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途径探究
2021-09-27党雪梅
党雪梅
【摘 要】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教师应该借助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构建随时、随地、多途径以及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技术来辅助教学,实现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信息技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7-0074-02
A Probe into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Literacy, Reading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s
(Siyuan Experimental School, Minle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DANG Xuemei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had a positive and extensive impact on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In particular, teachers should rely on and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uild an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build anytime, anywhere, multi-channel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chieve learning-oriented teaching and method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high-order thinking ability . Especially in the literacy teaching and reading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use multimedia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to assist teaching, realize deep integration with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and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Literacy; Rea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好,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被人们普及应用,人们的生活与现代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人类全面步入了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该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探索实践中进行经验的积累与总结,总结出一定的教学路径和措施。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需要我们将信息技术手段灵活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学习资料收集、学习材料展现、学习环境渲染以及学习效果检测反馈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以全面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宽泛的过程,教师应当通过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氛围,转变已有的教学方式与思路,转变自己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绝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使用多媒体软件就可以实现的,信息技术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学生仍处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更倾向于只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课堂中的学习氛围比较单一、枯燥,学生被动地参与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也难以调动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更多的潜力与热情投入到接下来未知领域的知识的探索。在课堂活动的开展与讨论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推动学生对基础知识形成扎实且牢固的记忆,将兴趣作为获取和学习知识的动力,从而提升学习的质量。
在小学语文识字、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将图像、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融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以此来提升学习效果。但如果采用简单地将教材上的内容以原本的形式呈现在信息技术上此类教学形式,最初学生可能会被多媒体上所呈现的内容吸引,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教师只是将纸质版的内容进行了信息化的处理,这与传统教学方式并没有区别,从而学生们失去对课堂所讲内容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这表现了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未对信息技术进行深度的把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当,这样就无法发挥出理想的教学价值。此外,如果教师不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也将无法给学生带来更丰富更加多元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无法使学生们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在小学低年级学段,每学年一般为学生设置400个左右的生字,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字形及读音,掌握写法,能够组词,能够借助课文、工具书、课外读物积累更多的生字,学会和掌握一些辨析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能够记下来相关的多音字、形近字所包含的字体特征。在这样的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巧妙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在生字教学中的声音、图像、动画、切换等强大功能,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例如在教学“戊、戌、戎、戒”等形近字的写法时,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老办法,即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然后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反复练习模仿书写,学生会出现五花八门的错误,导致对这几个字的读音、字形混为一谈。但是在把电子白板或者一体电脑的辅助下,将这几个字的笔画、书写技巧进行反复的播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借助于口诀指导他们牢记这些字的区别,就能使学生记得牢、记得准。
三、借助微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条件是语境的创设以及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语文教学应该是在一个美妙、和谐、轻松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对学生精神的感染和思想的教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优美、和谐的语言情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阅读,最终才能达到顺其自然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体验文章所渲染的意境的目的。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在意境创设、课文朗读等环节中,基本都是通过观察插图、教师范读或学生自读来实现,实际效果不够好。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这一系列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一些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生预习——观看视频——提出问题——朗读课文——作业练习——反馈评价”这样的步骤来实现。例如在教學《草原》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进而体会草原人民的乐观、热情好客,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并在优美的示范朗读录音中,引导学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中并体验壮美的草原风光,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会轻松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以电脑呈现练习题目,再加上适时的人机互动,便可顺利达成学生对新知识的牢固掌握。
信息技术每天都在不断发展和加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机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要借助信息技术,采取更高效简明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通过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注:本文章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以‘识字、阅读教学为例”(课题编号:GS[2020]GHB445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薇.灵动的电子白板让语文教学焕发生机[J]. 新课程·小学,2017(01).
[2]陈丽莉.精彩在“融合”中绽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探讨[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8).
[3]徐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9).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