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1-09-27李衍菊

中外医疗 2021年21期
关键词:住院研究组发生率

李衍菊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泗水院区护理部,山东济宁 273200

跌倒属于住院期间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 患者突发倒在地面或其他位置,可导致机体损伤。 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 住院患者群体中跌倒的发生率有所提高。 老年患者受限于自身的身体状态,机能与体质情况不佳,平衡感降低,且年龄增加的情况下由于钙离子的流失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再加上住院期间对环境的陌生,不光会影响患者生理状态,也会造成患者心理状态的异常,增加其对护理工作的不满,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近年来,老年患者人数不断增多,故临床应当加以重视,积极探讨有效地预防方案,以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既往研究指出,针对老年患者强化评估、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预防与应对跌倒的能力, 且可强化护理服务的质量[2-3]。 基于此,该次研究以循证医学理论为基础,制定了针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精细化护理方案, 并方便选取该院2020 年1—12 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 就常规护理与该方案干预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20 例。 纳入标准:年龄60 岁以上;住院时间7~30 d;认知功能正常;能够自主行走;临床资料完整;对该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既往存在精神疾病者;视觉、听觉或肢体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不同意参与该研究者。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 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 34 例,女 26 例;年龄 60~84 岁,平均(71.20±4.15)岁;住院时间 7~28 d,平均(13.25±2.11)d;学历层次包括:小学及以下 32 例,中学 20 例,大专及以上 8 例。 研究组患者中男 35 例, 女 25 例; 年龄 60~83 岁, 平均(70.85±4.22)岁;住院时间 7~29 d,平均(13.42±2.07)d;学历层次包括:小学及以下33 例,中学19 例,大专及以上8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向患者、家属讲解住院期间跌倒的风险、危害,讲解预防跌倒的常用方法,辅助患者起、卧,叮嘱患者行走时注意安全,并遵医嘱对症护理。

研究组则采用精细化护理方案干预, 主要内容包括:①跌倒风险评估,在患者入院2 h 内采用Morse 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开展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价工作。 该量表得分0~24 分为无风险,基础护理即可;得分25~44 分,低风险,标准预防性干预即可;得分45 分及以上,高风险(在进行中度镇静与深度镇静或者全麻手术后、麻醉复苏后6 h 内、步态不稳、肢体无力、重度贫血、视物模糊、意识障碍、头晕、眩晕、精神状态差等均自动纳入高风险),高风险预防性干预,并上报护理部。 该量表评估内容包括:近3 月内有跌倒史计25 分;多于一个疾病诊断计15 分;使用拐杖或者助行器等辅助行走计15 分,扶着家具或靠墙设施行走则计30 分;步态虚弱无力计10 分,存在肢体或其他功能障碍则计20 分; 在存在肢体活动受限却不自知认为自己无限制计15 分。②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家属讲解病房设施、病区情况等,叮嘱家属准备防滑鞋、体位垫等,教会患者使用呼叫器。 开展防跌倒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讲解预防跌倒措施,健康宣教工作3 d/次,对住院时间较长者,入院1 周后改为1 周/次,健康教育工作由责任护士落实, 避免家属对跌倒的警惕性降低。 要求家属在辅助患者坐上轮椅后,立刻绑好安全带,规范患者体位。 在患者上厕所、床上起身等时均应该进行协助,叮嘱患者起床时应该起身30 s、站立30 s、行走30 s,教会患者采取正确的起床与起身姿势,并通过示范加深患者印象。 在患者检查、下床活动时,均应该有人监护,并要求穿好适合的衣服、鞋子。 在发生跌倒的情况下,叮嘱患者、家属不要慌乱,应该立刻告知医务人员处理,不可随意搬动患者,以保障患者的安全。③护理训练与监护。结合患者病情指导其进行适当康复训练,增加活动量,改善中枢神经功能,提高肢体灵活度。 在患者使用镇痛镇静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等后,应该密切监护,并做好交接班说明,叮嘱患者用药30 min 无不适后方可活动, 避免药物因素导致的跌倒。 对长期卧床患者,辅助其进行下床训练,先取侧卧位,然后将双下肢移动到床旁,使其垂到床边,辅助患者坐起,床旁静坐5~10 min,评估其是否发生面色改变、心慌等症状,无异常后,可辅助其站起,双手从腋下环抱患者,避免出现意外。静站1~2 min 无异常后,可扶着患者行走,并逐渐床旁四周扶着栏杆活动。 ④环境优化。 在卫生间、楼梯间、楼道等容易打滑的位置均设置防跌倒标识,并铺设防滑垫,设置扶手,并叮嘱患者在行走、 上卫生间时应该扶好扶手。 控制楼道清洁次数,避免出现水渍,拖地后使用干拖布搽擦干。 床旁设置防跌垫, 对病房中尖角位置均使用保护泡沫进行包裹,尽可能减少患者在意外跌倒发生后的损伤。 控制好病区灯光,在床头、地下均应该保持灯光良好,对高危患者在床头放置醒目防跌倒警示牌标示, 并在患者腕带贴防跌倒警示标示, 在容易摔倒的位置摆放预防跌倒的醒目标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跌倒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按照美国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NDNQI)分级定义进行评价:无:没有伤害;轻度:无须治疗可自行好转或稍微治疗可好转,常见如擦伤、挫伤、无需缝合的皮肤撕裂等;中度:需要冰敷、包扎、缝合等处置,如扭伤、大深撕裂伤、皮肤撕裂等;重度,需要医疗处置或会诊,如骨折、精神状态改变、生理状态改变、意识丧失等;死亡,因跌倒损伤致死。 ②护理质量,采用自制护理质量调查问卷从责任意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技能4 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好, 评价时间为患者出院前, 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 份,均属于有效问卷。 该量表信度0.88,Cronbach’sα 为 0.81,结构效度 0.89,可信度良好。 ③健康教育效果, 采用自制防跌倒知识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评价,包括防跌倒设施、防跌倒知识、防跌倒技巧、防跌倒应对知识4 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对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水平越好。 共发放调查问卷120 份,回收120 份,均属于有效问卷。 该量表信度 0.87,Cronbach’sα 为 0.83,结构效度 0.90,可信度良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跌倒发生率低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研究组各维度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分]

