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2021-09-29于慧娜郑涛

文教资料 2021年35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思政学科

于慧娜 郑涛

摘要:本文阐明课程思政与高校教师角色的关联性,分析角色定位、角色能力、群体角色认同与体制机制问题,提出做好角色定位,更新教学观念;增强角色能力,提高思政水平;构建共享机制,达成群体认同;加强顶层设计,确立角色制度规范等系列举措。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群体角色认同

现阶段,我国高校已全面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很大实效。但在具体执行层面,包括高职英语在内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将面临新的角色定位问题。比如,公共基础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担当什么角色,怎样在学科教学中参与和渗透,课程思政所占比重是否恰当,如何做好角色认知与转换?这些问题不一一落实,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出现角色认知不清和角色困惑等问题,降低教师的参与度与实际教学效果。我们需重新开展角色审思,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以期发挥好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实现各学科间同频共振。

一、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角色定位

(一)课程思政与公共基础课程的关系

分析课程思政与公共基础课程的关系,首先需要明晰课程思政的实质。“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1]。由此可见,课程思政不仅与思政课程有关,更与高校所有学科密切相关,应在协同育人的基础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所有高校教师都应当协同发力,实现同频共振,才能取得思政课程的实效。

公共基础课程是高校重要的课程内容,也是课程思政推行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全员育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课程思政施行实效。公共基础课程应当结合专业特点,更多发挥隐性思政的作用,使课程思政与公共基础课程合二为一,这样才能做到思政课程改革的各环节衔接,真正做到思政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教师的有效协作。唯其如此,才能提高课程思政的渗入实效,达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协同育人效果,共建协同联动的教育生态圈。

(二)公共基础课程教师的角色定位

角色总是在社会关系中建立的,基于群体与个体关系形成的一种角色意识与行为模式,是社会责任和角色自我价值实现的路径。自古以来,教师角色就被赋予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更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期待。现如今,一个称职的公共基础课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学科知识技能,更要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共同体中发挥作用,成为课程思政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实施者。公共基础课教师要善于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与本学科专业相融合,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精髓传递给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因此,公共基础课教师应当加强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发掘课程思政元素与学科教学的联系点,更切实有效地传达思政观念,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以高职英语教学为例,高职英语是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在研究自身专业领域问题的基础上,突出课程思政在英语中“育”的价值与意义,增加对课程思政相关文章的学习,增设课程思政相关活动,挖掘英语语言中的课程思政内涵;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对高职英语融合课程思政提出更高要求,落实好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高职英语课程的“立德树人”效果。

二、高职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一)角色认知不清

在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只有所有学科教师都参与进来,扩大课程思政的覆盖范围,才能发挥好协同育人功能,实现各学科教师角色的转变。高职英语教师应当认识到角色转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增强教书育人的内在使命感与动力,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与重塑。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存在角色定位偏差,不能根据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改进和完善教学计划,存在明显的被动适应心理。究其原因:一是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意义,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为自己的职责是教好本学科专业。对自身的教学职责认知不清,全员育人的理念就无法在心中扎根,自然就缺乏角色转换的意识与动力。二是角色认同不到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未能实现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统一,思政教育元素的理论深度和情感深度不够,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如果教师无法明晰自身角色,仍然沿袭传统的知识内容与方法,课程思政自然难以取得实效。

(二)角色能力欠缺

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必须实现高职英语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使之同向并行。这对高职英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路与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目前很多教师虽有课程思政意识,但缺乏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无法有效实现学科整合,不能将课程思政和英语教学相连接。一方面,高职英语教师只有专业知识传授能力,缺乏学科整合能力,无法有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成为硬性插入与单纯说教,教学效果欠佳。很多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自身专业研究上,无法深入领会思政教育的内涵,更无法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割裂开来。另一方面,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诉求,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没有做到以生为本,采用单一讲授的方式,无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潜能,更无法实现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质效力。

(三)缺乏群体角色认同

对很多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而言,课程思政教育并未被纳入学科整体教学计划,缺乏课程思政的学科教研。如此一来,高职英语教师之间各自为战,缺乏相互合作与学习,无法实现思政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没有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学科队伍整体的思想政治理論功底不深,无法体现团队效应。由此,高职英语的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对思政资源的运用能力不足,使思想政治教育仅停留在口头层面,被视为思政教育的外行。群体认同与个体认同紧密相关,学科教师群体若无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个体在课程思政的推行中就更为艰难。总之,课程思政推行中缺乏学科这一中层设计,学科教师群体就没有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与方案,导致课程思政缺乏学科群体基础,无法达成教师个体的角色认同,使课程思政教育流于形式。

