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膈化痰合剂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2021-09-27周青贾海燕赵楠楠
周青,贾海燕,赵楠楠
聊城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山东聊城 252000
放射治疗作为当前临床工作中用于治疗各类胸部恶性肿瘤的一种常见手段, 在近年来经过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尽管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抑制肿瘤的进展及进一步恶化[1-2]。 但在实际工作中,放射治疗在应用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对食管造成损伤而诱发放射性食管炎,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不仅可影响或者终止治疗进程,同时也可对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影响[3]。 因此, 选择一种安全有效地方法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及发展至关重要。 启膈化痰合剂是聊城市中医医院自制制剂,该药方最早源于《医学心悟》,在既往的研究中被当作是治疗食管癌的常用辅助用药,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 不过该药物能够发挥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等合并症的效果仍然需要深入探讨及分析。 现该院将聊城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自2018 年7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首次进行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就启膈化痰合剂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方便选取的聊城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首次进行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90 例分两组,各 45 例。 对照组中男 25 例,女 20 例;年龄 45~72岁,平均(58.87±3.27)岁;肿瘤类型:中央型肺癌 16 例,食管癌29 例。 观察组中男27 例,女18 例;年龄46~70岁,平均(58.11±3.18)岁;肿瘤类型:中央型肺癌 15 例,食管癌30 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符合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 患者家属签署了关于该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肿瘤诊断标准[5],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明确诊断为肺癌或食管癌; ②既往无颈胸部放疗史;③预计生存期>3 个月;④KPS 评分≥70 分;⑤有放疗适应证,但无禁忌证;⑥食管位于放射范围内,且受照长度>10 cm;⑦心、肾、肝等重要脏器无严重损害;⑧患者依从性好,能接受口服中药治疗。
1.3 排除标准
①与上述纳入标准不相符者; ②放疗过程中发生食管穿孔者;③需要同期进行化疗者;④有消化道梗阻的患者。
1.4 剔除标准
①研究中患者不能配合继续该项治疗者; ②患者病情突变或对研究进程带来影响者; ③观察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1.5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靶剂量(DT):56 Gy/5.6w,2 Gy/次,10 Gy/w。 在进行放疗之前均常规实施心电图、胸部及腹部等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查等。
1.5.1 观察组 从放疗第1 天开始给予启膈化痰合剂(主要成分为瓜蒌、丹参、沙参、贝母、陈皮、砂仁、薏苡仁、大黄、黄连、蚤休、半枝莲、露蜂房等)20 mL 口服,3次/d,直至放疗结束。
1.5.2 对照组 从放疗第1 天开始给予康复新液 (国药准字 Z43020995)10 mL 口服,3 次/d,直至放疗结束。
当患者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症状时, 均给予生理盐水(国药准字S10870001)100 mL+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41020036)5 mg+庆大霉素(国药准字 H37024046)8 万单位+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59049)20 mL 制成西药复合剂,餐前缓慢口服10 mL/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6 周后对疗效进行评价。
1.6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的初次发生时间(患者放疗首日至放射性食管黏膜损伤发生当天)。
对比患者放疗后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的持续时间比较(患者放射性食管黏膜损伤发生首日至症状消失当日的时间)。
对比患者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率。 依据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诊断标准[6],存在≥1 级症状者即可诊断该病。
对比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RTOG 分级。RTOG 分级标准[7]:0 级为无症状;Ⅰ级为患者存在着轻度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的情况,需要使用浅表麻醉药、非麻醉性镇痛药处理,选择半流质饮食;Ⅱ级为患者存在着中度吞咽困难或疼痛的症状,需结合患者情况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处理,以流质饮食为主要选择;Ⅲ级为患者出现了重度吞咽困难和(或)疼痛的症状,同时伴随着脱水或体质量异常降低的情况, 需要配合鼻饲或静脉输液提供机体基本营养; Ⅳ级为已经发生了完全性梗阻、溃疡、穿孔,甚至形成瘘道。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首次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放射性食管炎首次发生时间较晚,持续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首次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首次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对比[(),d]
