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交通场所中的冲突话语特征

2021-09-29薛文瑞牛晓春

文教资料 2021年35期
关键词:语调公共交通语料

薛文瑞 牛晓春

摘要:本文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从不同视频网站中选取了近五年来发生的真实公共交通场所中的“冲突”为语料,结合冲突话语中的言语行为和情景中说话者的语调对公共交通场所冲突话语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六种言语行为特征,即暗示型话语、反语型话语、重复型话语、反问句表示否定型话语、负面评价型话语和誊骂型话语,并对每个言语行为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和论述,建设性地提出解决这些冲突话语的方式来应对人际冲突。

关键词:冲突话语公共交通场所言语行为特征

语言是人们之间沟通的橋梁。分享信息、交流情感、传递思想乃至社会的运作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因为某些事情、原因产生意见分歧,从而引起冲突,产生冲突性话语。

冲突与缓和是语言使用中话语选择(包括言语行为、语句、词汇等)及其语境下语力博弈的两种常态。[1]交际中的冲突与缓和随说话人的话语和言语行为的选择而相互转化,并影响交际效果和人际关系[2],其制约机制和转化机制是当代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3]总之,冲突性话语就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因意见分歧在用语上所引起的某种对立或争执状态,这是一种动态过程。[4]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冲突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家庭为背景的情景中熟人和亲人之间的话语。如Boxer结合社会语言学分析家庭情境下唠叨话语的影响因素,发现唠叨的决定性社会因素不仅包括性别、社会地位和权势等,还包括社会距离,具体表现在唠叨通常出现在关系亲密的两个人之间,而不是普通熟人之间。[5]Zhu以英国华裔家庭双语环境下代际冲突话语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子女在挑战父母权威和文化传统时,经常使用语码转换以调解和管理亲子关系的动态平衡、协商文化价值观的差异。[6]国内学者赵英玲以家庭情境为中心,以话步为单位,分析冲突话语不同的结构类型。[7]赖小玉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夫妻之间的冲突话语,分析其语言表现和语用功能。[8]从以上可以看出,许多学者的冲突话语语料大多集中在熟人(亲密的人)之间,很少有关于陌生人之间冲突话语的研究。

本文选取的语料聚焦在公共交通场所中,包括高铁、飞机、地铁、公交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人们处于一种陌生的或不熟悉的关系中,针对公共交通语境下所发生的冲突话语进行言语行为特征的分析。

二、理论基础

在20世纪80年代,Jacobs与Jackson等从言语行为和交际互动的角度进行探讨。他们认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论辩话语既可以是一种言语行为(speechact),也可通过它与他人进行言语互动,可以看作是一种言语互动过程。[9]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英国哲学家J.Austin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类,即言内行为(l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t)。[10]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人表述这句话时发音这个行为。言外行为指的是说话人通过说出话语去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的一种行为。言

后行为指的是说话的另一方执行说话人的交际目的或者在其身上可能引起反应的一种行为。三种言语行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根据不同的分析,会解读出不同的意义。随后,Searle进一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他在Austin研究的基础上又指出言语行为本身与用以完成言语行为而说出的话语不能混为一谈。[11]人们直接通过话语形式的字面意义实现其交际意图,是一种直接言语行为(directspeechact),而通过话语形式取得了话语本身之外的效果时,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speechact)就会产生。

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本框架,聚焦公共交通场所中的冲突话语,选取不同网站上最新的“冲突”视频为研究语料,分析公共交通场所冲突话语的言语行为以及找出在这种特定情境下冲突话语的特征。

三、研究设计

(一)语料收集

本文从新浪视频、哔哩哔哩视频、腾讯视频、西瓜视频等平台随机选取了有关公共交通场所中发生的真实的“冲突”视频,视频来源通常是由现场目击者(网友)、当事人、地点监控等拍摄。网站上搜索关键词为“争吵”“吵架”“冲突”,最后通过筛选从中选取了42个2016—2020年近五年在公共交通场所发生冲突的视频,语料时间共2871秒,语料转写共17029字。根据视频发布的标题、搜索网站、关键词、视频来源、拍摄时间、上传网站时间、拍摄地点、拍摄者、选取时长等因素将这42个语料进行整理,表1为部分素材。

(二)研究方法

本文对所找的日常冲突会话进行定性分析,采取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把收集到的视频语料,根据ChristopherJosephJenks[12]出版的TranscribingTalkandInteraction一书进行转写,同时也借助Praat语音分析软件。该软件是由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威宁克和博尔斯马在1993年创编的语音学软件,可以对自然语言的语音信号进行分析、整合、处理和标注,并能够将听见的语音语调转换成可观察的矢量图,便于进行准确的语料数据分析。语调由音调单位和音高范围组成。语调意义就是说话人用语调所表示的态度或口气,也可以通过重音的使用创造出整个意义的变化,所以一句话的含义加上语调意义才算是完全的意义。同样的话语,语调不同,强调的内容不同,意思就会不同,有时甚至会相差千里。因此,冲突话语的研究要把对话的言语行为和说话者的语音语调相结合,分析其真正的含义,从而总结出不同的言语行为特征。

