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里亚在北京大学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部分)
2021-09-28
5岁的时候,我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父母还是毅然决然地把我送到了中国的公立小学。我和中国的小朋友们一起,学说中国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抑扬顿挫的中文,让我非常着迷。很快,我成为了唯一一个能出席自己家长会的学生——陪同父母,担任翻译。
从学说中国话开始,在这22年的时间里,我逐渐发现自己拥有了一颗“中国xin”。
我的“中国xin”,是见证中国日新月异、焕然一新的“新”。1999年,西方国家对中国还很陌生,我的父母就决定带着我和妹妹来中国。他们认定这片孕育出悠久文明的土地,腾飞的活力蓄势待发。的确,小时候我和妹妹“争夺”的自行车升级成了小轿车,又进一步发展出了绿色普惠的共享单车;老冰棍从我们的“心头好”退居二线,成为众多选择中的一个;曾经北京地铁只有两号线,今天中国高铁时速不止200公里我在中国的22年,可能体验了很多意大利亲人、朋友一生都无法体驗到的新发展、新成就。来中国的时候,他们问我为什么去;今天我问他们,为什么没有来。
我的“中国xin”,是看到人民欣欣向荣、欢欣鼓舞的“欣”。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我和朋友去广西龙胜县游玩,那里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龙脊梯田。我们居住的民宿是当地政府的扶贫项目,民宿由村民联合经营,收入以分红的形式给到村民。在这里,拉车的小哥还会直播带货自家纯天然的蜂蜜,“刷一波飞机游艇666”。而在我好朋友的家乡云南昭通,昭通人跳广场舞的时候,会摘下口罩露出幸福的笑容。这些画面会让我想到,我通过中国共产党学习到的一句话,“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我的“中国xin”,是我和这里心手相连、心心相印的“心”。几年前,我非常荣幸地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习能源与动力工程。在中国学生眼里,我有着留学生的面孔;在留学生眼中,我又是在中国长大的“老北京”。一次必修课,我没能辨认出教授潇洒的板书,“诶,哥们儿,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啥呀?”我这句话好像震惊了旁边的“哥们儿”,也开启了我在北大和中国朋友的友谊。我们一起去农园吃麻辣香锅、去燕南吃宜宾燃面,一起组队参加国际创业比赛。北大就像一扇窗口,为我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我在元培学院可以上工学院的课程,和生科(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和来自全中国、全世界最优秀的青年人成为朋友;我在北京上学,但也可以去到全国各地,触摸中华5000年的悠久文明和日新月异的时代脉搏。
责任编辑: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