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数学思考”情境教学探议

2021-09-28福建省仙游县实验小学分校杨金良

天津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数学思考次品植树

■福建省仙游县实验小学分校 杨金良

小学“数学思考”情境教学是结合动态情境,以问题为载体,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便于师生协力解决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探究,展开联想,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数学模型,感悟数学思想。

一、动态模拟,丰富感性认识

情境教学是数学问题解决中一种直观有趣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学生在动态情境中观察、感知、探究,促进理解新知。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创设动态性问题情境,动静搭配,互动交流,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导课时,随手拿3支粉笔投入2个粉笔盒,让学生观思: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每个盒都要投粉笔,不管怎样投,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有几支?让学生讨论“总有”“至少”的意义与结果。学生在情境中观思,带着兴趣打开课本参与新知学习,激发了自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又如,第二教时巩固练习时,笔者有意指名几个学生上讲台角色表演:4个人坐3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坐2人,为什么?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道理,并列式解答:4÷3=1……1,1+1=2(人),又叫2人一起上来坐3把椅子时,先让学生猜想结果怎样?学生观看表演,不难列出:5÷3=1……2,1+1=2(人)这既丰富学生认识,又促进其对新知的理解。这时,引导学生复习所学内容比较表演结果,想想为什么结果是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参与讨论,共同揭示规律:把几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抽屉里,如果m÷n=a……b(b≠0),那么,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a+1)个物体。这样,学生从有趣的情境活动中,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学习到简单的演绎推理的方法。

二、试验演示,完善理性认知

加涅指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在教学中,笔者有时创设试验性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选择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教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情景演示:拿4个乒乓球,其中1个是次品,比其他3个轻。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让学生交流讨论后,探索出“找次品”的方法。

1.自主演示,认识原理。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谁能说说“找次品”的原理。随后,课件出示例1:笔者拿3瓶钙片边说边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找之。若找不出,该怎么办?让学生根据讨论题与同学互说方法。学生汇报方案并上讲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通过交流、讲解,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2.试验验证,领会方法。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接着,又拿2瓶钙片混在一起。小组讨论:你把钙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称几次一定能找出次品?(1)尝试解答。(2)反馈交流。(3)展示解法。笔者板书解法评讲,当场试验验证,学生观思领会方法。

3.合作探究,列表选优。课件出示例2:引导学生填表后探究比较几种方案,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找次品”的最优方案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其规律: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几份,若不能平均分,尽量使最多份与最少份相差1,才能最快找出次品。通过观察、试验,学生体会到解题的多样性和优化解题的有效性。

三、尝试组合,建构数学模型

乌中斯基指出:“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在人教版六年上册“数与形”的教学,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尝试组合图形,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与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例如,在练习课中,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启发学生尝试组合图形,进行面积计算中的拆与并。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课上,让学生审题,巧解展示交流。展示前,笔者取出一张长方形厚纸板当场演示:用红粉笔画阴影,将原图左右对折,用剪刀沿折痕剪成两个正方形,再将两个正方形拼一拼,又可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其中阴影部分是一个半圆。接着,学生自拼解答。订正时,请这样拼图的同学上讲台板式并说说其过程及道理。这样,学生自主尝试组合解题,又看教师“拆”“并”演示,对照自己的解法,感悟到动手操作巧解独创的解题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四、实物分类,渗透数学思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导学生观察情境操作,积极动脑思考。例如,在“数与形”复习课中,笔者随手拿出2本语数用书演示分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静观思考,自主解答:本班46人,每人至少买其中一种书,每人有几种选择方式?订相同用书的至少有几人?交流展示后,又让学生解答:如果增加一本英语用书,怎样解答上述问题?让学生用字母标记组合,尝试分类:A;B;C;A和B;A和C;B和C;A、B和C共7种,把7种看作7个抽屉,即46÷7=6……4,6+1=7(人),可见订相同用书的至少有7人,指名学生表述思考过程。这样利用实物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性思考。

五、实境操作,促进数学思考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复习课上,笔者重视静态材料的动态化设计,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观察操作过程,比较、梳理知识点,总结“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根据“植树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直线上或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指名几位学生在直跑道一旁分别进行角色表演,其他学生观察议论。(1)两端都植;(2)两端都不植;(3)一端植,一端不植。启发学生怎样排列,比较其异同点。二是在封闭的线上植树。指名女生按一定间隔围成一圈,让男生观察,议一议,领会其棵数=段数。接着,笔者参与表演,与男生在排球场上站(四角都有人),观察“植树”情况。然后,学生回教室,总结“植树”规律。课件出示思考题:公路上驶来10辆汽车,每辆汽车间的距离都是10米,从第一辆汽车到最后一辆汽车的距离是多少米?(不计车身长度)。学生独立演算,反馈交流,发表见解。这样复习课,动静搭配,实境验证,梳理了知识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感悟到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

综上所述,“数学思考”情境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动静与观思、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教学活动经验,真正提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思考次品植树
运用推理找次品
植树
找次品
植树真快乐
植树鸟的来信
巧妙找次品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