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吉兰泰油田太古界潜山界面卡取方法

2021-09-27张正友史彦飞杨学辛

西部探矿工程 2021年9期
关键词:录井潜山砂砾

张正友,李 军,史彦飞,杨学辛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二录井分公司,河北任丘052562)

吉兰泰油田是位于巴彦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洼槽西南部,北被断层断裂,与吉华2X区块、松5断垒带相邻,东、南为吉兰泰断鼻带,西靠狼山大断裂,潜山圈闭面积约为150km2[1]。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是该区块勘探开发目的层,潜山上覆地层为李三沟组。李三沟组底部为砂砾岩发育段,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以及太古界变质岩碎屑。实钻岩屑直观与潜山本体差异性较小,受制于岩屑客观原因与现场录井人员水平,李三沟组进山潜山界面卡取存在难度。

对录井工作而言,应根据太古界变质岩潜山的特点,建立吉兰泰潜山界面卡取步骤和方法。利用该方法卡取潜山界面,实际界面和录井卡取界面误差小,为地层对比、工程事故预报、完钻决策提供准确资料和依据。因此,潜山界面的卡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卡好潜山界面,录井人员应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资料、了解地质特征,研究邻井岩性组合、工程参数、油气显示特征、XRD衍射等参数特征,预测所钻口井进山前后岩性组合及钻录井参数特征,制定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卡好潜山界面。

1 太古界潜山特征

1.1 构造特征

吉兰泰潜山整体形态呈西北高东南倾呈斜坡状(图1),潜山界面自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变低。自北向南潜山界面埋深增加,变化较大。北部、西部李三沟组地层残余较薄,主要岩性为砂砾岩夹泥岩,进山前岩性为砂砾岩进山;向南、东向李三沟组逐渐增厚,砂砾岩发育减少,进山前岩性多为泥岩进山。

图1 吉兰泰油田潜山顶面构造图

1.2 随钻录井参数特征(图2)

图2 吉兰泰潜山隧钻录井参数特征

1.2.1工程参数特征

因潜山顶部经历淋漓和剥蚀作用,缝洞较发育,被方解石化较严重,钻时参数与上覆地层相当甚至减小;再次由于钻井提速,钻时受人为操作、钻井参数和井下工具影响,钻时差异性越来越小,区域上潜山本体钻时较上覆李三沟组地层增加1~10min/m。

1.2.2 油气显示特征

区域上李三沟组地层未见明显气测异常,气测值录井为基值,岩屑荧光录井未见显示;进入潜山后气测有两种特征:①显示特征:进山后气测值较李三沟组有明显异常且组分齐全,岩屑荧光录井见油气显示特征;②潜山无显示特征:气测值表现为基值无明显变化,岩屑荧光录井无显示。油气显示特征可以用来佐证进入太古界潜山。

1.2.3 岩性特征

李三沟组岩性受源岩影响,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夹泥岩,颜色为黄灰色、灰色、深灰色或杂色,成分较杂,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变质岩、火成岩碎屑次之,含碳酸盐岩,见暗色矿物,滴5%稀盐酸反应弱或无反应;太古界岩性为变质岩,颜色为灰色、深灰色、灰白色,成分主要有角闪石、长石、石英,见暗色矿物,裂缝见方解石充填,滴5%稀盐酸反应中等。砂砾岩与变质岩区别在于李三沟组岩屑泥质含量较重,具有一定磨圆和胶结特征。

1.3 分析化验特征

1.3.1 XRD特征

通过多口井分析发现,李三沟组含量最大22%,平均含量15%;太古界潜山界面附近含量最小15%,最高可达34%,平均20%,进山前后碳酸盐岩含量明显变化具有普遍性,XRD分析数据具有“两高两低特征”,具体为:①粘土、石英降低:总体呈减小趋势;②长石升高:具有明显增加趋势。碳酸盐岩升高:潜山界面附件急剧增多,进山后含量与裂缝发育相关,碳酸盐岩含量总体较李三沟组增加。

1.3.2 薄片特征

李三沟组砂砾岩:成分为石英、长石、花岗岩、石英砂岩、变质岩等,偶见泥晶灰岩,成分较杂。变质岩特征:变质程度中—高,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成分为角闪石、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组成,镜下见多期裂隙发育,交叉切割,宽窄不一,内部分别充填长英质、云母微晶或方解石、白云石。长石、斜长石表面多见绢云母化。

