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手术效果、康复时间的影响

2021-09-28李欣程蕊刘玉秋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主治医师玻璃体视网膜

李欣 程蕊 刘玉秋

1抚顺市眼病医院手术室 113008;2抚顺市眼病医院护理部 113008;3抚顺市眼病医院眼底病外科 113008

由于社会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以及环境与饮食结构化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1〕。据相关资料显示,伴有3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70%的糖尿病往往易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当糖尿病视网膜发展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与纤维血管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则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随着显微眼科手术不断发展成高水准科技,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已成功使众多患者重见光明,该治疗分为传统与微创两种阶段〔3〕,目前23G玻璃体切割术以更大套管直径及更好的硬度,成为治疗眼底疾病主要手术治疗方式〔4〕。但手术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带来术后副作用,对患者眼表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对患者术后恢复与康复,以及提高患者视觉质量,并对其术后残余视力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室护理质量是以围绕手术期间〔5〕,在确保医疗环境与设备安全之下,由主治、麻醉医师和护士针对患者个体病情采取专业理论与技能水平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高低对整所医疗质量、患者安全与医疗服务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手术效果与康复时间的变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抚顺市眼病医院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纳入标准:①经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②无认知障碍,能正常沟通者;③首次接受眼部手术者;④知晓并自愿参加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患者;②合并葡萄膜炎史;③术前有青光眼、角膜病患者;④全身器质性疾病。对照组男106,女94例;年龄32~73岁,平均(56.81±12.53)岁;病理类型:眼球体内异物16例,视网膜脱离74例,玻璃体积血110例;眼疾部位:左眼103例;右眼97例;术中填充类型:硅油填充121例;无菌气体填充34例;其他45例。观察组男101例,女99例;年龄30~72岁,平均(55.97±11.24)岁;病理类型:眼球体内异物9例,视网膜脱离68例,玻璃体积血123例;眼疾部位:左眼98例;右眼102例;术中填充类型:硅油填充137例,无菌气体填充41例,其他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中填充类型、病理类型与眼疾部位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如合适的转运方式接送患者、术前术眼结膜囊冲洗、无菌点眼药水、皮肤消毒、发放健康手册、指导术前用药护理、器械消毒灭菌;术中为了手术能够顺利完成,护理人员将手术床与手术椅调至能够使医师感觉舒适的体位,并将手术显微镜高度调整于医师能够方便操作的位置;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恢复与病房查询。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组建护理干预小组 由外科主治医师1名、手术室护士长1名、5名护理人员及护理部主管共同组建护理干预小组,组内人员皆持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10年以上的丰富临床经验。主治医师和手术室护士长负责分配小组人员协调工作及对护理计划的整体把控;护理小组成员开展有关加强手术室护理的基本步骤、临床案例分析、应用领域、起源与发展等系统学习训练;护士长协助主治医师安排组内人员任务与监督计划实施。最终结合本院患者资料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最终制定并实施干预计划。

1.2.2术前

1.2.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当天带患者及其家属熟悉院内环境,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以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主治医师分别与患者进行单独沟通,详细为其讲解手术治疗过程与术后恢复情况。并发放自我病情评估调查表,经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对该手术治疗操作与意义并不了解,害怕手术带给自身的伤害,因此容易产生抑郁、不安与恐惧等负面情绪。主治医师通过与患者对话交流,如:“导致你内心害怕的原因是什么?”“对于手术你还有哪些顾虑或担心?”“在疾病过程中你有哪些不便与痛苦?”。经了解之后,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心理因素,采取亲切、耐心的解释以舒缓紧张、焦躁的情绪,为患者举例已成功恢复健康的病例,增加患者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利于术后康复。

1.2.2.2物品准备 护理人员术前将玻璃体切割术中所需的手术显微镜、气源仪器、玻璃体切割机、激光仪、冷凝器、眼内电凝及微导管系统等器械设备物品准备齐全,并对所用器械进行检测是否有所损坏,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3术中

1.2.3.1体位护理 护士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将头部体位垫置于患者枕部,调节头托高度,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为避免发生手术期间的意外事件,叮嘱患者切勿咳嗽与自行扭动头部。术中护理人员时常询问患者是否有恶心,或想咳嗽等感受,及时将患者情况告知主治医师,并遵医嘱引导患者用自身舌尖顶压上颚,避免因用劲过大引发术眼出血现象〔6〕。

1.2.3.2准备物品 由于手术期间将应用较多的相关仪器,且玻璃体切割术属于极其精细、过程繁杂的手术治疗方法,因此需要医师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高度配合。护士为患者采用常规消毒铺巾,准备好聚维酮碘稀释液、妥布霉素、平衡盐冲洗结膜囊、惰性气体及硅油等相关手术耗材,已确保术中及时传递器械,以缩短手术时间。

