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图文展板说明文字研究

2021-09-26陈闽玥

中华手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解释性展板字体

陈闽玥

摘 要: 在博物馆设计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大量的文字。无论是标题还是展品的解释性说明文字都与博物馆内的展品密不可分。本文旨在探究这些文字在博物馆中的状态与设计形式,有时博物馆内一级标题的展板会因为文字的颜色、字体、字号不同或是展板本身的颜色和材质而令观展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辨明信息,也有部分展品说明牌因为排版的合理性而影响观展者对信息的理解。本文从解释性说明文字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开始,试着阐述文字在博物馆中的功能及存在意义,并从文字对博物馆风格影响等角度对展示信息的有效传播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展示设计;博物馆;图文排版

我国的博物馆教育一直服务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甚至建设博物馆的初衷就是为了参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例如南通博物院的主题便是“开发民智、救亡图存”。这些博物馆极富教育特色,虽然与国家政策相符,与教育部紧密相连,但在现代的观展者看来,无论是表达手法或是物品展示都过于陈旧,让人提不起走进参观学习的欲望,在这一步,博物馆就已经失去了部分意义。博物馆不应只对感兴趣的游客开放,要想达到博物馆的本质:教育性和学术性。不仅要保证学术的系统性,更要起到教育观者的作用。首先,要让人有走进来的欲望。有的博物馆只有展品及冗长复杂的解释性文字,也有的博物馆图文并茂能与展品和设施相结合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信息化技术和大众审美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展示条件和手法也应及时更新,处理好展品与观者的关系[1]。部分博物馆的展品和展陈手段常年没有变化,以至于观展者对博物馆的部分展品只是匆匆略过,匆匆拍照便赶往下一地点,回过头来对着相机里的文物除了感叹纹饰精美外脑内不能对展馆和主题形成清晰的印象。

一、博物馆文字的类别

在策划和设计博物馆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大量文字。各级标题和解释性说明文字都归属于说明性文字。大大小小的文字与展品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有的文字设计得恰到好处,既不会与展品相冲突也不会喧宾夺主吸引过多的目光,但有的解释性文字在展览中可能由于颜色、字体或是摆放位置的不合适而引起不适的观感。为了达到展示的目的,营造更好的展示效果,应该在准备文字的过程中,因其种类功能不同而有所区分。在陈列式说明文字中,主要分为三个种类:标题、标题说明、展品说明。各大类中还包含许多小的种类。陈列性展示文字与平时所用的课本、科普性书籍和产品功能说明书有许多的不同点,与他们相比,陈列性展示文字的内容较为独特,运用方式更加多元化[2]。这三大类文字任何一类都无法替代其他的功能,需专业研究人员撰写。

(一)展览标题

一个展览的总述和概括统称为序言,一般都被安排在公共空间或者前厅的位置。序言的设计取决于展览的性质,一般博物馆的序言普遍在制作方面较为考究,版式设计偏向简洁的风格。在序言上所传达的内容为一级信息,展板或装置通常对应独立设计方案。在逻辑层面上与之对应二级传播信息则根据不同的信息和展示形式,在制作方面则会相对简单,展板的数量也会跟随展示信息的复杂程度进行调整,展示的形式以及尺寸更加多样化。在某些情况下,第二层级的传播信息会与展品或者场景通过组合的形式进行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展板的版式,从而突出信息的表达。第二层级的传播信息是内容的实现和开始,也是解释性文字的主干部分。展示空间的尺寸和结构决定展板的尺寸,解释性的内容决定展板的形式。三级传播信息一般只是一些展品或是场景的注释,展品的说明牌尺寸普遍较小,标准尺寸一般设置为120mm×50mm,略大于名片,而且很大一部分体现为双色板雕刻。双色板最多可容纳两套色彩,主要内容是解释性文字,底纹也通常会是博物馆的标志。相较之下场景的说明牌的尺寸会略大一些,但普遍也不会大于600mm[3]。

(二)解释性说明文字

早期的展览就像是珍物柜,只是把搜藏的珍奇异宝展示大众,然而时至今日,博物馆的新趋势逐渐以教育诠释为重,重视的是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交流。

因此,文字变得举足轻重。无论是博物馆的说明文书或是馆内作为解释性说明的存在,都在视觉和心理层面影响馆内展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文字身负传达策展理念与展览概念的职责,具体展品与展览概念之间的关系、每个展区与展览概念的关系,都需通过文案传递与连结。展览文案就像搭一座桥,这座桥必须能够连接展览概念与观众之间,以及物件与观众之间,让展览概念与物件背后的意义透过「文字」这座桥到达观众心里。文字过少,会让观众难以理解展品背后的含义,过多也有可能会造成展品关注度降低不够有份量,这就需要设计师和策展人相互协调。优秀的文案不仅能清晰地表达观点,还能引起观众兴趣和共鸣。这其中牵涉了几项重要的技巧与专业,包括资料搜集与整合能力、逻辑能力、沟通表达(叙述)能力、企划能力、文字书写(创作)与编辑能力等。有时,面对各种不同状况的展览,还要有办法能够符合馆方的要求[4]。