四、研究结果及案例分析

根据收集到的语料,通过对言语和语调中的强调部分进行分析,总结出在公共交通场所中发生的冲突性话语主要来源于以下六个言语行为特征:暗示型话语、反语型话语、重复型话语、反问句表示否定型话语、负面评价型话语以及誊骂型话语。在收集到的42例冲突话语语料中,比较突出的是反问句表示否定型话语、负面评价型话语以及誊骂型话语。每个特征出现的次数和频率,如表2所示。

(一)反问句表示否定型话语

反问语也称反诘问句,就是“无疑而问”。在一定语境下可表示一种语用否定,具有很强的人际语用功能。[13]它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属于言外行为特征,具体分类为表达类言语行为。在这种言语行为中,说话者想要表达自己对某事的情感或态度。在收集到的42例公共交通场所冲突话语中,此类语言特征出现了18次,是比较多而常见的冲突话语方式。

情景1:高铁上拉遮阳帘引冲突。

A为男子(年轻),B为女子(年长),C为旁观劝架者。

A1:“你刺眼你不舒服,我看著还不舒服呢。”B1:“我看着不舒服,我拉到这儿怎么了?”↑

C1:“小伙子,你换个座,你离远点。”

B2:“啊?↑我是拉到底了吗?”

A2:“这是你家吗?”

B3:“这也不是你家。”

A3:“你在那咳嗽多长时间了啊?”↑

B4:“我说,我说什么了?”

A4:“你说,你说什么了?”

情景1发生在高铁上,AB二人因遮阳帘是否推下来的问题引起争吵。在这段对话中可以发现,两位说话人都运用了很多反问句式(B1、A2、B2、A4、B4),其中A2和B2属于反问句表示否定型话语。首先,“我是拉到底了吗?”这句话的言内行为是一个问句,说话人询问听话人遮阳帘是被拉到底了吗?而它的言外行为是想表达我没有把遮阳帘拉到最下面,结合说话人的疑问语调,如图1所示,且音高最高点在“我”,458.3HZ,引申的言外之意是我没有全拉下来,所以你没有必要来说我。随即说话人A反问道:“这是你家吗?”同样它的言内行为也是一个问句,而言外行为表达的含义是“这不是你家,是公共场所,B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想把遮阳帘拉下来就拉下来。”通过例子可以看出,这种反问句在语用功能上表示否定型话语,在表达反问语气,传递否定语义之余,它还表达了说话人实际的观点、情感等各种附加意义,即言说者对于表述句子的主观态度,所以此类特征的冲突话语属于表达类言语行为,这往往会加剧冲突,使冲突愈演愈烈。

(二)誊骂型话语

在日常冲突话语中,经常有冒犯性语言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的现象,在公共交通场所中也不例外,这属于言外行为特征,具体分类为表达类言语行为。在这种言语行为中,说话者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事强烈不满的情感或态度,在冲突话语语料中共出现了18次,同样是最为突出的冲突话语方式和类型。

情景2:飞机乘客之间发生争吵。

A为男1,B为男2。

A1:你他妈跟我飚英语什么飚呀?

B1:关你什么事啊!↑

A2:你他妈就是个傻逼!

B2:关你什么事?↑滚回中国吧!

A3:(愤怒起身,走向乘客2,空姐拉着乘客1)你现在在哪?你现在在哪?↑我想问你!

A4:你他妈的连人都不是,当你妈的老外啊!B3:我怎么了?关你什么事啊!↑

情景2是在飞机上两名乘客发生的一段冲突对话,其中A1、A2、A4都属于誊骂型话语,表达出说话人男1愤怒的情绪,以及对男2的言语产生出极大的不满。

(三)负面评价型话语

负面评价型话语属于言外行为,具体分类为断言类言语行为。这类言外行为表示说话人对某事做出一定的表态,对话语所表达的命题内容做出真假判断,在收集到的42例公共交通场所冲突话语中共出现了17例此类言语特征,也是常见的冲突话语方式。

情景3:广州地铁上两名女乘客发生争吵。A为女1,B为女2。

A1:你是律师怎么着啊↑?你报警啊?B1:你违反公共场所规定行为(不文明)。

A2:你现在报警啊↑?你现在能怎么着呀↑?你真要像泼妇一样。

B2:谁是,谁是泼妇啊?