1.2.3.3协助、配合医师 主治医师使结膜与巩膜错位之后,分别在距角膜缘3.5 mm的位置将套管以与结膜水平切线的方向约30°~40°位置斜形插入眼内,颞下位置套管连接眼内灌注液,插入眼内灌注头时,护士遵医嘱仔细确认灌注头末端位于玻璃体腔内,确认连接好之后关闭灌注液。由于手术应激将导致增加患者肾上腺素分泌,术中护士在医师旁侧集中精力关注手术进程,密切关注其电解质、生命体征与血糖情况,同时注意患者眼内灌注液量,避免因缺少灌注液致改变眼球形状而引发并发症。随时做好光源调节与物品供应工作,协助医师完整去除未完全脱离的玻璃体后皮质,若发生出血的小血管,护士配合医师采用眼内电凝止血,并仔细将周边玻璃体尽可能切除干净。

1.2.4术后 将患者护送回病室,检查切口有无渗漏,若出现渗漏现象采用7-0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给予绷带包扎双眼,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根据不同患者术前眼底新生血管及出血情况,给予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保护患者头部和眼部,避免磕碰,并做好保暖。患者术中填充硅油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使硅油能顶压视网膜及裂孔位置,以利于视网膜复位。病室温湿度适宜,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保持大便通畅。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效果:采用自制疗效调查表,痊愈:眼部恢复正常;显效:眼部功能显著提高;有效:眼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眼部功能未见效果。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100%。②康复时间:分别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的角膜水肿、高眼压、低眼压、玻璃体出血4种并发症康复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康复时间越快表示手术室护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情况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n),〔n(%)〕

2.2 两组患者康复时间情况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增多,许多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发展至牵拉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大量出血等影响,该病变是导致患者丢失视力的最主要源由之一〔7-8〕。玻璃体切割术是目前临床针对糖尿病玻璃体积血与牵拉性视网膜脱的主要治疗方法〔9〕,该切割手术由Machemer在20世纪70年代将17G玻璃体切割术首次应用于临床上〔10〕,之后随着显微器械科技的不断提升,逐渐从20G玻璃体切割术的传统手术阶段发展为23G、25G与27G的微创玻璃体手术阶段〔11〕。该治疗可有效降低对玻璃体基底部的牵引作用,且巩膜切口无须缝合,增加患者术中配合度,从而减少手术疼痛与手术时间,但由于治疗部位在患者眼部,术中医师操作需缜密精细,因此为提高手术效果与质量,加强手术室护理显得尤为关键。

随着人们精神、物质水平及维权意识逐步增强,手术事故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事件也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矛盾与困扰,加强手术室护理,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手术室护理是指医护人员运用自身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12〕,针对不同患者情况及需要分别于手术前期、中期、后期采取各项持续性的专业护理过程。手术室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重点高危科室,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34亿临床手术〔13〕,因此,其护理操作技术与质量好坏与医院整体安全及护理有直接关系。

本研究由外科主治医师、手术室护士长、护理人员及护理部主管共同组建护理干预小组,开展有关加强手术室护理的应用领域、起源与发展等系统学习训练,最终根据不同患者病情与个人信息制定并实施干预计划。通过主治医师亲切、耐心地了解患者个体心理差异,并为其举例已成功恢复健康的患者,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术前心理护理与手术相关物品准备;术中采取加强体位护理、准备物品及协助、配合医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常常询问患者是否有恶心,或想咳嗽等感受,及时将患者情况告知主治医师,并遵医嘱引导患者用自身舌尖顶压上颚,避免因用劲过大引发术眼出血现象〔11〕。护士准备好聚维酮碘稀释液、妥布霉素、平衡盐冲洗结膜囊、惰性气体及硅油等相关手术,已确保术中及时传递器械,以缩短手术时间。全程在医师旁侧集中精力关注手术进程,密切关注其电解质、生命体征与血糖情况,同时注意患者眼内灌注液量,避免因缺少灌注液致改变眼球形状而引发并发症。随时做好光源调节与物品供应工作,协助医师完整去除未完全脱离的玻璃体后皮质,若小血管出血,护士配合医师采用眼内电凝止血,并仔细将周边玻璃体尽可能切除干净。并根据不同患者术前眼底新生血管及出血情况,给予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等术后护理〔13〕。经研究结果发现,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康复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加强玻璃体切割术手术室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工作配合度,从而提高手术效果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能显著改善手术效果,并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时间。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主治医师玻璃体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主治医师三维超声在妇科中的应用
不以职称论医术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对卫生法律认知的比较研究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