每种字型都散发着独特的情感或个性,大部分的字型并不是万用的。在博物馆较为严肃的氛围下,一个相对严谨,不易使观展者在阅读时产生不必要情绪的字体在整个解释性文字类的排版中显得尤为重要。相同字体的文字在尺寸或是颜色上稍作调整都可以自由地划分传播信息的层级从而达到丰富的展示效果。

(三)解释性说明文字的字体

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在文字设计中使用西文字母的博物馆在字体设计上下的功夫更多,其原因不僅是西方有着悠久的设计历史及展陈经验,还有字母本身更有可能产生形式的变化,与汉字比有更多的设计优势。日本博物馆与西方博物馆比,虽然字体设计稍逊一些,但以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字体设计上也做了一些变化和设计。与之相比,许多国内的博物馆对图片和文本的设计关注度还有一部分欠缺。与字母的设计手法相比,汉字具有其特殊性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各语言间设计手法相距较大[5]。

在字体的选择上,不同的字体可以表达不同信息或层级关系。例如标题,传达的信息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吸引人的眼球。强调展示的空间性,让人在视觉停留中分辨信息内容。在某些情况下,标题的字体甚至可以立即根据内容来创建。这是因为标题本身字符数较少,文字内容重复率低,重点强调高辨识度。在较为平和的外界环境,人们潜意识总会更加倾向于辨识自己熟悉的事物,所以博物馆展示中解释性说明文字的字体选择应从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字体入手,如宋体、黑体、楷体等,常年应用于各种书籍杂志[6]。所以在文字数量较大的三级传播部分,选择宋体与细黑体来表达显得较为合理。二级标题通常情况下会使用与三级标题相同的字体,这样既不会因为三种不同的字体而产生杂乱的感觉影响美观,也保证了文案的可读性。

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例,该标题在光线昏暗展厅中仍然引人注目。巨大的尺寸和醒目的黑体在展厅里不仅起到了标题的作用,更是一种艺术装置。从侧面看,由凸起再到凹下去都有一种叙事性的感觉,整体采用了腐蚀的锈钢板作为材质,十分符合展示的主题:人类的浩劫,无论是从形状、大小、色彩、材质都十分考究,展现了主题的严肃性和历史性。

在汉字中,除了宋体与黑体、楷体也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楷体由书法演变而来,给人亲切的感觉。楷体的特点是笔划圆润,在应用上最符合手写的规范。往往被用在一些少儿读物小学低年级的教科书,也说明在青少年群体中,楷体是最熟悉字体。该字体可用在一些面向青少年儿童的博物馆当中的解释性说明文字。

二、解释性说明文字的材质

在博物馆的文字中,解释性说明文字的最终目的是辅助展品,方便观展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展品,在展厅中起的是辅助性作用,不能太过吸引人的注意力。同时,也不能因此忽视,仍需精心安排。

在进入一个展示空间时,最吸引人注意力的其实是展示内容,也就是展品非展示形式。大部分博物馆都以文物收藏为主,展示的形式随文物而定。例如,许多省级或是市级的博物馆风格基调大多较为沉稳、简洁,目所能及的大部分都是展品,安静地坐落在玻璃罩中。所以在此类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应尽量弱化展具的存在感从而突出展品。例如展品的说明牌,在材质上选用透明质地或是浅色系的磨砂亚克力,透过这些材质可以直接看见展柜的底色可能会让观展者忽略材质而将注意力放在解释性说明文字上。

三、总结

在博物馆有限的空间里阅读大量的文字虽是观展者客观的选择,也离不开博物馆自身所创造的环境。如何让观展者在展厅里主动、轻松的阅读一直是相关設计人员探讨的主题,从文案的通识性和易读性到展陈形式的辨识性其间有很大的设计空间可以发挥。通过调整标题的字体展示媒介、解释性文字的色彩和字号来达到吸引视线扩大传播面的目的。希望设计上的改变能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观展体验。

参考文献:

[1]严建强.信息定位型展览:提升中国博物馆品质的契机[J].东南文化,2011(02):7-13.

[2]周梦可.中国博物馆说明文字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3]张梦涵.论展板、说明牌在现代博物馆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黄光男.博物馆新视觉[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5]李少波.中国黑体字源流考[J].装饰,2011(03):38-43.

[6]朱淳,邓雁编著.展示设计基础[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解释性展板字体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字体的产生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用旧展板制作牵引模型滑翔机
英汉互译中的认知隐喻翻译探究
融媒体时代解释性报道的发展之路
非解释性宪法适用论
组合字体
两点思考