A3:你现在就是啊↑,你还骂人呐,你还律师嘞,我去,你根本不像律师,你就像个摆摊的,摆地摊的都不如。

情景3的这段冲突对话发生在地铁上,因女1在车上吃东西,女2进行制止,两人发生争吵。其中B1、A2、A3都属于负面评价型话语,B1是说话人女2对女1做的事做出的判断和表态。在A2和A3,女1通过使用“泼妇”以及“律师”和“摆地摊”的词语营造强烈的职业形象落差,主要目的是挖苦对方、诋毁形象,让对方在众人面前丢脸。

(四)暗示型话语

暗示型话语属于间接言语行为,通过施行一个言外行为间接地施行了另一个言外行为,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力”,即语用用意,或者听话人如何从说话人的“字面用意”中推断出其间接的“言外之力”。如图2所示,在收集的42例冲突话语中,暗示型话语共出现了10次。

情景4:高铁靠窗乘客拒绝大爷将水杯放窗边引发争吵。

A为男1(年纪偏大),B为男2(较年轻)。

A1:哎!同志,我刚才打了半瓶水(我在外面),我害怕烫到这位同志,我在外面晾了十多分钟,上来以后我就放窗沿这儿。

B1:(我跟你说)你要带盖儿我啥也不说,你要带盖儿我啥↑也不说,你拿杯子放我这儿。

A2:不让放,推到,大家都看到了,大家看见没有。

B2:你放这儿,你跟我说过没。

A3:我说了↑,你不让我放。

B3:你侵犯我权益了。你侵犯我权益了。A4:这是公共地方,还是你地方↓。

B4:现在是我旁边,你要放小桌板我啥也不说。

A5:(你旁边↑)我可以放这儿,也可以放这儿,(这是公共地方)。

B5:(不可以),当然不可以。

情景4的这段会话发生在高铁上,因水瓶摆放的位置引起两个人发生冲突,其中会话A4“这是公共地方,还是你地方”,从Praat软件分析的数据显示,音高的最大值在“这”“公”“共”三个字上,分别为353.2HZ、343.4HZ、351.6HZ,因此得出这句话的重音部分是“公共”一词,作为信息焦点部分起到了暗示作用。首先“这是公共地方”的言内行为表示高铁属于公共场所,这句话通过言内行为间接地施行了言外行为,它的言外行为表示这个位置并不只属于男2自己一个人,而男1自己有权利在这个区域放置水瓶。

(五)反语型话语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通常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也属于间接言语行为,话语意义与语句本身意义截然相反。在收集到的42例公共交通场所冲突话语中,此类语言特征出现了7次。

情景5:地铁强行让别人让座。

A为女1(年轻),B为女2(年长),C为男子(女1的朋友)。

A1: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B1:别骂人啊。

A2:这是第一次。↓

B2:你别骂人啊。

A3:我骂谁呢?(轻笑)

B3:你说谁不要脸呢?

C:起来,起来,让她们来来来……

A4:知道是谁就行。

B4:长得挺文静的,张嘴怎么这样啊?↑A5:岁数大了,留点心。

情景5是因争抢座位引发的冲突。在地铁上有一个空座,年轻女孩离得最近刚想坐下,这时有一位年长女子抢在其前面占到了座位,于是两个人发生冲突。其中B4“长得挺文静的,张嘴怎么这样啊?”,根据Praat软件这句话音频的音高图来看,重音两处最高点是在“挺”“这样”两个词,分别是442.5HZ和421.8HZ。其中“这样”一词持续的音长为0.69s,且音高呈上升趋势,结合这句话的音高以及重音强调的部分,可以看出说话人所表达的言外行为与言内行为成相反的含义,“这样”在这句话中属于“贬义词”,所表达的言外行为是女1所说的话与文静的长相不相符,讽刺其说话难听或不应该说出类似的话语。

(六)重复型话语

重复型话语也是在公共交通场所冲突里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说话者通过不同语调、重音来表达对抗、反驳的态度和意义,属于言内行为,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其中根据不同的对象来说,重复型话语可以分为他人重复和自我重复,它们所具备的作用和功能是有区别的。在收集到的42例公共交通场所冲突话语中,此类语言特征出现了6次。下面分别是两种重复类型的情景。

情景6:高铁上拉遮阳帘引冲突。

A为男子(年轻),B为女子(年长)。

A1:你干吗↑啊你?

B1:你干吗↑?

A2:这是你家吗?

B2:是你家吗↑?

A3:你想推下来(遮阳帘)就推下来啊?

B3:我推下来,我推到这儿怎么了↑?

