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育本质 让环境成为有张力的课程
2021-09-28章明鹏陆晨
章明鹏 陆晨
【摘 要】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共35条),第二十九条指出:健全质量评估监测体系。《意见》要求: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标准,健全分级分类评估体系,建立一支立足实践、熟悉业务的专业化质量评估队伍。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优化教育环境,支持和促进幼儿的成长。所以对幼儿园环境的评估必定成为幼儿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标准之一。本文将基于幼儿教育现状,浅谈优化幼儿园教学环境的策略,以期为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助力。
【关键词】环境;课程;张力;幼小衔接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6-0064-02
Grasp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and Make the Environment a Tension Course
——Tak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Environment Creation as an Example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in New District, Liy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ZHANG Mingpeng LU Chen
【Abstract】In November 2018,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Council announced several opinions on the deepening reform and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35 articles in total). Article 29 states: Improve th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The "Opinions" require: The state formulates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kindergarten care and education, complet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es a professional quality evaluation team based on practice and familiar with the business. The core of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s to 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support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ldren. Therefore, the assessment of the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must become one of the standards of the early childhood 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strategies of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kindergartens,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eywords】Environment; Curriculum; Tension; Young cohesive environment
一、追溯教育本質,领悟环境创设背后的“招”和“意”
人们对于“环境即是课程”这句话的理解随着深入的实践不断地清晰,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只有“招”没有“意”
此阶段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为了迎合成人。也是以往很多幼儿园的做法。环境创设的“招”就是教室里的环境创设,墙上贴满图画,不留一丝空间,并以此唯美。基本上是为了迎合成人的视角来美化教室,为了应付领导上级检查,这样的环境并不具备“意”。
(二)第二阶段:只有“意”缺乏“招”
第二阶段环境创设的目的是迎合幼儿需求。根据《环境质量评估量表》,从教室整体布局、材料提供等方面对教室的环境进行调整,撕掉高控标签和观赏性装饰,把限制幼儿游戏的条条框框统统清除,使教室的环境更加适宜幼儿生活。可以说,这样的环境为课程的生长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意”了,但教师的“招”越来越少。
(三)第三阶段,平衡“招”与“意”
此阶段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其实是支持教师主动发展。回归到主动学习的三个要素: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习的心理环境、学习的外部条件,基于此,我们认为该阶段支持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需要实现:能唤醒儿童内在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充分的信任与激励,能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观察和支持。
二、立足幼儿本位,用专业的判断把握课程创生的“对立”和“统一”
环境创设是一门专业的学前教育学问,基于“环境即是课程”,教师的专业性即体现在让环境成为有张力的课程。任何课程的起点(核心)是:以幼儿为中心,相信幼儿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课程的张力不是教师无意识的行为,而是基于教育本质基础上的能动选择。以大班幼小衔接课程为例,教师应在环境创设中把握2个关系:1.教师主导和幼儿主导的关系;2.把握幼儿兴趣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教师应站在这个立场,以幼儿为本,可以立足教育本质,根据幼儿灵活调整课程环境方法。
三、理论联系实践,让环境成为有张力的课程
(一)专业型的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为《指南》)目标落地为实
1.基于《指南》目标重新审视区域设置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幼儿的发展与区域环境、材料的投放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区域的设置可以立足于《指南》。从实践层面来看,支持幼儿5大领域发展的材料有几个方面,比如艺术领域感知与欣赏、表达与创造,所以教师在美工区里要设置供幼儿欣赏的画。当然它可以是大师的画,也可以是大自然的画。实现教学区域设计的全面性并不意味着要一时间投入很多材料,而是要立足于幼儿的整体发展和实际需求,有时一小块的空间、一张纸、一支笔,都能有效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2.立足整体的视角审视班级区域环境
以往教师在改造班级环境的时候,都是一个区对应一个区,只关注教室的中间部分,把变换区域位置当作所谓的布局调整,导致走道和班级内环境产生冲突。因此,现代教师应该思考,从幼儿踏入教室开设,我们应该为他们准备怎样的环境。这也是课程环境创设的伊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幼儿已有经验(有延伸价值的);第二,当下开展的主题活动(如幼小衔接、新生入园适应等);第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教师支持幼儿学习的事物。所以,教室里的角角落落都可能是课程的一部分。
3.立足园区幼儿的实际情况
教师以往在教学环境中投放材料时,习惯于单纯地照搬照抄其他园区的经验,忽视本园区幼儿的实际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在环境创设前做好三点探究:第一,哪些教学材料是可以全面投放的?第二,哪些材料是分年龄层投放的?第三,哪些材料是根据课程投放的?教师在梳理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本园幼儿的实际状况,逐渐把握每个领域目标的核心本质,优化教学环境。
(二)加强环境材料的教育性
教师应利用自己创设的环境,引导幼儿带着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来探索材料,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美工区为例,教师不再是孤立地投放材料,或者绞尽脑汁地去思考一种材料可以怎么玩,相反,教师会更多地思考材料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思考怎样的环境能使教学活动更有意义。换言之,材料投放的数量、形式、玩法以及收纳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选择更多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材料。
(三)丰富墙体设计
墙上要不要贴?应该贴什么?这是在实践中长期困扰着幼儿教师的问题。
以往幼儿园的墙面装饰物单一,部分幼儿园的墙面仅以简单的图画或者卡通人物做装饰,极大地浪费了良好的墙面空间。因此,现代幼儿园应着手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在墙面上张贴幼儿的绘画作品、班级照片等,丰富墙面设计。此外,在各大传统节日,园方也可协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设计墙面,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四、结语
总之,让环境成为有张力的课程,需要幼儿教师做出专业的判断和专业的支持,立足于幼兒实际创设课程环境,从而提升教育质量,真正做到环境支持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德布·柯蒂斯,朱金兰(译).为生活和学习而设计[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