(四)缺乏体制机制保障

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体制机制密切相关,体制机制保障是教师个体角色认同的基础。学校的教育质量考核对教师具有导向作用,细化各学科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与职责要求,明确课程思政的具体规范尤为关键,这是教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动力,可起到引领和鼓励作用。但在一些高校,学校和系部层面缺乏顶层设计,未制定课程思政具体实施目标、职责要求、考核标准,缺乏总体规划与引领。在学校层面,思政教育要求不具体、不明确,各学科教师就会各自为政,导致课程思政流于形式。更有甚者,一些教师仍沿用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认为思政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可有可无。缺乏体制机制的保障与引领,很多教师就显得无所适从,对课程思政缺乏兴趣,缺乏课程思政渗透的自觉意识,课程思政自然就无法取得实效。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重构

(一)做好角色定位,更新教学观念

角色意识在高校教师教育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影响着高校教师的心理体验与感受,支配着高校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高校教师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源泉和动力。[2]在课程思政推行过程中,各学科教师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尤为重要,这是课程思政取得实效的前提与保障。为此,高职英语教师应认识到学科教学贯穿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确立新时期的角色要求与职责义务,转换教学方法,提升角色能力与职业素养。

一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推行奠定思想基础。二要增强角色认同。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实现课程思政与学科内容的融会贯通,增强思政教育方法研究,并在实际教学中恰当运用。如制定思政教学目标,加入思政教学案例等,增强课程思政的理论深度与可接受程度,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在其中。只有明晰自身角色,高职英语教师才能做好角色定位,转换知识传授模式,将课程思政落在实处。

(二)增强角色能力,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水平

具备相应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是高等学校教师的资格条件,是思政教育者的角色担当,也是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水平的应有之义。高职英语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角色能力,用自身品德修养去感染学生,以德育德,以德化人,以德立身,才能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实效。

(1)高职英语教师应当加强思政理论学习,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理论,提升自身的思政水平与理论素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确立自己的教育理想信念,成为意志坚定的课程思政宣传者与实践者。

(2)增强对时政信息和课程思政内容的关注力与敏锐度,充分挖掘可供学习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如挖掘英语文章中的德育因素,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在熏陶感染中涵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3)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学习高职英语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建立与发展,增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的主体意识。组织更多课程思政案例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4)要在课程思政的融入中增强情感温度,体现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与育人价值,体现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专业特色,体现课程思政教育风采,让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学科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使课程思政在英语教学中活起来,在生本观念下实现学科融合,提高育人实效。

(三)构建课程资源共享机制,达成群体角色认同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共同参与,协同并进。应当建立健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多措并举,带动高职英语教师做好角色定位,强化群体角色认同,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队伍。一要提高协同协作意识,构建课程思政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库,强化目标引领,达成共识,确立课程思政的培养方案与目标,推动系部、学科等中层设计的贯彻落实,这是推动课程思政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二要加强学科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培育,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与课程思政培养目标,确定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培养计划,组织学科化、特色化的课程思政学习培训活动。总之,只有学科教师群体全员参与,增强教学群体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整合学科教师队伍力量,发挥群体效应,达成群体角色认同。

(四)加强顶层设计,确立角色制度规范

在课程思政推行过程中,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行措施。一要建立结合本校、本系部、本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制度方案,建立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激励制度,在年终评审考核和职务晋升等环节将课程思政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标准,以考核定方向,引领各学科教师参与到课程思政的教学共同体中來。二要创设课程思政共享共建的机会,做好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规划指导,组织英语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培训学习与建设,使之明确自身职责,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内涵与价值。三要整合优秀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增大优秀课程资源的覆盖面与影响面,使各学科教师都可以从优秀的教学案例中汲取智慧,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两个载体,采用集体备课的教学方式,整合课程思政资源,做好教学模式和教材教法的转换。

加强顶层设计是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前提与保障,应根据学校、系部和学科特点,不断更新课程思政教育方案,让学科教师有章可循,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学校、系部和学科教研室都应做好角色定位,增强学科教学的育人性,以科学的课程思政制度规范引领教师,以达到全员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四、结语

在学科教学中,课程思政不是硬性插入,而是有机融合,必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内容,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高职英语教师明晰个体角色,学校、系部和学科层面的群体支持,个体角色与群体角色双构建,才能协同做好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产生协同育人合力,使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梁玉华,庞丽娟.论教师角色意识:内涵、结构与价值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5(4):39-42.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思政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