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服装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2021-09-29翁密侬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复原服饰服装

翁密侬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1 《中西方服装史》课程教学现状

《中西方服装史》是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一门涉及史论、地理、政治和人文等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和西方服饰的特点,掌握中西方服饰演变过程中的差异,学习中西方服饰中优秀的款式造型、色彩图案;培养学生对中西服饰文化的热爱,增加学生民族认同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性设计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服饰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能做到以史为鉴,为现代服装设计进行服务[1]。

传统的中西方服装史课程教学,大都侧重于知识的理论性[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以理论讲述为主,注重学生对中西方服装史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不同时期服装特点的认知,强调史论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期末课程结束时,大多以理论试卷形式进行考查。

纵观教学效果,却发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究其原因,该课程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单方面地侧重于服装史课程理论讲授,在课堂教学上往往导致内容枯燥,课程讲授缺乏生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学生对服装史的内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传承。所以,《中西方服装史》课程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2 课前积累知识以增加课程深度和广度

课前教师注重对授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除了教材之外,还应参考不同的史论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静态与动态资料等,以丰富教学资料内容,增加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分模块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除按照时间顺序和地域位置对历史服装的种类进行整理和划分外,还可按模块分为中西方服饰图案、中西方服饰领型袖型和中国历代冠饰等,并严格把握其准确性。同时,教师要博学广识,善于积累,只有积累足够的知识和资料才能做到课前有备,课中不慌,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比如竹林七贤图为何服装要宽衫大袖且袒胸露怀,又如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为何女性穿着要扮演孕妇形态等,便可以讲深讲透。

3 通过多维化教学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

3.1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如果课堂的主导全都是教师的话,便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求学生参与课堂,翻转课堂,提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剪辑相关历史时期影视作品中的片段,老师讲解本节课主要理论内容后,学生利用剪辑的视频中的服装与课堂内容进行衔接,指出本节课的主要服饰以及影视服装是否有错误或不符合史论的地方,在对服装进行品评的同时,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通过与学校汉服社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可模仿当时期的服饰妆容进行展示分享,比如汉代服饰和唐代服饰等,通过实际穿着,提高学生学习的凝聚力和积极性,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巩固和理解,如图1 所示。除了真正穿着古代服装之外,教师也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学生搜集善于用中西方传统服饰进行设计的设计师和服装品牌,例如楚和听香、盖亚传说等,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以帮助自己在今后的作品真正找到设计点,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图1 学生穿着唐代服饰进行展示分享

3.2 教师增加课堂知识趣味性

学生除了学习服装不同时期款式造型图案之外,教师还要善于用服装作品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史论内容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去,也可以成为动态的现在。教师要跟目前的热点影视热点事件联系起来,如在电视剧《延禧攻略》热播的时候,缂丝团扇被大众所感知,为此,顺势讲到作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宋代缂丝工艺;在2019 年4 月巴黎圣母院被大火所烧,艺术界为此哀叹之际,引出哥特式文化和哥特式服饰的特征;2021 年2 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云看展出,启发学生思考服饰复原与文化传承的问题。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当地对课本知识进行增删,因关于古代服装记载经常涉及古籍古文类,可适当对此进行删减,太冗长的古籍内容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可适当补充中西方服饰图案、传统服饰结构和工艺内容,补充不同国家的地域和民族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当时历史时期的服饰为什么要那样进行设计和制作。教学中应更多地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分析服装风格形成的原因、形式特点和服装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3]。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良,使学生理解知识点,增加学生兴趣。

3.3 利用本土史料资源就地取材

陕西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十三朝古都,本身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古迹,服装史的学习可就地取材。秦代服饰可利用兵马俑资料;唐代服饰可利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里的唐代仕女俑;唐代蹵金绣工艺可利用宝鸡法门寺蹵金绣文物资料;汉唐服饰可与在西安曲江举办的中国华服日活动进行联系。随着近些年汉服复兴运动的兴起,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经常看到有穿汉服的人群。将服装史的教学与本地文化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有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

本校资源也可作为服装史的教学内容就地取材,从2020 年开始,服装学院师生团队研究乾陵永泰公主墓壁画,历经一年半时间对九宫女图进行复原,对壁画中的上襦、齐胸裙、齐腰裙和披帛等,从色彩到形制上进行了复原,展于本校数字艺术馆内。服装史课程借用此展与内容进行唐代服装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中国传统服饰进行溯源与传承。

4 课后巩固与创新考核

4.1 利用课后拓展补充学生知识内容

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讲授内容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利用课后时间以教师引导推荐、以学生自学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补充,推荐学生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和秦兵马俑参观,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影视作品、话剧表演以及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在网络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强制性地拒绝学生使用手机,应引导学生用好网络,为教学进行服务。在本课程的中国服装史学习结束时,利用“与子同袍”APP 指导学生课后完成对不同时期服装的复原设计,如图2 所示,这既是对中国服装史部分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学生知识内容的扩充,学生也对此表现出极高的兴趣。

图2 学生利用“与子同袍”APP 设计宋代褙子

4.2 利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成绩进行全方位评价

以往,对学生中西方服装史知识程度掌握好坏都是通过试卷进行评价,虽然试卷评价有其客观性,但也有其局限性,既过于片面,也无益于学生对服装史应用能力的提高,只能测试学生识记能力,并不能测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本课程结束时,除了试卷考核之外,学生以小组合作模式对中西方服装史中具有代表性的服装进行了复原,考虑到课时和学生服装工艺刚开始学习等原因,要求利用1/2 人台进行形制基本准确的服装复原,如图3 所示。此次复原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复原了解当时期服装的特征,也是对服装史内容学习的检测和巩固。最终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参考试卷成绩、作品复原成绩,增加学生课堂互动成绩,视频剪辑讲解成绩等,给出综合成绩。

图3 学生期末利用1/2 人台进行中西方史服装复原作品

5 结语

《中西方服装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倡导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师生一起积极探索趣味高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师生良好互动,而且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改革中,利用课前的准备、课中的趣味、课后的巩固和结课时的综合性考核,将中西方服装史的知识有效地、有趣地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融合,实现课程学习高效化、兴趣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喜欢服装历史,了解服装历史内容,增加民族认同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最终能学以致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复原服饰服装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动物“闯”入服饰界
一起来做颈椎操吧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道具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