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业质量水平的高三散文专题复习策略探究

2021-09-26杨剑锋赵彩玲

新校园 2021年5期
关键词:乡土赏析散文

杨剑锋 赵彩玲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其中“学业质量水平四”是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依据“学业质量水平四”开展高三散文专题复习,有利于明确散文复习的方向,提升散文备考的效率,深入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拟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水平四”,以高三散文复习为例,对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进行细化,提出相应的专题复习策略。

一、从积累到梳理,发现语言规律

“水平4—1”中强调学生“能不断扩展自己的语文积累”。在高三复习中,笔者发现有学生虽做了诸多散文阅读试题,但仅局限于一篇,为碎点式学习,未进行篇目间的关联学习,难以体悟文本精华。于是,笔者立足散文本体特征,教授学生积累策略。

首先是积累载体。笔者要求每位学生拥有一本活页笔记本,并标注好页码,便于有序整理目录及日后高效查阅巩固知识。

其次是积累内容。一方面是积累静态的散文本体知识,如散文题材、文本主旨、语言特色、结构思路、表达技巧,其下再细分为各类子专题。以题材为例,可分为人与自然、咏物言志、勾物怀人、文化寻根、历史沉思等。另一方面是积累作者动态的表达特色,如精彩的词语、句式、观点等。

最后是积累方法。学生将散文的静态知识或表达特色分门别类地记录在对应页码的笔记本上,以后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通过这样的积累,专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学生对专题的感性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入,有利于温故知新、高效高质地备考。

有了积累还需梳理,“在梳理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专题探究,发现其中蕴含的语言运用规律”。以探究地域散文的特色为例,笔者指导学生将读过的地域散文分类整理,如《北京的“大”与“深”》《根河之恋》《大敦煌》。学生的任務是通过群文阅读提炼它们的共性特征。经过分类、列表与统计,学生探究出地域散文的共性有:聚焦于一个地理位置;有该地域环境、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不同方面的描写,体现作者对该地域文化的深刻思考。学生在复习备考中,若再遇此类文本,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则可继续补充完善,以举一反三。

从积累到梳理,在类化中训练学生专题积累思维,由一篇到一类,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见解。

二、从比较到概括,提升思维能力

“水平4—2”中强调,“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为此,笔者从比较、概括两个角度设置专题复习。

学生有时容易对某些相似的散文形成刻板、固化的印象,如遇到乡土散文时,就会简单地认为这篇散文表达了怀旧、思念、伤感、焦虑等情感。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同类的文章中揭示单篇的个性。比较阅读关键是选准比较的角度与目的,角度可为内容、主旨、情感、表达方式,“比较的目的不仅仅是在异中求同,更重要的是同中求异”[1]。如围绕同题材散文比较作者的个性或情感特征,比如通过《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两篇写景散文来比较朱自清与郁达夫的个性气质的不同;围绕同一作者的不同题材散文体会其不同的表达特点,如梁衡专题阅读,比较历史散文《乱世中的美神》和哲理散文《线条之美》的区别。

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的能力点,但是学生还存在着概括不准确、有遗漏、角度不一致、语言不简练等问题。笔者以概括方法为着力点,遵循聚焦、筛选、提炼、合并、表达几个环节来设计专题复习。以2020年天津卷散文《线条之美》为例,概括“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聚焦即侧重于题干中的关键词,本题干中的关键词“线条”“创造美”“作用”构成了概括的条件;筛选要带着关键词逐段确定答案所在的区域;提炼即将散文中形象化的语言转化为抽象化的语言;合并即将属于同一层次的表述合并同类项,保证概括的点与点不交叉、不重复;最后是表达,表达要做到凸显层次清晰、语言简练。概括是从形象到抽象、从表象到本质的过程,概括能力的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

从比较到概括,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解、感受和思维能力,能有效改变学生在散文复习中的思维固化现状。

三、从阐释到创作,追求审美情趣

“水平4—3”中强调学生“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笔者从赏析和思辨两个角度分别设计微写作专题课程。首先是赏析,笔者安排了整体与局部双向的写作任务。整体方面,学生自由批注散文中的情感、形象、语言、结构、手法等,没有具体的要求,不受格式的约束,自由发挥,建立起文字符号与个人体验的关联;局部方面,学生聚焦具体任务进行赏析写作。其次是思辨。在思辨写作中,学生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阅读、生活体验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学生虽然读了不少散文,但没有将其特色之处进行迁移、化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习作能力没有质的提升。“水平4—3”中要求学生“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笔者在散文复习中尝试运用以读促写的方式迁移、化用散文中的情感、形象、主题、结构、手法,精准选取其中最突出的某一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

以散文《大敦煌》为例,笔者一方面从中寻找典型句子让学生模仿,提炼语言图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化用该文,以此作为作文的素材。如原文中有一句:“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迷。”笔者提炼成图式为“被誉为……的……,千百年来不为……而……,不因……而……。茫茫……中有此……,满目……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让学生根据图式进行语言模仿,这给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同时,笔者给定作文话题,如写作2019年北京卷作文《文明的韧性》,要求学生将大敦煌作为素材,直接引用原句或间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原文,这有利于增强文章的文化厚重感。

从阐释到创作,读写结合,从阅读输入到阅读输出,最后将学生的写作成果结集印刷展示,让学生的感性阅读变得理性化、逻辑化,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变得生动有质感,让学生的审美品位变得有趣高尚。

四、从探究到撰写,认识文化现象

“水平4—4”中强调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些语言、文学、文化现象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探究,尝试撰写相关调查报告或专题研究报告”。说到探究,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做小课题的意识和探究方法。笔者所在的高三年级进行“日新阅益”活动,年级开发出“日新阅益”笔记本,每页上有阅读、赏析、感悟三大板块。每段时间一个散文阅读专题,以乡土散文为例,某段时间专门阅读散文《乡村的瓦》《被时间决定的讲述》《父亲的东篱》《牛铃叮当》《因整容而毀容的故乡》《故乡的沉沦》。

首先,单篇阅读。在阅读版块,学生要摘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在赏析板块,学生要对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形式进行赏析;在感悟板块,则要结合文中的某一点谈谈理解和认识,写出疑惑。其次,互文比读。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论文由笔者删改、添加、组合,成为符合学生认知的群文,如《新时期乡土散文的美学精神》《平凡中的怪诞:乡土散文的陌生化写人技巧》《乡土散文阅读指要》这几篇论文,主要侧重于乡土散文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论文时要关注文章的观点、论据、行文逻辑。再次,确定论题。论题即研究的重心和焦点,笔者指导学生发现论题的方法有:争论,从具有争论的问题中寻找论题,如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乡土散文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及其意义是什么;任务,带着某一个任务来探究,如乡土散文的语言、意象、人物、手法等方面;拓展,对阅读的论文中有疑惑的地方或是作者没有阐述清楚的地方进一步地探究;方法,学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来理解乡土散文;空白,即创造性阅读,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2]最后,撰写专题研究(小论文)。尽可能以典范的小论文让学生模仿,在写作的过程中,做到观点鲜明、脉络清晰、语言简练、论据充分,对于引用的部分要标注参考文献,初步让学生尝试做学问的方法。

从探究到撰写,在学术的研讨中可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进而促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孙绍振.文学文本解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李海林.语文教师如何做科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乡土赏析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乡土分外妖娆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