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休闲旅游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路径研究

2021-09-27曾友美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参与率公共服务体系

曾友美

(武昌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旅游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发展休闲体育是推动旅游业新发展的有力且有效的方式[1]。从旅游城市角度看,加强休闲体育旅游开发,是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方针,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2]。目前,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仍然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强烈需求,整合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保障居民的体育参与权,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3]。

在分析我国旅游区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对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以优质旅游景点为核心,构建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政企合作与区域市场相结合,加快旅游城市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与空间结构整合。此外,提出了旅游城市与休闲体育一体化发展应坚持旅游创新和产品开发,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 城市休闲旅游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路径确定

1.1 构建休闲体育旅游资源规划体系

构建科学、快速发展的休闲体育旅游资源规划体系,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资源优势,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快休闲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快速发展的多元化[4]。但体育休闲旅游资源规划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部门。将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体系理论划分为休闲体育旅游法律体系、休闲体育旅游管理体系和休闲体育旅游经营体系3个方面(见图1)。

图1 资源规划体系基本框架

1.2 重点开发近程旅游休闲产品

从旅游产品的特点来看,旅游者对体育休闲旅游产品的需求具有一定的规律。在对旅游区居民体育休闲旅游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选择中青年游客和短途游客是城市体育休闲旅游的重要特征[5]。因此,开发以中青年市场为主体的城市周边游憩区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势在必行。

从社区体育休闲产品、城市体育休闲产品和周边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产品3个方面进行空间差异性开发。其中,社区体育休闲产品的开发和城市体育休闲用品的开发应以体育休闲城市居民的需求为重点,而城市体育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重点,周边地区以周边城市居民为重点。通过建设体育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发休闲旅游产品等领域拓展,完善水上休闲体育公园、漂流、野外生存、森林探险、登山、攀岩、远足、快艇、热气球、划船、钓鱼等旅游项目,实现近程旅游休闲产品的大力开展。

1.3 加大旅游城市休闲体育元素的规划与设计

加大旅游城市休闲体育元素的规划与设计主要从社区休闲体育、城郊休闲体育旅游和假日城郊休闲旅游3个方面加以规范[6],其中社区内的休闲体育活动,可根据居民的工作状态和活动时间,调整服务项目的休闲体育活动,延长开放时间等,如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可达到每天锻炼1h的目的,并引导市民形成相对稳定、集中的时间;对城郊休闲体育旅游而言,相关部门应为户外活动创造2~3h的空间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休闲体育与旅游城市的融合;对假日城郊休闲旅游,相关部门要精心设计休闲体育旅游线路,不断开发休闲体育旅游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从而大大促进旅游城市的发展。

1.4 加强重点产品或项目建设

运动休闲旅游具有旅游与休闲体育的双重特性,因此,发展运动休闲旅游应与旅游、体育相结合,综合规划。在这次会议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地方和区域内城市居民对体育和休闲旅游的需求,将大旅游概念与体育、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包括社区、地方、地区、国内、国际的体育和休闲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避免由产品开发水平低、产品相似度低引起的恶性竞争,而且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特点,打造体育休闲旅游目的地或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将体育休闲旅游重点产品和目的地建设作为促进城市郊区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综合型旅游目的地的规划,既要考虑满足当地居民休闲娱乐需求的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又要兼顾吸引本地、国内外观光旅游产品,二者有机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2 实例分析

2.1 研究对象

该研究对象为某城市常住居民与周边地区旅游管理人员。

2.2 研究方法和样本

该研究选择了对体育市场管理部门和市民问卷调查方式采集原始数据,借助分析软件SPSS 11.5对采集到的元素数据进行各项数据统计与分析。调查开始于2018年7~8月,期间在该市主要城区居民小区发放13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900份。此次调查样本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2.3 分析与讨论

由表2可知,使用传统方法男性及女性参与率都低于理想情况下的参与率,而使用所研究方法男性及女性参与率与理想情况下的参与率一致。由此说明,使用所研究方法能够促进旅游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

表2 理想状态下和不同方法促进下体育休闲旅游参与率(%)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建设具有平等、公益、多元特征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城市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为居民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平台,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3)建立和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对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城市建设、体育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

3.2 建议

(1)加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指导下级部门推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工作,确保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2)将问责机制引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中,实行自我问责与组织问责双轨模式。

(3)为保障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建设,政府需要有一系列配套政策问题,具体组织实施相关措施,以实现有效供给政策的构建与发展。

猜你喜欢

参与率公共服务体系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地权分置、资本下乡与乡村振兴——基于公共服务的视角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