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病诊断与防控措施
2021-09-27旦增拉毛
旦增拉毛
摘要:羊是我国养殖动物中的重要种类,羊养殖虽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其中疾病防控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布鲁氏菌病是羊养殖中的常见病,传播流行率较高,会对羊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威胁。为促进羊养殖业健康发展,做好羊的布病防控工作非常关键。
关键词:羊布病;诊断;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6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2.040
Diagnosi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Brucellosis in Sheep
Danzenglamao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of Ecological and Organic Animal Husbandry,Henan Mongolian Autonomous County,Henan Qinghai 811599,China)
Abstract:Sheep is an important breed in our country. Although sheep breeding has good economic benefit,it also has some risks.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disease is a very difficult matter. Brucellosis is a common disease in sheep farming,which has a high transmission rate and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normal growth of sheep.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heep breeding industry,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rucellosis of sheep i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sheep brucellosis disease,diagnosis,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0引言
在牲畜養殖中,与养殖技术同等重要的是对牲畜的疾病防控与日常管理,一旦所养殖的牲畜发生疫病,轻则影响牲畜生长,延长出栏时间,还会增加养殖成本、管理成本及疫病防控成本;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牲畜出现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一些牲畜疫病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羊感染布鲁氏菌病后会出现早产、单产、降低繁殖性能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布病防控极为关键,羊是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本文就羊布病的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及具体的防控措施进行阐述。
1疾病危害及传播途径
羊布病是在羊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具有一定危害性,而且传播途径较广。布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都是较大的,尤其是世界卫生组织还将羊布病划分为B类动物疫病,在我国属于二级动物疫病的划分范畴,可见其影响是巨大的。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过有效的防控手段实现了布病的彻底消除,我国由于国土面积大、养殖范围广、养殖环境分散及养殖技术参差不齐等原因,还未彻底消除此病,羊布病一直还是严重影响羊养殖效益的重要疾病因素之一。
布病的全称是布鲁氏菌病,也被称为马耳他热、传染性流产等。其致病菌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显微镜下观察多为球杆状或者短杆状,胞外有荚膜而无内生孢子,运动能力弱。在体外培养时,发现该菌为需氧菌,在常温且干燥的环境下对外界抵抗力强,但高温高湿、抗生素、消毒剂处理后活力会快速降低,显著降低其抵抗力。目前布病的分类可以分为6种、19个不同表型,其中对羊易感3个型、牛和猪的易感型更多。布病对羊的主要危害是使其生殖系统受损,其在侵入生殖系统后使其丧失繁殖、生育能力。羊在感染该病后,首先会表现出极为典型的临床性症状,且以关节部位的淋巴肿大为主要特征。由于该病原的增殖能力很强,且难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若其在母羊上皮细胞中定植后,还会导致母羊生殖系统受损,主要表现为胎盘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这也是母羊妊娠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对于公羊,其主要导致睾丸炎、附睾炎等疾病的发生。布病在羊群中的发病概率与羊年龄阶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主要表现为随着羊年龄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表现出正相关效应[1]。布病对羊生产的影响如此显著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其感染动物后,潜伏期或长或短,最短1~2周内发病并表现出明显症状,而潜伏期长甚至可达半年、一年,也有可能是终生带毒而没有外在表现,以隐性感染的形式持续对其他动物健康产生威胁。
虽然近年我国在布病的防控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仍然存在散发态势。要从源头上防控布病,将布病的危害性降至最低,需要掌握布病的传播路径。目前羊布病的主要通过几种途径传播。对在妊娠过程的羊而言,该疾病可以通过母羊乳汁、羊水、口腔及生殖道分泌物进行传播;而公羊在受到该病原侵袭后,其精液中也会存在有大量该病病原体,并极易发生继发性的病毒传播。
2诊断方法
羊布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最长可达半年,这也是爆发后防治难的重要原因。羊布病的传播途径十分广,增加了防治难度,但也并非不可防控,只要在养殖或运输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就能发现患病羊,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能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2]。通常羊布病的诊断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羊的结膜与体温,如果羊的结膜发生感染,则会变红,而且体温也会有明显的上升。此外,羊的肢体,尤其是一些关节部位也会相继感染,有些羊还会出现腹泻现象。因为布病潜伏期较长,如果发现所养殖的羊群中出现类似现象的羊,为了进一步的判断布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通过细菌培养的方式进行病理判断,无菌提取羊的某些病变组织,制作成涂片,干燥后加2%的沙黄进行加温染色,用水洗后再使用1%的孔雀绿水溶液进行复染,再利用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镜检观察,如果涂片出现红色,则证明感染布病,如果是蓝色则表明未患病[3]。病原学与血清学也能对羊布病起到直接而准确的诊断作用,为羊布病的防控提供重要的判断依据。
3防控措施
3.1切实提升养殖管理水平
基于羊布病的危害性及传播的快速性,养殖企业要将布病防控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来抓。首先,要畅通布病防控消息与渠道,积极学习布病防控的相关知识,切实了解布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其次,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养殖及饲养管理方法[4]。在发现饲养的羊发生感染时要对病畜及时扑杀并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迅速报告畜牧管理部门做出正确的评估,为后续的处理提供有效的参考。最后,养殖户每年要及时地做好羊布病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从源头上降低布病发生与传播的几率。虽然目前对该病的致病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新型疫苗的研究和发展始终没有达到理想结果,但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来看,活疫苗的使用依然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且养羊生产中主要应用的是布鲁氏菌M5菌株弱毒疫苗。
3.2做好养殖场所和人员的卫生消毒工作
布病产生的原因多是由于饲料、环境卫生条件不达标,细菌繁殖所致。布病防控的主要措施,第一,要做好养殖场所的卫生消毒工作,首先要将养殖区与生活区分开,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做好畜舍的卫生清扫工作,遵循科学养殖理念,对圈舍进行卫生清扫及定期消毒做出明确的规定,并落实到人到位。尤其是出现羊感染时,一定要严格对病畜、死畜或早产、流产动物做出科学的处理,在最大程度上抑制病菌的滋生与传播。养殖人员消毒工作也极为重要,工作人员应当穿着经过仔细消毒的衣服、帽子、手套、鞋子等,同时在工作时佩戴口罩。第二,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养殖条件,如增加通风设备等,保持养殖场所干燥,以免环境过于潮湿时细菌大量繁殖[5]。
4结束语
布病的危害较大,为了阻断布病传播,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需要结合牛、羊养殖的实际情况,针对布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实施精准防控。通过广泛的渠道宣传布病的危害,提高相关养殖人员的防控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精准防控的方法,做好养殖场所的卫生、消毒工作,同时积极应用先进的布病防控措施,确保养殖工作顺序开展,进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加阿地力·奴尔拜克,吴君来.牛羊布病流行传播与防控[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7):153-154.
[2]马永超.羊布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2):124-125.
[3]龚美伦,吴梅.羊布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6):159.
[4]胡佳,朱雨祯.羊布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19(21):23.
[5]鲁晓丹.羊布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畜牧獸医科技信息,202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