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烹饪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影响因素
2021-09-27潘杨
潘杨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大多数职业学校也逐渐意识到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加强校企合作是培养烹饪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餐饮业发展的根本方式。因此,加强中职烹饪专业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对于培养烹饪专业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校企合作;办学
一、校企合作是提高中职烹饪专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及社会生产等外部因素。中职教育是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然而,从目前来看,制约中职教育尤其是中职烹饪专业发展的因素仍有很多。一直以来,中职教育都受到了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限制,在社会上总会受到歧视。并且对于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总是缺乏较深入的研究,缺乏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技能培训和相关的教科书。除此之外,有的中职烹饪院校缺乏与行业接近的实景性操作环境,缺乏可行性行业项目学习,学生往往只能学习到学校所制定的校本教材知识,缺乏行业岗位的实践经验,导致岗位对接较弱,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烹饪专业是集实践、就业为一体的专业,其未来的就业前景态势良好,因此需要加强学校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弥补当前中职烹饪专业院校学生实践场地、经验的不足。
二、中职烹饪专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优点
2.1 餐饮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如今,餐饮行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就业空间灵活、潜在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十分良好等优点。随着我国餐饮行业的结构不断调整,对烹饪专业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对中职烹饪专业的院校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如果中职院校要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烹饪专家,那么加强与餐饮企业的合作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2 餐饮企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较高
烹饪专业有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同一些高星级餐饮企业签订了合同,烹饪专业学员的未来就业前景十分广阔。为了满足人力资源的需求,不少企业都会通过建立校内外培训基地的方式来与学校开展良好的合作。除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外,许多餐饮企业的员工都是社会工作者,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对员工的再培训压力。
2.3 中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积极性普遍较高
中职院校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一直都较高,对烹饪专业来说也同样如此。除了理论和实践培训之外,还需要学生从实践中学到知识。因此,学校积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允许学生工学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同样可以接触餐饮企业,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中职烹饪专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层面
目前来看,许多餐饮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较低,尽管很多餐饮企业对于接受学生在餐饮企业实习方面的积极性较高,然而在其他方面大多是学校主动寻求同餐饮企业的合作。这也是由于多数企业的员工储备充足,对于人才的需求较少,很多餐饮企业给实习生开出的工资较低,但实习生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却很大,并且多数企业在实习期过后,不会招聘中职教育的学生,反而是寻求经验更为丰富的社会员工。另外,学校和餐饮企业要充分重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中职烹饪专业院校加强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餐饮行业中更加优秀的人才。然而目前来看,很多学校都是采取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在校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才能够去学校和餐饮企业共同建立起的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习。除此之外,多数餐饮企业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因此即使有餐饮企业在烹饪专业院校的学生即将毕业时愿意给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岗位,但是所给出的薪酬却较低,工作的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预期。
3.2 学校层面
中职烹饪专业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①中职院校有的教师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为了解决学校教师短缺的问题,许多中职院校往往会聘请一些大专毕业的学生来为学生代课,没有相关行业的专家来为学生普及知识。②学校设置的教学内容与餐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③学生的整體素质不高。这三个问题是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面对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去对待每位学生,以培养出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型社会人才。
结语
简而言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是取得“双赢”的最佳渠道,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学生及餐饮企业的优势,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也才能够将校企合作融入到中职烹饪专业院校的办学过程之中,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共进的优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