1.4 电性特征

吉兰泰潜山太古界变质岩源岩为沉积岩,由于源岩影响,自然伽马值变化较大,不能直接用来划分潜山界面,电阻、双侧向较上覆地层变化明显,可用于划分潜山界面。

2 卡取太古界潜山界面方法

根据吉兰泰油田太古界潜山特点以及以往潜山界面卡取技术,建立下列卡取步骤和方法:

(1)熟悉资料:录井人员应根据地质设计,收集地震、区域地质资料和邻井资料。掌握设计井所在潜山部位、潜山顶面埋藏深度、潜山顶面形态、潜山上覆地层层位及纵横向分布规律、岩性组合特征。通过邻井资料,了解该区块进山前后的工程参数,主要是钻时变化;进山时油气显示情况、分析化验数据及电性特征,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2)随钻地层对比法:录井过程中,及时对岩屑做分析化验,收集最新井斜、钻时、气测、岩性数据,与邻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预测潜山界面深度,实时调整卡取潜山措施。

(3)工程参数法:钻达预测潜山界面前50m,录井人员应要求钻井操作人员稳定钻压和转速参数,观察钻时和扭矩变化,钻时、扭矩增大或者减小时应结合其它参数落实是否进山。

(4)油气显示佐证法:录井过程中及时关注气测全烃值及组分变化,全烃值较基值逐渐升高,组分由仅有C1逐渐增加至组分齐全。岩屑荧光录井由荧光灯下湿照、滴照无荧光显示变为乳白色、浅黄色或黄色,应结合岩性变化和分析化验数据,确认是否已进入太古界潜山地层。

(5)岩性证实法:钻达预测潜山界面附近,应加密取样间距。岩屑是最直接实物证据,及时对返出岩屑颜色、成分进行描述,重点观察岩屑有无磨圆和胶结特征。岩屑由具有磨圆砂砾特征变为片状、块状,应进入太古界潜山地层。

(6)分析化验法:通过对吉兰泰油田XRD衍射碳酸盐岩百分含量统计分析,15%含量是一个变化界限。录井时岩屑XRD衍射分析碳酸盐岩含量大于15%,应加强岩屑特征观察是否具有砂砾特征;碳酸盐岩含量连续大于20%以上,及时结合岩性和镜下资料综合分析判断是否进入太古界潜山地层。

(7)薄片精细卡准法:录井过程中,对肉眼识别困难、疑似潜山岩性进行取样,采用薄片镜下观察岩屑成分变化、构造、矿物有无定向排列,是否具有变质岩特征。

(8)测井证实法:测井完后,结合电性变化特征与邻井进行对比,确定精准潜山界面并与录井卡取潜山界面进行比对,落实误差值、重新校准潜山界面深度。

3 应用案例

AD1井设计目的探明太古界潜山段低部位油气显示情况。根据收集区域及邻井资料分析,本井李三沟组砂砾岩进山。施工过程中,全烃一直为基质,无明显气测异常,岩屑荧光录井无显示。685m以上岩屑颜色、成分较杂,滴5%稀盐酸反应弱,具明显砂砾特征;薄片鉴定成分较杂,砾岩特征明显;XRD分析碳酸盐岩含量最大32%,平均16%,综合分析为李三沟组砂砾岩。692~696m岩屑与潜山相似,泥质含量较重,肉眼直接识别较困难;经薄片观察,见胶结和磨圆特征,证实为李三沟组砂砾岩;XRD分析碳酸盐岩含量最大51%,平均37%;697m后岩屑多为片状、块状,滴5%稀盐酸反应中等到强烈;岩屑薄片观察无磨圆和胶结特征,为碎裂结构,原岩经动力破碎,部分成糜棱状,且见绿泥石化,见亮晶方解石斑状分布,裂缝被方解石及少量泥质充填;XRD分析碳酸盐岩含量最大59%,平均26%(图4)。综合各类录井资料分析确定潜山界面为696m,与测井数据界定696m一致(图5)。

图3 吉兰泰区块实钻岩屑图

图4 AD1井随钻录井岩屑特征

图5 AD1井随钻录井参数图

4 结论

通过对吉兰泰油田太古界潜山区域、地层及随钻录井资料研究分析,建立卡取吉兰泰太古界潜山界面方法和步骤。应用到生产取得不错效果,为确定潜山界面和完钻决策提供了依据。

猜你喜欢

录井潜山砂砾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一种基于胶结因子谱的砂砾岩胶结程度的判定方法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二维码在录井设备管理上的应用
国有录井公司做赢低效地热录井市场举措
录井工程2017年第1~4期分类目次
乌马营潜山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东营凹陷广饶潜山周缘油气聚集规律研究
彬长区块核磁共振录井T2截止值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