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领 深化思维

2021-09-28王琉琉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问题引领提升思维能力

摘 要:对于每位学生来说,有没有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考能力,是他们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不过,大多数小学生都不具备出色的抽象思维,所以他们的数学成绩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平时不仅要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便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而通过“问题引领”的教学方式,就能有效深化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问题引领;小学数学;提升;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6-0054-02

收稿日期:2021-06-15

作者简介:王琉琉(1975.11-),男,江苏省徐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FQ)]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时,要将“问题引领”教学模式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从复习旧知到课堂探究,再到巩固练习,教师都要设计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的问题.

一、基于小学数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生活经历匮乏等问题,他们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等会相对比较薄弱.数学作为一门非常考验思维能力的学科,如果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维能力,那么肯定会影响之后的数学学习.某些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只会按照教学计划展开教学,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换句话说,那就是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过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一板一眼地展开教学,那么肯定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问题引领式教学法”,以此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何为问题引领式教学法?简单的说,“问题引领式教学”是指教师将教学目标设计成问题,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令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而且“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所以“问题引领式教学法”肯定能与数学课堂完美契合!

二、基于小学数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围绕旧知设计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课堂中,复习旧知、讲授新课以及巩固练习是三个基本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问题引领的教学方式.由于大多数小学生的思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所以他难以有效吸收新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围绕旧知设计问题,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成功过渡到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可想而知,学生在解决教师设计的旧知问题之时,不仅巩固了此前的知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进行了一次很好的铺垫,这无疑有利于教师之后的新知教学.

以五年级上册小数的“加法與减法”为例,正式开始教学新课之前,教师先围绕“小数的意义及性质”和“整数的加法与减法”这两部分的内容,设计练习题.例如可以出以下练习题:1.改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3元2角、5元8角.2.将下面的金钱数额加起来:3元以及5元,2角以及8角.然后让学生练习这两道题目,一般来说,学生都能够成功得出正确答案.接着教师继续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将第1道题的金钱数额加起来,得到的答案与第2道题有什么关系呢?这时,学生便会发现,第2道题其实是将第1道题拆分而来的.接着,教师让学生将第1道题的金钱数额进行换算之后再相加,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小数的加法以及减法.虽然这是围绕旧知设计的问题,但是却能够直接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无疑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谨记激趣原则,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学科与语文、英语学科相比,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内容主要以数学符号、公式法则等等内容为主.对于小学生来说,看到这些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往往会无法集中精神,这无疑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激趣原则”,也就是指问题要能够快速激活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一个成功的课堂需要师生互相配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必做工作.毕竟,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设计合适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以四年级上册的“可能性”为例,要想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那么可以设计一个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毕竟,数学就是一个来源于生活的学科,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小明和哥哥小王都不想做家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明提出一个办法,向空中抛两枚硬币,如果两枚硬币朝上的面一样,那么就哥哥做家务,如果两枚硬币朝上的面不一样,那么就小明做家务.请问,小明提出的办法公平吗?说明理由?这个问题不仅结合了现实生活,而且具有探究性质,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出完题目之后,便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在此期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注意与学生保持互动,尽量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

3.谨记思考原则,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问题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强.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也会采取学习语文和英语一样的方法,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新知识.对于数学这门需要“理论结合实际”的学科来说,“死记硬背”肯定无法彻底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可见,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得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要谨记“思考原则”,要让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毕竟,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重、求知欲望强的特点.所以,围绕这两个特点设计探究性题目,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办法.

以五年级上册 “小数的乘法与除法”为例,结束完本单元的教学之时,教师要及时出一道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这时,教师便要把握题目的难度,令题目有一定的探究性,以此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以下练习题:王木匠准备锯一段木料,已知他把一段7.2米的木料锯成6份,花了7分钟.那么,他锯一段木料要多少分钟?每段的长度是多少米?接着,便可以让学生练习这道题目.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成功解决第2个问题.对于第1个问题,估计许多学生会直接列成“7.2÷6”,很显然,这个式子是错误的.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解答过程.如果发现学生解决第1道题目的时候思路有些偏差,那么便要向学生解释:把木料分成6段其实只锯5次就够了!

4.谨记思维原则,扩展学生的思路视野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不仅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形成创新意识,做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之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只会按部就班的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他们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扩展,会一直局限在某个范围内.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学习以及生活,创新思维以及发散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还要谨记“思维原则”,让题目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路,进而帮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散、创新.

以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为例,要想擴图1展学生的思路视野,那么教师可以出一些有多种解法的题目.例如:小王叔叔在院子里建了一个菜园(如图1所示).

已知这个菜园的长为8米,宽为6米,菜园里面有两条宽为两米的小路.那么,菜园的面积是多少呢?

接着让学生用多种解法完成这道题目.大多数学生都会直接使用“大面积减去小路面积”的方法,不过可能许多学生会忘记减掉“小路的重叠部分”.如果出现这个问题,那么教师要向学生解释“减掉重叠部分面积的原因”.当然,这道题目还有其他方法,只要学生能够顺利得出答案,那么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例如复习旧知环节,那么教师便将旧知融入问题,引领学生掌握新知识.除此之外,随堂练习阶段、复习提高阶段,教师同样可以使用“问题引领”的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夯实所学知识,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豫晖,梁佩雯,杨彩莲,刘凤.小学数学文化深度学习的教学结构探析——以“乘法分配律”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07):31-40.

[2]张晓兰.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初探[J].华夏教师,2020(18):39-40.

[3]孙灵彩,曹艳萍.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追问的教学策略探究——基于培养高阶思维的有意义学习[J].现代教育,2020(06):47-49.

[4]于国海.指向深度学习的知识教学——以小学数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11):38-44.

[5]陆莲花.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0(15):62-63.

[6]金晓慧.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J].学周刊,2020(15):29-30.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问题引领提升思维能力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例谈问题创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让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问题引领下的阶梯式综合复习课堂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