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小康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探析

2021-09-29邹采娟李化树李加佳

文教资料 2021年35期
关键词:内涵式小康经济社会

邹采娟 李化树 李加佳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进入“后小康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后小康时代”,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必要性,探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后小康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后小康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2020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总体上还会有十几年的“后小康时代”阶段,即2020年到2035年第二个一百年的第一阶段。“后小康时代”是一个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渡时期。[1]在“后小康时代”,中国经济实力将大幅增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化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把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方面的要求,还包含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教育层面;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时期的短暂要求,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为我国将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教育方面,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改革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设成为现代化教育强国,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

在“后小康时代”,国家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然会促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也必然会促使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是“后小康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投入大幅度增长,市场所需的就业岗位也随之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创新型技术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这个阶段中,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从大众化阶段到普及化阶段的跨越。美国教育学家马丁·特罗(MartinTrow)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三阶段”理论认为,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于15%低于50%时,高等教育就进入大众化阶段;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于50%时,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3]2002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

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4.4%,在学总人数达到4183万,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普及化阶段的转变。[4]这不仅是“量”上的变化,也是“质”上的飞跃。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已经从注重外部需求的“外延式”扩张向重视内部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核心。

二、“后小康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2020年11月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有关教育精神的会议,并对教育系统学习工作进行相关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在迈向第二个一百年的新征程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并到2035年实现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可以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来诠释。

(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全面”的发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应充分发挥其服务、引领作用。只有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高等教育才能为建设成为现代教育强国提供人才支撑。[5]只有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均衡式发展,以及优质的教育资源大众化、平民化,才能进一步满足人民对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建立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人民需要的高等教育体系,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应重点重视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

(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高等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要始终围绕着“人”的发展来推动教育的发展。首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采用多样化、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其次,重视教育公平,让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均衡,努力满足每个人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不同教育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以促进学生成长为中心。这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创新多元式的发展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各个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都能得到提升。另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国家进入“后小康时代”阶段之后,国家对优秀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后小康时代”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要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当代大学生还应树立创新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创新者的精神支柱。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创新多元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必然。

三、“后小康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进入了改革开放阶段。教育部针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普及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主要是以数量上为主的“外延式”发展。但数量上的增长不代表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教育质量是否达标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

从表1可知,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总人数为41万余人,2004年为1333万余人,2020年则达到了3285万余人。1999年,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与专任教师之比为9.7∶1,到2020年,师生比达到17.9∶1。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等院校生师比合格标准不超过18∶1。从表1可以看出,2020年生师比已经非常接近18∶1,高等教育招生数量增加的同时,相关的师资水平并未相应增加,这就导致生均拥有的高等教育资源锐减。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扩张学生人数的“外延式”发展之时,还应注重以要求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

(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也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变革。高等教育除了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还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成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落实的重要力量。从全世界来看,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往往有很强的吸引力,其经济水平也很发达,如中国北京“中关村”、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等高新技术产业集中的区域都迅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后小康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30年时间里,高等教育要进一步优化布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一)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优化教育评价体系

从数量上来看,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4.4%。但是从质量上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相比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这就要从关注数量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转为关注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将提高质量作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总体方案》中指出,教育评价要“构建‘四个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即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6]。在评价时,既关注数量也要提高质量,即要更加关注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能力。

(二)聚焦人才培养根本,多样化培养人才

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精英人才,而高等院校是培养精英人才的主要地点,高等教育应该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己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在培养过程中,应采取多样化、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此外,应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同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大力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后小康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当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己任,重视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高等教育应该坚持“三全育人”的基本组织形式,即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协调发展,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保障高等教育公平公正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如何实现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采取的合理性规范或原则。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在于让学生接受更平等的高等教育。

第一,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虽然近九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8.88万亿元,年均增幅8%,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4%以上,其中高等教育经费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仍然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8]第二,合理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在分配高等教育资源时,应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配,而不是一味地“平均”分配,比如研究型大学相互之间、职业技术型高校相互之间的分配,不可一刀切。第三,改革招生制度,每个学生的入学机会平等。政府要合理分配各个学校的招生名额,高等教育公平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制订合理的招生制度,不把高考成绩当作唯一的入学标准,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需要选择合适自己的大学和专业。

(四)以“双一流”建设为主,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高等院校

“双一流”建设决定了高等教育高发展的“高度”。我国先后实施了“211”“985”工程,加快建设特色学科,构建学科群,促进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成长,巩固优势学科,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完善评价体系,绩效考核是进行动态管理的重要手段,应用在“双一流”建设中,主要是通过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设置监测点,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这些举措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推动“双一流”建设,尽快建设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后小康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有的学者将“双师型”教师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9]首先,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中,应当加强校企合作,让在校教师参与到企业发展中,以自身专业能力帮助企业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并应用到课堂上,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其次,加强教师的互派与交流,把教师派遣到另一所学校去交流学习,把新的思维引进来,重视师资工程的创新,将优质师资派到办学实力水平较弱的高等院校,以丰富的经验指导其发展;将年轻教师选拔到办学实力水平较高的高等院校,提升其教学水平与能力。互派期结束后,分别回到各自的学校,这就实现了师资力量的均衡化发展。

五、结语

“后小康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是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平的发展模式,彰显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应根据“后小康时代”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要求,推进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应坚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高质量人才,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均衡化发展,以“双一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四个维度,推动“后小康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

[3]蔡宗模,陈韫春.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质量标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14-20.

[4]2020年全國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2021-03-01)[2021-03-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3/t20210301_516062.html.

[5][美]马丁·特罗,徐丹,连进军.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高等教育的反思:二战后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形态与阶段[J].大学教育科学,2009(3):5-24.

[6]刘啸,王俊.审核评估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审视与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8(15):48-50.

[7]钟晓敏.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20(4):50-53.

[8]张继平,董泽芳.质量与公平并重:高等教育分流的本质含义及实现机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186-192.

[9]翁铁慧.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中国高教研究,2019(11):1-4.

猜你喜欢

内涵式小康经济社会
我家的小康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如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