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告知对减少护患纠纷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9-27滕娟梅
滕娟梅
摘要:目的 探究精神科护理告知在减少护患纠纷方面的影响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精神科2020年1月-12月收录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6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63例实验组(常规护理+护理告知),对比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护患纠纷发生率:实验组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科患者采用护理告知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发生风险,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护患纠纷;应用效果
精神科作为医院内部重要科室,主要是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心理障碍、语言发育障碍等存在精神病变的患者进行治疗,由于患者存在精神问题,所以极易伴发护患纠纷的情况,护患纠纷不仅会降低患者的配合度,影响最终治疗效果,同时还可能伴发护理意外,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所以临床应该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风险。护理告知可以有效增强患者对疾病知识以及治疗知识的认知,从而证实自身的病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工作[1] 。本文主要将常规护理作为对照,分析精神科护理告知对减少护患纠纷的应用效果,报道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录的126例精神科患者进行研究,入选的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且患者资料无残缺,自愿于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中途脱落实验、不配合此次研究、听力障碍、合并重大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的患者数据。将126例患者均等分为两组,63例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5例、28例,年龄分布在20-67岁,平均年龄(38.12±3.46)岁,63例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6例、27例,年龄分布在21-68岁,平均年龄(38.23±3.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主要以口头告知法向患者介绍安全防范策略,并对患者进行病情观测,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落实系统化的护理告知措施,本文主要探究实验组的护理干预策略。首先,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详细向其讲述环境设施、规章制度、治疗流程、饮食方案等,为了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护理人员所讲述的内容,应该依据患者的知识水平、情绪变化、性格特征等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如针对一些知识丰富的患者,在向其宣教时应该多使用具有规范性特点的术语,而知识水平差的患者,需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相关知识,便于患者了解[2] 。其次,在护理告知过程中应该以实事求是作为主要原则,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患者的病情,并且对护理告知的材料应该予以留证,以便后續可以作为责任划分依据。最后,护理人员应该多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技能,树立崇高的责任意识以及职业道德,使其可以在合适的时机、环境下与患者进行沟通。
1.3观察指标
借助SPSS.23处理本文资料,此次指标以计数资料表示,开展卡方检验,结果表现为百分比,组间数据差异性以P值判定,P<0.05证明组间有差异存在。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讨论
精神科内患者伴发护患纠纷会使得治疗依从性降低,对护理人员所带来的服务存在逆反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往常规护理方案的内容较为单一,难以取得满意效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出现护患纠纷。临床为了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应该配合护理告知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知识薄弱点进行健康指导,从而增加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正视自身的病人角色。除此之外,在护理告知的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多用关爱、亲切的语言,不可用命令式的语气,若发现患者存在思想上的问题,可以循循善诱进行引导。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将精神科护理告知干预方案应用于患者中,可以有效预防护患纠纷的出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实现患者预后水平的提升,因此精神科护理告知方案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志国. 精神科护理告知对减少护患纠纷的作用[J]. 人人健康,2019(8):208-209.
[2]毛青英. 精神科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措施[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