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村教育现状对学校办学方案的思考

2021-09-26李元生

新校园 2021年5期
关键词:育人农村学校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及国家的繁荣富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虽然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村教育还很落后,教育资源不足、师资配备匮乏、教育投入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因素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导致学校发展缓慢、办学方法单一,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象?本人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多年治校的经验,不断进行思考与改进,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学校应立足现状,改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向着优质教育的目标奋进,从团队建设、课程开发、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教研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学校应全面落实育人功能,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开展工作,打破唯分数论的传统观念,树立全面发展和全面育人的理念,大力开发课程,积极开展多样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实现活动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的目的;要将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并行发展,力争创办老百姓追求与向往的优质教育学校。

一、农村初中教育现状分析

1.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发展不平衡

目前,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明显拉大,使得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重点学校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区,凭借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重点学校的品牌效应,形成了资源聚集,久而久之,县城农村初中教学薄弱趋势日渐明显。另外,基础教育的财政支出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配置不均衡,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农村学校的发展。

2. 教育观念落后,制约了县域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县域农村学校因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新教育理念的实施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办学理念上不能与时代接轨,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在教学方面,教师不能及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仍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少初中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只适合城市学生,县域农村学生则要多学习文化知识。县域农村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最终结果使大多数学生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挫伤了农民投资教育的积极性。

3. 优秀生源大量流失,导致农村学校陷入发展困境

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家长、学生越来越注重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为追求优质教育,家长不惜花重金,将成绩优秀的学生送到城市里上学,导致优秀生源大量流失,学校的发展随之陷入困境。

4. 师资队伍薄弱,教师严重流失

调查发现,学科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许多教师不安于在乡下执教,优秀骨干教师外流现象突出,出现了教师“水土流失”化现象。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待遇无论与其他行业知识分子比较,还是与同年龄、同学历的其他行业人员比较,都是较低的,这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导致本来数量就不足的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二、农村初中学校自我发展方案

1. 团队建设

第一,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强、讲团结、乐于为教育奉献的教师团队。引导教师树立顾大局、识大体的意识,要有共荣精神,不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不以个人为中心,服从学校整体利益,追求高效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兼顾优等生,也要兼顾中等生,还要辅导后进生,着眼于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打造一支务实、进取、战斗力强的行政团队。部门之间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协作,不能单打独斗,工作要形成强大合力,有力推动学校发展。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思维,改变工作方式。要思考本部门该开展哪些工作,如何开展工作才能既新颖又有效果,同时还具有持续性。要开辟新道,不走老路,以适应现代教育要求。要履职尽责,把部门事当主体工作,想细想全落实好,打造部门特色,以特色部门为基础,打造特色学校。

2. 课程开发

第一,将书法课纳入课程体系。建成学生书法室,开启书法教育新篇章,每学期定期开展两次书法大赛并展示优秀作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书法比赛,营造浓厚的书法学习氛围,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法习惯和书法能力。

第二,开设第二课堂。自行组编校本教材,开展以读书、国学、爱国、感恩、励志、心理、习惯全方位育人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生给学生教学的方式,一是解读教材某一主题内容,二是发表个人感想,通过边学边体会、边讲边感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正能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快速成长。

第三,开设阅读课。将阅读课纳入语文教学范畴,每周开设一节课,由语文教师全面负责,指导、监督学生阅读情况并进行阅读分享,并且让学生每周撰写读书心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活动开展与劳动教育

一方面,丰富校园生活文化。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发挥育人功能,将活动展示与评比相结合,确保活动开展落实到位。一是丰富大课间文化:采用手语操、兔子舞、开心舞蹈、跑操、红歌拉歌、成长宣言六种方式,营造浓厚的大课间文化,改变了从前单一的跑操方式,让学生乐于参与,达到健身与健脑的双重育人功能。二是丰富专题活动内容,大力开展演讲、朗诵、歌咏、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要求政教处制订学期规划,把活动开展列为政教处实施育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精心筹划、用心组织,将活动开展得绘声绘色,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启发、受教育,更能在活动中培养与发展兴趣。

另一方面,开展家庭劳动教育。为全面落实培养学生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学校鼓励学生主动干家务,并要求学生每周将自己参与的家务内容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撰写心得体会。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自身劳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努力读书的斗志,坚定其“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

4. 教師培养

学校要发展,教师必须先行发展,教师的育人理念与专业发展必将决定育人效果,也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做好教师培养工作意义重大,且要长期坚持与创新。学校做实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务实不务虚,开展菜单式培养计划,围绕读书、课题、论文、班主任、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自觉学习与培训学习,引导青年教师不断学习与成长,这是避免师资断层不良现象发生的一条有效路径。

5. 教学教研

第一,借助名校力量,打造学校特色教学。充分发挥名校力量,学习示范校先进的教学办法,与优秀学校建立长期帮扶合作关系,以盘活本校教学教研工作。

第二,加强教研组、学科组团队建设。真正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要求统一教案、课件上课。先分内容个人备,再采取互备,最后交组长审核定稿,然后组员共用,充分发挥团队力量,避免单打独斗,使工作形成强大合力。

第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从多方面对教学进行监控,围绕课前准备、课堂效率、课后作业、课外辅导、学生自主等方面下大力气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四,加强校本课题研究。从管理、教学两方面对学校工作进行反思与改进,精心编写校本课题,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

三、结语

总之,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育人始终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只有认真梳理,才能清楚掌握各项工作具体情况,才能找到各项工作的问题,从而整改落实,进而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学校办学理念要与时俱进,方法要得当,方式要灵活,既要推行素质教育,也要办好特色教育。走优质特色学校发展之路是每一所学校应确定的目标,更是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向。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学校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李元生,中小学高级教师,桂林市永福县实验中学校长,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育人农村学校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学校推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