组别 责任意识 服务态度 健康教育 护理技能对照组(n=60)研究组(n=60)t 值P 值89.42±5.16 94.37±4.28 5.719<0.001 90.37±6.63 95.81±4.02 5.435<0.001 85.06±7.44 94.13±4.25 8.200<0.001 87.39±6.46 93.24±5.10 5.506<0.001

2.3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

研究组在防跌倒设施、防跌倒知识、防跌倒技巧、防跌倒应对知识的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分]

组别 防跌倒设施 防跌倒知识 防跌倒技巧 防跌倒应对对照组(n=60)研究组(n=60)t 值P 值5.79±2.10 8.54±1.15 8.897<0.001 6.10±2.04 8.75±1.20 8.673<0.001 5.36±1.94 8.42±1.31 10.126<0.001 5.10±2.17 8.34±1.24 10.042<0.001

3 讨论

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容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导致患者出现创伤, 严重时可导致骨折、脏器损伤等,对患者的康复有严重不利影响,故临床应当加以重视,强化护理工作,以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风险[4-5]。 精细化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要求对分工、护理内容进行细化,在强化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生理、 心理状态以及个体化需求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支持,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6-7]。具体来看,该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能够有效识别患者的危险等级, 进而可结合其风险采取差异化的护理措施,一方面可满足患者需求,另一方面也可实现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8-9]。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并发挥出家属的辅助作用,讲解起身、走路、如厕等的注意事项,能够规避患者的风险行为,可进一步降低跌倒的发生率[10-11]。 根据患者生理、病理状态开展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并让患者逐渐看到自己的好转,在用药后强化监护工作,也可减少药物因素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12-13]。 对病区环境进行优化,并做好保护工作,不但可降低跌倒风险,也能够尽可能减轻患者在发生该类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损害, 对保障患者安全有显著价值[14]。

该次研究结果中, 研究组在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后,跌倒发生率为0.00%(0/60),低于对照组11.67%(7/60)(P<0.05),提示该方案可预防患者发生跌倒,可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风险。 苏晓英等[15]研究中,干预组患者在对症护理基础上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后, 跌倒发生率为 0.00%,低于对照组 8.33%(P<0.05),验证了该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而在护理质量上,研究组在责任意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技能4 个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4.37±4.28)分、(95.81±4.02)分、(94.13±4.25)分、(93.24±5.10)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方案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原因在于精细化护理服务的实施过程中, 强化了对患者的评估以及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拉近了和患者间的距离,提高交流的合理性,有利于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且配合康复训练、监护、病区优化等措施,能够将护理工作落到实处[16-17]。研究组防跌倒设施、防跌倒知识、防跌倒技巧、防跌倒应对知识的掌握评分分别为 (8.54±1.15) 分、(8.75±1.20)分、(8.42±1.31)分、(8.34±1.24)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方案能够提高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的了解水平,进而可提高其防跌倒能力。 原因在于通过强化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跌倒风险以及预防风险必要性的认知, 并可提高其对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应对能力,这也有利于预防跌倒的发生[18-19]。张玉娟等[20]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强化健康教育后,患者防跌倒知识评分为(97.57±3.38)分,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P<0.05),也佐证了强化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防跌倒知识掌握水平, 降低跌倒发生率的作用。

综上所述, 对老年住院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方案干预可降低跌倒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对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有显著价值。

猜你喜欢

住院研究组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