组别 首次发生时间 持续时间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19.22±7.25 24.64±7.12 3.578<0.001 50.36±18.95 8.65±2.68 14.620<0.001
2.2 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39 例(86.67%)vs 45 例(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4,P=0.035)。
2.3 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放射性食管炎严重程度为Ⅲ~Ⅳ度的患者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对比[n(%)]
2.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治疗期间并未发生心、脑、肝、肾等相关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食管癌作为当前临床工作中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常见消化系统肿瘤性疾病, 由于绝大多数患者确诊后即为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的机会,因此,对于这些食管癌患者而言, 需要采取放疗或者化疗的手段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8]。 不过,相关临床资料显示,放疗在治疗食管癌时尽管能够对肿瘤细胞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 但同样也会对包括免疫细胞在内的诸多正常细胞造成损伤,而诱发放射性食管炎等放射相关并发症。 报道指出,当食管放射线受量大于30 Gy 时,照射野内正常的食管黏膜可发生充血水肿或糜烂,黏膜表浅溃疡、甚至一过性的狭窄,RE 的发生率约为100%,严重影响治疗进程与预后[9]。
在当前西医工作当中,用于治疗RE 的方法多以对症处理为主,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大且不能预防,不利于临床推广。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地发现中医药在防治RE 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又能针对肿瘤本身进行辨证施治,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因此具有明显的优势[10-11]。 中医将食管癌归纳到了“噎嗝”的范畴,最早记载于《内经》中,指出“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以七情所伤、痰瘀互结、痰气交阻或噎塞不通、食道窄噫为主要病因病机,其中启膈化痰合剂作为一种被应用于食管癌或者肺癌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辅助类用药,在古方基础上发展而来,结合该科临床应用经验已应用于超过五年时间[12-13]。 同时在临床应用期间做了大量观察, 验证了此制剂对放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及其在抗肿瘤、 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力和生存质量等方面的优势[14-15]。
在该次研究中, 该院对启膈化痰合剂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时发现,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放射性食管炎首次发生时间较晚(24.64±7.12)d vs(19.22±7.25)d, 且 持 续 时 间 较 短 (8.65±2.68)d vs(50.36±18.95)d,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低,严重程度为Ⅲ~Ⅳ度的患者比例较低,与许利纯等[16]既往研究报道中所示的经过启膈散加减防治放射性食管炎患者中,明显降低了放射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总发生率占到了92.86%左右,且首次出现症状的时间、症状持续时间相比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18.51±3.10)d vs(11.13±2.92)d、(14.73±2.71)d vs(23.92±8.24)d。 另外,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也证实了用药期间的安全性。 结果证实联合应用启膈化痰合剂的胸部放疗患者, 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仅用西药治疗者, 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究其机理,启膈化痰合剂主要成分为瓜蒌、丹参、沙参、贝母、陈皮、砂仁、薏苡仁、大黄、黄连、蚤休、半枝莲、露蜂房等,其中瓜蒌具有润肠通便、宽胸散结、清热化痰的功效;浙贝母具有解毒散结消痈、清热化痰的功效;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砂仁具有温脾止泻、化湿开胃的功效;丹参具有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的功效;酒大黄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等;诸药联合可达到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宽胸散结的目的[17]。同时中医理论认为,放射性食管炎发病机制多属火热内盛,阴津损伤,洽对其证。 经过现代药理证实发现,启膈化痰合剂的应用还可产生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 通过提高患者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提高NK 细胞活性的效果,以此对放疗治疗产生较强的减毒作用[18]。另外,启膈化痰合剂相对于汤剂有其明显优势,口感好,每次口服剂量小,省去调配和煎煮的繁琐,患者依从性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 启膈化痰合剂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减轻了放射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推迟发生时间并缩短了持续时间, 应用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 以更好的对启膈化痰合剂的应用优势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