起这些,便会想起一次次来福民巷的景象,就会怀恋那逝去的光阴;就会感叹,岁月如梭,时光如水,仿佛一夜之间,儿时的往事成了笔记本上的文字,成为一种记忆,成了一种乡愁。

猜你喜欢

竹筐天福火烧
摘菜
凝心聚力,传播幸福
旋转的欢乐,旋转的爱
青春里,那不可小觑的味蕾江湖
姚天福力驳忽必烈
火烧毒品
一个岛锁住一个人
起源
村山奶奶家的竹筐
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