情景6和情景1是在一个场景中。在这段冲突会话中可以看到B一直在重复A的话语,这属于分类中的他人重复类型。说话人B重复了A的话语“你干吗啊?”,如图4所示,B的音高明显高于A,这具备了两个作用:一是為了快速反驳对方的质问,用相同的话表达对对方的不满、否定、质疑等情绪。此外,B在重复A话语之后引出了其他自己的表述,那么二是为了给说话人自己留出时间思考计划后续话语。

情景7:东北妇女火车上与女大学生吵架。A为女1(年长),B为女2(年轻)。

A1:我吵吵咋的了?↑

B1:大家都在睡觉诶。

A2:我吵吵咋的了!↑

B2:那您刚刚……

A3:小屁孩我就问你,我吵吵咋的了↑?

情景7同样是发生在高铁上。年轻女子因为年长女子说话声音太大影响正常休息导致两个人发生冲突。说话人A重复说了三遍“我吵吵咋的了?”,这属于分类中的自我重复类型。根据Praat软件分析的音高图来看,A2的最高点“吵”字明显高于A1的最高点,表明说话人情绪愈发激动,态度也明显变得不好。可以看到对话中A1、A2是说话人连续说出的,说话人A一直重复这句话来质问,试图用气势压住对方。

生活中的公共场所冲突话语比较常见的是多种类型混合使用。如举例的类型中,情景1中既有反问类型话语,又有重复类型话语;情景3中既有负面评价型话语,又有反问类型话语。所以,多种类型混合使用也是冲突话语常见的现象。

虽然在公共交通场所中冲突话语是一个普遍现象,但避免矛盾和化解冲突是语言人际交往的大趋势。[14]建设和谐社会、建构和谐话语、化解冲突要从陌生人之间的话语为起点,避免冲突是一个重要课题。在公共交通场所的人际冲突中,可以合理使用语言缓和策略。对于反问句表否定型和重复型话语可以使用转移话题策略,避免冲突点反复发生。暗示型和反语型话语可以运用模糊语策略轻松化解矛盾冲突。

而对于誊骂型和负面评价型话语的最佳策略是沉默,可防止言语激化矛盾升级。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避免冲突、消除障碍,缩短人际的社交距离,实现交际目的的同时更好地建构新的人际关系,或维护现存的人际关系。[15]

五、结语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许多言语行为和言语事件都包含在冲突话语之间,包括批评、断言、反驳、争吵、质问等。[16]本文选择近5年(2016—2020)发生的冲突视频作为研究公共交通场所中冲突话语特点的语料,通过分析会话中的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说者的语音语调,归纳总结出公共交通场所中冲突话语具备如下言语行为特征:①暗示型话语;②反语型话语;③重复型话语;④反问句表示否定型话语;⑤负面评价型话语;⑥誊骂型话语。其中,重复型话语属于言内行为,负面评价型话语属于言外行为中的断言类言语行为特征,反问句表示否定型和誊骂型话语属于言外行为中的表达类言语行为,暗示型和反语型话语属于间接言语行为。每种言语行为特征在收集到的42例公共交通场所冲突话语语料中出现的次数和频率并不相同,其中反问句表示否定型话语和誊骂型话语比较突出。了解掌握冲突话语特征,可以准确地对其采取合适的缓和性策略,避免或者减少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人际沟通、建设和谐社会。希望此文能够对公共交通场所冲突话语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只是初步探讨,若要对公共交通场所中的冲突话语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丰富研究语料、拓展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2]冉永平.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2010(1):1-6.

[3]Grimshaw, Allen D. Conflict Talk: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 in Conversa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1-21.

[4]Leung, Santoi. Conflict Talk:A Discourse Analytical Perspective[A]. http://journals.tc-library.org/index.php/tesol/issue/view/4,2002.

[5]Boxer, D. Nagging:The Familial Conflict Arena[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2(1):49-61.

[6]Zhu, H. Dueling Languages, Dueling Values:Codeswitching in Bilingual International Conflict Talk in Diasporic Families[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8(10):1799-1816.

[7]赵英玲.冲突話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4(5):37-42.

[8]赖小玉.汉语语境下夫妻间冲突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J].外语学刊,2011(4):59-63.

[9]Jacobs, S., Jackson, S. Argument as a Natural Category: The Routine Grounds for Arguing in Conversation[J]. Western Journal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1981(2):118-132.

[10]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11]Searle, J. R. Syntax and Semantics:Indirect Speech Acts[M].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5.

[12]Jenks, Christopher Joseph. Transcribing Talk and Interaction[M].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13]冉永平,方晓国.语言顺应论视角下反问句的人际语用功能研究[J].现代外语,2008(4):351-359.

[14][16]陈彧.冲突话语的语用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6(4):115-117.

[15]冉永平.人际交往中的和谐管理模式及其违反[J].外语教学,2012(4):1-5.

猜你喜欢

语调公共交通语料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