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索
2021-09-27谢秀雪
谢秀雪
【摘 要】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还亟待改进,教师要在课堂中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力求使学生从多方面展开思考,感悟语文学科的魅力。具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从自主研读、鉴赏评价、综合实践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阶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7-0115-02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Higher-order Thinking Ability in Reading Teaching
(Luoyuan County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China) XIE Xiuxue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broaden students' thinking in the classroom, and strive to make students think from many aspects and feel the charm of Chinese. Specifically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s, teachers can cultivate students' Chinese thinking skills in terms of independent study, appreciation and evaluation,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Higher-order thinking
著名教育家布盧姆认知目标的记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通常被人们认定为思维发展的六个层次。而低阶思维是指前三个,高阶思维则指后三个,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分析、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尽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给予学生自主分析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思维可以无限放飞,使学生可以在人生最关键的阶段明辨是非,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在当前的核心素养时代下,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的落实在于平时的课堂。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拓展高阶思维训练。高阶思维能力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语言阅读,其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只有真正进行有效的阅读,学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学到未来更多的有助于自身和社会的知识。笔者基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将从以下一些角度进行探讨:
一、自主研读文本,分析语言妙处
学生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给予机会。每一节课程中,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自主研读文本,主动找到精彩语句加以分析,感悟文本遣词造句的妙处,分析文本中寄予的深刻思想,对自己实际生活的影响,这样与文本亲切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也能跟着活跃起来。当前,语文教师往往沉醉在自说自话的课堂中无法自拔,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们思考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如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呢?自主分析需要兴趣作为依托,同样在自主研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忘记兴趣的引导,否则这便会成为一纸空谈。例如,在《蟋蟀的住宅》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给予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分析和感悟的过程中学会恰当地使用语言。为此,教师可以进行如下一些提问:“同学们,阅读的过程中,你们能不能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呢?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呢?请同学们自主分析。”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们都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渗透分析的因素,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那么课程学习有可能会陷入一种更加盲目的境地,盲目的阅读缺乏思考的因素,这就让语文学习陷入了不可逆转的误区中。语文教师要做的便是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获取信息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而能够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灵活地运用这些语言。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便是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自我参与分析的那份满足感,在不断思考中学会融入自己的评价,而不是跟着教师的步伐层层迈进。我们要培养每个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敏感度,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接触到文本中的思想。
二、积极鉴赏评价,提升思想品质
积极鉴赏文本的思想,这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这种思想强加给学生,这样被动的学习不仅不能提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还会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更具有桎梏性的氛围中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鉴赏和评价文本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从内心感受到文本思想对自己的影响。在课程学习中,我们不应只关注简单的字词句,更应将思想感悟纳入教学的重点范畴,使每一节课程都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例如,在《和时间赛跑》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展开自主评价,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篇课文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如下思考问题:“同学们,请大家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当中蕴藏着的深刻道理。对于时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们可以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会有所感悟,于是就有很多学生发言:“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可贵,也体验到了不能浪费时间,因为它从来不等人。”“我觉得无论我们怎样,时间都会过去,有的时候我想留住它,因为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去做。”……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在阅读中学会了鉴赏、评价以及感悟,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评价文本的相关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中体验到自我价值,而且能让学生在感受善恶美丑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勇敢拓宽思维,凸显综合能力
语文学习是综合素养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综合分析理解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联系文本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小学语文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便是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在此过程中,教师更要给予学生自主展示的空间,让每一节课程都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使更多、更好的知识在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在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中及时发挥出实效。例如,在《扁鹊治病》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解读文内容的能力,使学生们消除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心理。这篇文章既彰显出了作者语言分析能力,也凸显出了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思考和感悟,“同学们,请大家自主翻译文本内容,猜测重点词语的含义,让我们的学习多一份深入的思考。除了感受到扁鹊精湛的医术,你们还感觉到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将视线转移到了蔡桓公身上,从多角度分析文本的思想内涵,讳疾忌医、刚愎自用的蔡桓公也被学生们挖了出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那些有大爱的白衣天使们,想到了那些可敬的逆行者,思维逐渐拓宽。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彰显出语文综合素养,这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拓宽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评价文本内容,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对于学生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低层次阶段,而应该在高层次方面有所突破。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我体验的机会,让每一节课程真正地为学生而生。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想象、深入分析、积极评价和鉴赏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毛海鹰.为高阶思维而教——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1).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