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理解的六个侧面”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2021-09-26崔丽梅

新校园 2021年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

崔丽梅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立足文本及学情,巧妙设计有质量且立意高远的“主问题”,以发挥“以一抵十”的设问力量,达到抓纲举目的助推效果,充分引领深层次课堂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

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明白提出“主问题”背后的训练意义,应该重点帮助学生提升哪方面的理解能力。美国学者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一书中,为了让人们清楚“理解”的多维角度和复杂侧面,提出了“理解的六个侧面”,即当人们真正理解时,对所学知识应做到能解释、能阐明、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和能自知。这六个侧面代表了理解的不同层次和内涵,由低到高提供多元化指标。“能解释”即系统合理地说明现象、事件和观点;“能阐明”即演绎、解说事物背后的意义;“能应用”即有效使用并调整所学知识;“能洞察”即发表批判性、有洞见的观点;“能神入”即感受他人情感和世界观的能力;“能自知”即自觉质疑自己看待问题和世界的能力,发现认识或思维能力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基于这六个侧面进行“主问题”的设计。

一、“能解释”的主问题

讲清楚“是什么”的问题,即清晰表达文章的内容和观点,阐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如学习《渡荆门送别》后,教师提出主问题:本诗写于李白第一次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细读诗句,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如果学生能够说出李白看到的沿途美景,就说明他们已经理解了古诗的意思。

再如阅读《西游记》,教师关注学生能否从解释的角度理解内容,提出主问题: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重重磨难,构成了一系列惊险而曲折的故事。選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要求:讲故事的时候脱离书本,可以参考自己的阅读提纲。讲故事需要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如果学生能做到,就代表学生已经对知识进行了回忆、再现和梳理。

又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让学生变化叙事视角,站在菲利普的角度复述故事;学习《孔乙己》,让学生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讲述始末……这都需要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工语言再表达。基于理解的第一侧面的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解释所学内容,为产生自己独立观点做准备。

二、“能阐明”的主问题

重点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和阐述表达的作用。

比如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最重要的情节本应该是阿长买《山海经》的过程,可是作者偏偏留下了空白,只写出了事件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安排呢?通过提出这一问题,学生就可以发现本文写法上的特点——别出心裁的剪裁,儿童视角的陈述,巧妙运用的留白……如果学生能够阐明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就代表他们深刻地理解了文章。就像能写出《愚公移山》蕴含的“寓意”,就理解了故事背后的意义。

又如学习《范进中举》时,教师提出的主问题:本文以讽刺的笔法,写可笑之人,可笑之事,阅读时把你认为可笑的地方画出来,想一想可笑的背后蕴含着什么?引导学生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以小见大,找到造成主人公可笑可悲人生的社会原因;带领学生理解第二侧面的主问题,考查学生是否明晰内容背后蕴含的主题、发现文章写法的妙处。

三、“能应用”的主问题

解决“怎么样”的问题,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可以化用文章语言,如阅读《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后,让学生承接原句,创作“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等语句;阅读《昆虫记》,让学生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仿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可以运用所学阅读方法,如通过学习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认识到意象的重要作用;学习《孙权劝学》,提出主问题,让学生活学活用,如体校的部分学生,刻苦训练,想在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上拿冠军,可提起语数外等文化课来,就没有兴趣,请用你的语言艺术规劝他,提高他的学习兴趣,或借鉴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300字以上的小短文。

基于理解的第三侧面的主问题,教师教学时应着重把知识和情境相匹配,锻炼学生应对新问题的能力。

四、“能洞察”的主问题

或从全新视角,或运用批判性思考,提出富有洞见的观点的问题。

如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后,教师提出主问题: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这需要学生的思辨能力,透过“清闲的人”的表面看出内在的深意。

再如如何看待《敬业与乐业》中作者说的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要言之有据有理。

又如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后,以“逆境是否有利于人成长”为论题,组织一次小型辩论会,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坚持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能力。

基于理解的第四侧面的主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深刻把握作者意图的能力、批判质疑的能力和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五、“能神入”的主问题

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感受和表达的问题。

如读《傅雷家书》,聚焦“父子情深”话题,让学生细心揣摩傅雷的心情,以“两地书,父子情”为题写一篇短文——这就需要学生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体会苦心说教背后的浓浓父爱。

《孤独之旅》一文中,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历经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此处引导学生回顾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感受,并体会“孤独之旅”的含义。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体会杜小康的内心感受后再去理解。

再如可设置穿越时空的对话,问学生假如闰土、于勒、杜小康等小说人物就站在你面前,你将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学习《变色龙》,如果根据课文内容编演一个小品,由你做导演,对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伊尔德林、首饰匠赫留金,这三个人物的衣着、表情、语气、动作等会进行怎样的设计?这需要学生深入到文本,细心揣摩,历人物之所历,想人物之所想,将心比心,才能够与书中人物开展平等对话和交流,才能够体会到人物的言行举止。

基于理解的第五个侧面的主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超越自身偏见,与文中人物达到“共情”。

六、“能自知”的主问题

联系自身客观看待问题,去发现自己存在的思维或认知方面不足的问题。

让学生联系日常行为。如《论教养》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你是否做到了这些呢?带领学生反思精神世界。如通过学习《精神的三间小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作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我们该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

盘点心灵收获。如《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以其中一首为例,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反观社会现实。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意义?

基于理解的第六侧面的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反省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知识的盲点和思维的缺陷,完善看待自我和社会的方式,加强学生自我评估、自我审视的能力。

教师依据“理解的六个侧面”的不同角度提出主问题,带领学生明白问题背后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需要提升的能力。如此才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和欲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

责任编辑:岳思聪

注:本文是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构建基于学生感受、质疑、发现的语文新课堂”(编号:3700012)的阶段性成果暨潍坊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学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编号:2020WFYB08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学生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快把我哥带走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